淺談高中數學教材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體現
所謂主體性是指在教學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處理同外部世界關系時所表現的功能性的特征,其主要表現為選擇性、能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選擇性突出地表現在對學習對象的選擇上,從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到學習手段,從學什么到怎么學都是選擇的結果。自主性首先表現在學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能獨立地感知、學習和理解教材,并能應用于實踐;其次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控制,充分發(fā)揮自身潛力,以達到學習目標。能動性是學習能以自己已知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去主動同化新知識,并對它們進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創(chuàng)造性對學生而言,就是對知識再創(chuàng)造,靈活運用知識,有豐富的想象力,善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表現在思維上就是思維的批判性、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等特征。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既是教學的客體,更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有效地由未知向已知轉化,促使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整個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一種雙邊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掘其蘊藏的學習潛力,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關鍵。一、培養(yǎng)自學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看課本
有閱讀教材能力的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新教材的編寫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自我學習。因此教師要激發(fā)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和能力。
1、設置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強烈愿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促進學生產生自學課本的欲望。如在教函數的單調性時,教學目標是很明確的,即怎樣判斷函數在區(qū)間上的單調性,于是要求說出理由,但學生卻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進入一種心欲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看似簡單,又不知原因的矛盾心理狀態(tài)。接著讓學生帶著這種心態(tài)閱讀課本,老師根據教材要求,讓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做實驗、畫圖,讓學生用畫不同的函數圖象觀察思考歸納出函數的單調性的證明方法。
2、可以要學生嘗試解例題。新教材中給學生留有大量的自由發(fā)展空間,每一頁的空白處都應留下學生學習的足跡。也可把例題抄在黑板上,讓學生嘗試解題,同時讓幾個學生板演。此時,可能有的學生做不出來,但不要緊。雖然沒有解出來,但能使學生較深刻理解題意,也可以讓學生講解解題的過程,然后看課本與例題的解法進行對比,對不同的解法找出哪種解法更簡便獨特。讓學生歸納解題步驟。解完例題后,還可以讓學生改編例題為變式題,并寫出求解過程。
3、讓學生閱讀課本,寫出讀書筆記。通過閱讀,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逐步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寫一些學習心得與老師、同學交流,內容可以是聽課和作業(yè)的心得,數學定理、公式的聯想,也可以是一題多解的體會。培養(yǎng)學生準確、簡明、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能力。
二、培養(yǎng)小組協(xié)作學習,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主動性
高中生雖然好奇心強,可是慢慢變得不敢在全班發(fā)言,這里可孕伏著巨大的學習動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個有利因素,將學生按3——5人一組的小組學習形式,這樣學生可在小組內提出更多的問題,更多的同學參與討論問題,即使是錯了,也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多表揚,善于利用討論和爭議,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發(fā)展。如在指數函數的教學中,分組討論概念從那些實際問題引入,這樣既說明指數函數的概念來源于客觀實際,也便于學生接受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函數圖象是研究函數性質的直觀圖形。指數函數的性質是利用圖象總結出來的,這樣便于學生記憶其性質和研究變化規(guī)律。對于本節(jié)安排了圖象的平行移動的例題,一是為了與初中講二次函數圖象的變化相呼應,二是為以后各章學習函數或向量的平移做些準備。請各小組派代表總結函數平移的規(guī)律。 三、由學生作章節(jié)小結,培養(yǎng)思維的嚴謹性
學生的主體作用還體現在對所獲得知識不斷加工、拓寬知識、加深知識等方面。因此,在學習過一章之后,最好是要求學生作書面小結。寫小結是一個重新整理與復習學過的內容的過程,學生可以從寫小結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以前沒有認識理解的問題,并及時予以彌補。同時,將課本中的各相關知識系統(tǒng)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把孤立的知識組成知識網絡,從而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學習由被動變成主動。學生在認識和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錯誤,因此,為了讓學生有一個自我檢查的機會,要求學生作小結的最后一欄,寫出自己薄弱的知識點及作業(yè)中常出錯的題目。對典型的問題,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討論。使學生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四、多留些時間讓學生多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學好數學既有好奇心,又有好勝心。在教學中,若能適當地運用好勝心,可以使學生多動腦、勤鉆研。在教學過程中,從數量上說,教師要少講;從質量上說,教師要精講;從內容上說,學生易懂的堅決不講.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既要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也要注意給學生以想、說、練的機會.如在指數的教學中,因為學習的指數是將初中學過的指數概念進行擴展,初中代數中學習了正整數指數、零指數和負整數指數的概念和運算性質。本章在此基礎上將指數概念擴充到有理指數冪,并給出了有理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在分數指數冪概念之后,課本也注明“若a>0,p是一個無理數,則ap表示一個確定的實數”。可以讓學生邊看書,邊思考,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要使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習目標,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幾個重要方面,如加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人人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不能動搖等。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一個情感的交流過程.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由于中學生年齡特點,既有活潑好動、充滿好奇的特點,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積極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探索,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喜悅,學習的需要得以實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給學生以充分自主的權力,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順利達到新課程標準。
【淺談高中數學教材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體現】相關文章:
英語課堂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11-21
淺談數學課中學生的主體性與自主學習02-23
淺談個人、群體和人類的主體性論文12-03
淺談高中數學新課改12-09
淺談英語新教材備課02-24
淺談教材閱讀語篇講解12-05
淺談新課程下教材的運用12-08
淺談英語主體性課堂教學的意義及特點11-21
淺談“家庭教育的作用”03-2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