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職業(yè)院校英語課堂互動因素及策略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本課題針對目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及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探究互動動機,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互動欲望,并基于此運用適合學生的課堂互動策略,形成多水平的互動模式,從而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實現(xiàn)高職高專英語“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適應時代的應用型人才。
論文關鍵詞:互動動機互動策略多水平互動
一、研究職業(yè)院校英語課堂互動影響因素及互動策略的必要性
互動教學指“使某一教學主體與其它教學主體和教學環(huán)境全面地建立信息、情感、思想、人格等方面的交往關系,以保持教學的活力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活動的能力!蔽艺J為,對于互動的理解局限使得互動教學的研究急需取得突破,在研究課堂互動影響因素及互動策略的聯(lián)系上有必要性,實施多水平互動教學有急迫性。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年11月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指出:教學“以實用為目的”,重點在于重視語言學習規(guī)律,正確處理聽、說、讀、寫、譯之間的關系,確保各項語言技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目前難點是加強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
本研究力圖根據(jù)《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結合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借鑒國內外英語課堂教學的先進思想理念和方法,研究影響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互動的因素,提出適合職業(yè)院校課堂互動的策略并推薦一種可操作性強的課堂互動模式,增強學習者的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
二、理論研究
“社會建構主義”是上世紀末源于英國、本世紀初介紹到中國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其主要觀點為:知識是由個人建構的,而不是從外部注入的。這種建構發(fā)生在與他人交往的環(huán)境中,是社會互動的結果。因此,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學習者主動理解的基礎上,教師作為中介者應為學習者提供富有個人意義的學習經(jīng)驗和學習機會,由學習者自己從中建構知識,并由此學會學習,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為終生教育打下基礎。本研究試圖探索該理論結合圖式理論對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意義,特別是對于職業(yè)院校課堂互動的優(yōu)化。
三、課堂互動動機研究
1.調查問卷。了解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態(tài)度和動機,得到課堂互動影響要素數(shù)據(jù)。對四個教學班共198人進行了問卷調查。
2.分析問卷。研究課堂互動影響要素。并基于此,提出促進學生互動的策略。
課題組通過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對課堂互動的影響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在分析后得出:⑴高職生的心理特征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影響,學習基礎差異性很大;對英語學習的近期目的性影響長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社會發(fā)展超出人的想象,地球村的趨勢需要我們了解世界。目前,英語作為強勢語言,在國際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生畢業(yè)后的專業(yè)工作需要對國際科技發(fā)展的了解,需要閱讀外文資料或與外國人員交流。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及其它媒體的發(fā)展,英文類節(jié)目增多,只有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才能欣賞。在英語學習中,會接觸到大量反映西方文化的材料,接觸不同文化能豐富人的思維方式,對工作和生活的把握更科學?傊,英語學習的最大功能是使工作更順利,更加豐富人的精神生活。因此,要放眼世界,著手目前,努力學好英語。⑵課堂互動程度的影響因素及相應策略:①課堂發(fā)言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在問卷中,高達70%的同學有發(fā)言愿望,但是從不主動發(fā)言。因此,解決心理問題是改進互動現(xiàn)狀的第二個根本問題。為使同學有成就感,從而增強表達欲望,教師需要注意的幾點是:鼓勵;糾正錯誤以不打擊自信心為前提;設計問題因人而異,保持一定的難易度;在學生表達陷入困境時適時適當?shù)亟o予引導。②互動的多向性有待改進。70%的同學只和教師互動,學生之間缺乏互動。根據(jù)互動定義,要有教師與學生間互動,學生與學生間互動,學生與機器間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成為外語課堂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班級的人際關系不但影響教學效率,而且對學生的社會化成長產(chǎn)生極大影響。因此,設計任務促使學生間交流是一項重要任務。此外,互動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加強英語學習設備(如語音室)的投入以及學習系統(tǒng)的使用也是加強興趣的重要方面。③教師教學理念和素質對學生的興趣及互動效果有著直接影響。有的教師只注意語言中的應試點,并對其不斷強化,破壞了語言教學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導致學生語言素質欠缺。這樣的教師因自己教學理念的落后束縛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因此,轉變外語教學觀念,創(chuàng)建互動平臺,是教師的課堂教學主要任務。課堂互動的設計和調控與教師的素質密切相關。教師的心理素質、語言駕馭能力是影響互動的關鍵因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要包括知識上的交流和心理上的交流。④教材的適用性對互動意義重大。應根據(jù)學生和教材特點,合理利用教材,輔以適當?shù)恼n外閱讀,給互動提供豐富的練習內容。以《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為依據(jù),以規(guī)劃教材為主要學習內容,因地制宜地選擇授課材料,是解放思想的體現(xiàn)。根據(jù)問卷結果,學生更對音像材料感興趣,這與年齡特點相符合,也是語言學習的特點所決定的。⑤課文教學過程中,互動程度較低,互動層次欠缺。課文不單是閱讀材料,課文應是多功能的,在課文學習中應該達到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課題組以課文教學為主要突破口,力求根據(jù)問卷分析,采用更完善的互動策略,通過實踐教學,取得預想的互動成效。
四、教學實踐研究
1.根據(jù)以上問卷分析及應對策略開展課堂教學互動改革。
2.以課文教學為重點,突破傳統(tǒng)“閱讀為主”的課文教學理念,實踐“多功能課文”理念。為達到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協(xié)調發(fā)展,加強全程互動,以社會建構主義和圖式理論為理論基礎,設計多水平互動。既要重視教師與學生間互動,學生與學生間互動,學生與機器間互動的多方向互動,又要注意聽說訓練的深度和角度的層次性。圖式理論認為,語言的學習受已有知識的影響。語篇教學模式認為,應在整體理解文章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基本成分;诖耍诮淌谡n文時的訓練層次應強調:教師講授前激活學生已有圖式為理解課文作好鋪墊;尋讀略讀回答問題構建文章大意;將閱讀引向深入,訓練學生概括段意,為語篇層次的理解和交際打下基礎;立足全篇學習語言知識,朗讀將語音、詞匯、語法、內容理解融為一體,使新增圖式得到鞏固;引導學生整體吸收和運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運用英語的能力。
3.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①要根據(jù)課堂互動的條件,聯(lián)系教師的教學風格構想課堂互動設計。②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互動。③程序互動(備課設計)和隨機互動進行調控。課堂互動是動態(tài)過程,要隨時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心理變化、教學進程等因素,調節(jié)互動方式。④避免單一答案的互動,要有信息差,即:要使答案具有多樣性。⑤互動和傳授知識要相結合。防止互動隨意化,密度和頻率要適中,既要有語言互動,又要有邏輯思維層次的隱性互動。
4.教學結果統(tǒng)計分析,調查問卷。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踐教學,再做調查問卷,了解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態(tài)度和動機的發(fā)展情況,得到課堂互動的效果數(shù)據(jù)。對問卷一的原被調查問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課題組通過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對實踐教學中課堂互動的策略實施效果作了分析,認為:①互動策略較大程度上推進了課堂教學,教師理念和方法改革取得較大成效,學生興趣顯著增強,互動主動性明顯提高。②教師應繼續(xù)加強自身素質,提高課堂互動的設計層次及調控能力。
五、結論
本課題結合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借鑒了國內外英語課堂教學的先進思想、理念和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研究與教學實踐結合的方法,對職業(yè)院校的英語課堂互動影響因素及對應策略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嘗試一種可操作的課堂互動模式。本研究初步證明:
1.高職院校課堂互動策略應有其自身特點。
2.提高課堂互動效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了解影響互動動機和互動效果的因素。
3.真正意義的課堂互動要求達到多向性,多層次。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機制。
4.教師的個人素質和心理品質決定著教學的有效性。
5.良好的互動需要有適合的教材和較完備的物質條件。
[本研究希望努力通過課堂互動的理論研究結合教學實踐,進一步系統(tǒng)研究科學有效的課堂互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田漢族:《教學交往實踐:現(xiàn)代教學的本質》,《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0.4。
[3]劉學惠:《語言教師心理學初探導讀》,《語言教師心理學初探》,Williams,M&R.Burden,R.L.北京,外研社,2000。
【職業(yè)院校英語課堂互動因素及策略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研究制約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因素及調整策略10-29
淺談加強大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策略07-26
文學與新聞傳播互動研究論文10-03
淺談影響高中英語課堂互動的因素分析08-01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論文09-15
班級管理策略研究論文08-12
中學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研究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