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納米粒子的特性及其在纖維材料上的應用分析論文
近年來,由于納米材料、納米復合材料具有優(yōu)于機械、物理、化學和生物的特性,尤其是納米添加劑的寬泛混溶性、高效添加和易加工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高速發(fā)展,成為紡織材料、無紡、纖維、片和膜材料的重要創(chuàng)新生長點。納米尺度的金屬微粒具有獨特的表面特性和功能性,在紡織材料、印染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F(xiàn)對金納米粒子功能性纖維及其表面等離激元效應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述,并探討其在紡織材料方面的應用前景。
1.金納米粒子的特征
金是自然界極少能以天然金屬態(tài)分布的元素。金具有較高的金屬物理性和化學穩(wěn)定性。這些性質早有文物和文獻記載,早在古巴比倫文明時期、古埃及文明時期,以及我國仰韶文化時期就己經(jīng)掌握了金的加工及應用技術.
金的特性使金能被人們制成極薄的金箔、微粒、金溶膠和納米粒子。
金納米粒子有別于其他納米顆粒,其實際應用具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在古羅馬時期己有記載,利用其散射性,添加在玻璃制品中,使之不僅有各種顏色,更有光變色效應;在公元前5世紀到4世紀,同樣有微米級金溶液用于裝飾品和陶瓷表面染色的例子出現(xiàn),在后期加熱過程中納米金會逐漸析出,得到特殊光變色效果;與時間跨度長形成對比,金溶液由于其稀有性,在化學領域發(fā)展較為緩慢,隨著新的有機金屬化學、納米技術、絡合物研究等相關領域的發(fā)展,金納米粒子及其膠體溶液才重新逐步被列為重要的研究對象,F(xiàn)以金納米粒子及其膠體溶液在纖維染色、表面處理、導電等功能性應用為基礎,著重介紹金納米粒子的光學、電學、生物等3個特性。
1. 1金納米粒子的光學特性
1857年,F(xiàn)araday還原水溶液,得到深紅色的金納米粒子溶液,同時Faraday發(fā)現(xiàn)不同壓力下溶液從藍紫色到綠色的可逆顏色變化,這一現(xiàn)象使科學家對金納米粒子光學性質產(chǎn)生了新的認識。
1908年,Mie首先對金的表面等離子共振進行了解釋,金納米粒子的光學特質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表面的等離激元共振所決定的。當光作用在金納米粒子顆粒上時,如果照射光的頻率與金電子的振蕩頻率相等,就會產(chǎn)生共振,宏觀上表現(xiàn)為吸收某一波段的光,使肉眼看到吸收波段的補色。金納米粒子吸收光譜表明,納米金的表面等離激元效應強烈依賴于金粒子的形狀,和金納米粒子膠體溶液的顏色直接相關。其散射理論也研究了金殼厚度、芯尺寸、內(nèi)外介質變化的光學效應,發(fā)現(xiàn)金納米粒子表面的等離子體在可見光譜和近紅外光譜會產(chǎn)生一系列共振變化,所以在宏觀上能產(chǎn)生連續(xù)可調的顏色,在色度上呈梯度的金納米粒子膠體溶液。通過求解Maxwell-Uarnet方程,對球形金納米粒子的表面等離子共振可定量,使其峰位移動、峰形變化有規(guī)律可循,顏色調控更加精確。
1.2金納米粒子的表面電效應
表面等離激元是金屬表面區(qū)域的一種自由電子在電磁波和光子共同互作用下形成的電磁震蕩。當游離態(tài)電子空缺時,局部正電荷過剩,產(chǎn)生庫侖吸引力作用將電子拉回空缺,從面形成價電子在正電荷背景的密度起伏振蕩,這種振蕩受特定邊界約束、會產(chǎn)生周期性的調制。庫侖力有長程性,導致局部密度起伏演變?yōu)檎麄系統(tǒng)的縱向集體振蕩,以波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由于振蕩波與導電氣體中的等離子振蕩相似,所以稱為金屬中的等離子振蕩,這種等離子振蕩是決定金屬光、電性質的主要因素。
根據(jù)表面等離激元理論,可見光作用于金納米粒子表面時,與共振波長同頻率的光被吸收并誘導表面電子集體共振。球型金納米粒子等離子振動是各向同性的,因為球體高對稱,吸收峰單一,由球徑?jīng)Q定,其膠體溶液一般呈紅到紅棕色。
棒狀金納米粒子由于長徑比不同,有相異性,正負電子產(chǎn)生分離,有雙極化方向,形成了橫向和縱向的等離子體振蕩,各個方向上電子極化程度不同,產(chǎn)生兩個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導致了兩個共振峰。隨著長徑比逐步增加,等離子共振吸收峰逐步分離。高頻率短波長共振峰由垂直于棒軸向的電子共振產(chǎn)生,稱之為橫向SPR吸收,一般在510 -530 nm之間,位置變化較小;由沿棒軸向的電子共振產(chǎn)生的吸收峰移動范圍在可見近紅外較寬波段內(nèi),為縱向SPR吸收。因此,球型金納米粒子溶液顏色變化較為單一,棒狀金納米粒子溶液宏觀上可呈現(xiàn)藍、綠、黃褐色等不同顏色,通過細微的調整長徑比,可以實現(xiàn)在可見光波段的任意量化調節(jié),出現(xiàn)粉紅、深紅、淡紫等傳統(tǒng)結構色無法實現(xiàn)的顏色。金納米粒子的表面等離激元效應與粒子形狀、大小、表面介電常數(shù)等密切相關,所以大小、形狀、聚集程度及所處的局部環(huán)境不同,納米粒子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局域表面等離子共振(LSPR),得到吸收峰的數(shù)目、峰形、峰位、峰寬均不同。肉眼可見的顏色變化也從側面證明了金納米粒子表面的等離子體在適當條件下有相干振蕩。
1. 3金納米粒子的生物性
金微粒用于醫(yī)療己經(jīng)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但具有確實的療效是始于金的氰化合物抗結核菌作用的臨床運用;金的硫代硫酸鈉溶膠用于結核病治療等。直徑鎮(zhèn)300 pm的金微粒會被肝臟細胞吸收。
由于具有表面等離子體特性,導致蛋白質等高分子會被吸附到納米金顆粒表面,產(chǎn)生包被。在這個過程中,“吸附”一般定義為不同卻相互接觸的相與相之間產(chǎn)生結合的現(xiàn)象。金納米粒子吸附作用分物理和化學兩種,以范德華力等弱物理力結合歸為物理吸附,以強化學鍵結合則是化學吸附。
金納米粒子比表面積大,表面原子配位不足,則吸附力相對塊狀金屬更強。金納米粒子吸附后不會導致生物分子變性,對生物物質吸附機理一般為:金納米粒子表面負電荷,與蛋白質的正電荷基團因靜電吸附面形成牢固結合,同時由于金粒子具有高電子密度的特性,在金粒子與蛋白結合處,在顯微鏡下可見黑褐色顆粒,當這些特征顆粒在相應的配體處大量聚集時,肉眼可見紅色或粉紅色斑點,這種現(xiàn)象廣泛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檢測方法中。由于球形的金納米粒子對蛋白質有很強的吸附功能,可以與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等形成非共價結合,因面在基礎研究和實驗中成為非常有用的工具。
同時,考慮到金本身的穩(wěn)定性,除了蛋白質,金納米粒子一般不會改變被吸附物質的性質。一般意義上認為金具有人體安全性,這為金納米粒子運用在與人體相關的紡織行業(y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2金納米粒子在纖維領域的應用研究
目前合成的金納米粒子外型并不局限于球型,有長橢球型、棱柱型、多邊棱柱型和啞鈴型等,考慮到特殊的“核殼結構”,如“硅納米金核殼球體”、"PVP納米金核殼結構”等,依據(jù)其外型、介質的不同,應用領域也有所區(qū)別,現(xiàn)從纖維染色、纖維生物處理、纖維表面處理等3個方向著重介紹金納米粒子在纖維功能性方向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
2. 1在纖維染色上的應用
將纖維按照成分歸類,理論上最易被金納米粒子直接上染的材料為蛋白質纖維,面纖維素纖維和化學纖維直接上染性值得詳細研究。金納米粒子對于羊毛和羊絨纖維有較佳的上染性,成品色差度不大,但調控金納米粒子有色溶液宏觀為藍色時較難上染,對于繳絲、成品真絲面料尚無金納米粒子或金納米粒子聯(lián)合物直接上染的研究。將金納米粒子作為染料分散劑應用在化學纖維上是有先例的。如聚酷纖維面料,有研究表明,銀納米粒子和金納米粒子同時使用,可以將抗靜電處理和染色歸并在同一處理過程中,無機粒子的協(xié)同作用可以增加染料的分散率,雖然無機粒子的吸收峰值落點在可見光范圍內(nèi),對成品顏色有影響,但極少的金納米粒子即可在不影響纖維成品顏色前提下提高染料分散率和耐洗度。有研究嘗試將金納米粒子和聚苯乙烯混合后,直接上染經(jīng)過乙酸處理的纖維,包括棉、麻、絲、尼龍等,但得到成品顏色色度較暗,耐磨度和耐洗牢度低。
2. 2對纖維生物活性的影響
金納米粒子溶液在生物學上一般被稱為膠體金,如前所述,金納米粒子對蛋白質材料,包括生物分子DNA等有很強的吸附功能,同時金納米粒子作為性質優(yōu)良的藥物載體也被廣泛地研究。所以目前對金納米粒子應用在纖維生物性處理主要為抗菌、遠紅外等醫(yī)用領域。
己有針對金納米粒子作為軟組織填充材料的安全性研究,結果表明,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PVP和檸檬酸鈉對細胞和CHO細胞的無毒性影響,從側面證明了納米金膠體溶液的人體安全性。目前金納米溶膠的抗菌性、安全性、毒性己通過了美國FDA認證。目前,在紡織面料及紙張(纖維素纖維)、塑料上一般采用納米銀為抗菌劑,雖然納米銀對金色葡萄球菌進行抑制性實驗效果明顯,但是納米銀毒性和人體安全性尚無定論,研究趨勢逐漸將納米銀單純組分轉化為金納米粒子與銀納米粒子的無機粒子混合組分;將金納米粒子與殼聚糖等成分進行化學接枝,制作成涂敷材料覆蓋在纖維或面料表面。
2. 3對纖維表面特性的影響
金納米粒子對纖維表面處理主要被應用在抗靜電性、親疏水、介孔材料開發(fā)、阻燃處理以及電磁屏蔽等多個方面。
由于金納米粒子具有較高的導電性,可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效抗靜電添加劑應用在纖維或織物表面,將金納米粒子保持在小尺度上,通過一定方式使其象染料一樣進入纖維無定形區(qū)從面提高耐久性。如聚酷纖維面料,有研究表明,銀納米和金納米粒子同時使用可使靜電壓值降低59. 000,銀、金、氧化鋅納米粒子同時使用可使靜電壓值降低77. 700。可能因素也歸納于多無機粒子的同時使用產(chǎn)生協(xié)同效應。滌綸通過金納米粒子處理,織物表面電阻從未處理前的降低至10105Z級,可用于開發(fā)滌綸導電纖維。研究表明,由工業(yè)紡絲機制得的導電纖維的電阻率低,且力學性能、水洗失重率、染色性能均優(yōu)良,具有工業(yè)化前景。
有學者通過在棉織物表面形成由金納米粒子構成的微/納米粗糙表面結構,利用硫醇可以在金表面形成自組裝層的特性,將疏水基團引入到棉織物表面,從面制備得到具有超疏水性能的織物。該整理方法雖然不失為一種超疏水整理的新方法,但由于金納米粒子與纖維之間沒有強的鍵合作用,其耐久性很差。同時,金價格昂貴,金納米粒子本身的顏色和使用的硫醇具有臭味等因素都將影響其最終的應用。電磁屏蔽主要運用在孕婦用抗輻射面料中,但金納米粒子或是含有金納米粒子的纖維在體積重量和實用性等方面尚待進一步開發(fā);軍事上也有研究指出可將金納米粒子或是使用金納米粒子表面處理后的纖維混雜在水泥中,產(chǎn)生極好的電磁屏蔽性。
不難看出,金納米粒子由于其特殊性能,值得深入研究其在纖維上的綜合應用,在對纖維進行染色的同時賦予纖維一定的功能性,達到開發(fā)多重效果纖維的目的。
3展望
纖維功能性開發(fā)是紡織產(chǎn)業(yè)進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整個產(chǎn)業(yè)進步的基礎。納米功能材料開發(fā)將直接有助于紡織產(chǎn)業(yè)的技術進步和升級換代。將金納米粒子應用在紡織功能材料的研究能夠直接揭示納米金屬粒子紡織功能材料的特性。金納米粒子在物理生色、抗菌、電磁屏蔽上具有的優(yōu)良特性,有助于紡織新材料,尤其是結構色和生物活性功能材料的開發(fā)。納米無機粒子配合紡織功能材料運用時,僅需略微改變或調整工業(yè)染整流程中的幾個工序就能在實際生產(chǎn)中運用,且簡化了工藝流程,提高了工效,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紡織行業(yè)的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利用率低的情況。納米金屬顆粒,特別是金納米粒子己具一定研究積累,為在纖維染整應用,開發(fā)功能性纖維制品奠定了一定基礎,是今后功能纖維材料開發(fā)的一個重要方向。
【金納米粒子的特性及其在纖維材料上的應用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淺論納米材料的特性及應用03-01
金納米粒子在醫(yī)學領域中的運用11-16
鈦合金的特性及其應用03-01
探討鈦合金的特性及其應用03-19
納米材料修飾電極在電分析中的應用03-16
透明質酸鈉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眼科的應用03-29
組織文化的形成及其應用論文11-14
納米材料在化工行業(yè)中的應用分析03-18
淺談納米材料的應用03-20
納米材料論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