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析全面理解和把握勞動價值論的意義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抽象法;應用意義
論文摘要:勞動價值論作為深層理論,必須從抽象法的視角才能正確理解;應從勞動價值論所弘揚的勞動和勞動者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主體作用的角度去深刻領悟該理論的社會意義;而勞動價值論要想進入現(xiàn)實應用,則必須在其轉化形式即生產價格規(guī)律的市場調節(jié)作用中去實現(xiàn)之。
一、關于勞動價值論的種種不同觀點提出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理論界關于勞動價值論的討論經歷了幾次大的高潮,從國內公開出版和發(fā)表的著述來看,是多種觀點紛呈,且論爭持續(xù)至今,但觀點分歧依舊。這一方面反映出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需要發(fā)展。我們要在堅持勞動價值論的立場和基本觀點的基礎上,按照變化了的社會經濟實際對該理論作出創(chuàng)新和拓展。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國內很多論述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缺陷”的論文和專著,其實對于馬克思的這一理論的深刻內涵和內容卻未能作出全面而探刻的理解和把握。在我國現(xiàn)今祟尚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年代,對于傳統(tǒng)理論的指責已經不需要多大勇氣反而成為一種“時尚”。但是,理論創(chuàng)新其實是一種嚴謹和嚴肅的行為,要求我們必須對要評判的對象首先要研究深透,方能發(fā)表見地。從這一方面來說,國內較多學者的相關觀點似有流于膚淺和追求上述“時尚”之嫌。概括地說,我國理論界提出的關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認為勞動價值論與我國市場經濟的現(xiàn)實不符;蛘J為勞動價值論存在“殘缺”,“不完整”。因此需要予以修正,使其與經濟現(xiàn)實相符。持有這一認識的學者們認為,我國市場經濟及其運行的現(xiàn)實是,生產要素經濟化市場化現(xiàn)象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存在,資本、勞動、土地等生產要素都在生產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它們的投人會帶來相應回報,而這些報酬又成為產品價格的組成部分。難道機器、資本、土地等非勞動要素不創(chuàng)造新價值嗎?因此,有學者認為,以勞動為唯一源泉的傳統(tǒng)“勞動價值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中的矛盾”是明顯的!榜R克思在分析交換價值時,把決定使用價值交換比例的共同因素僅僅歸結為勞動而忽視了其他因素的作用,是使他的理論與現(xiàn)實發(fā)生矛盾的關鍵或邏輯起點”。現(xiàn)今我國經濟理論界廣為流行的“要素價值論”,可能就是這一思維的結果。
其二,認為勞動價值論對于現(xiàn)實市場經濟沒有應用意義。晏智杰教授的觀點是這一方面的典型。晏教授認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有設定的前提,即是排除了貨幣關系、供求變動、資本關系等以后的狹義價值論!八^狹義價值論,是指非市場價格和非資本市場條件下的商品交換規(guī)律理論,也就是從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到馬克思分析商品價值時所設定的那種原始的實物交換條件下的交換規(guī)律理論”!叭欢绻匠隽笋R克思(以及古典學派)建立勞動價值論時所設定的條件,這個理論本身以及它對其它領域的現(xiàn)象仍然保有說服力,這還沒有得到證明,或者說還需要加以證明”。也正因為學者們認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過于抽象而缺乏應用意義,為使其能夠進人應用,而將種種客觀經濟因素乃至人們的主觀心理引人對商品價值的分析,于是,諸如“效用價值論”、“資源貢獻價值論”等等其他種種價值理論便應運而生。盡管其中不乏合理因素,但大多少有說服力,或者偏離了馬克思的價值理論。
其三,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只是作為分析資本主義的一種方法,對社會主義經濟無用。例如,馮春安教授就認為:“剩余價值理論只是勞動價值論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具體貫徹或表現(xiàn)”!榜R克思把剩余價值作為利潤的本質,利潤又具體分割為產業(yè)利潤、商業(yè)利潤、借貸利息和地租,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分配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它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本質,為無產階級的解放提供了理論武器”。而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社會生產關系改變了,勞動者成為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社會生產的目的是為了廣大群眾的共同富裕,而不再是為私人資本家階級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和進行剝削服務,所以勞動價值論在這里是無法作為分析社會主義經濟過程之用的。由此,持有這一方面基本認識的學者普遍認為,要想使勞動價值論能夠進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必須對其作出改造和修正。近若干年來理論界出現(xiàn)的有些別樣的價值理論,可能就是在這一思路指導下產生出來的。
我們以為,持有以上種種觀點的學者們對于勞動價值理論的指責,如果真是想發(fā)展而不是為否定勞動價值論的話,那么,他們要么是對勞動價值論中運用的方法沒有能夠深刻理解,要么就是對該理論的深刻內涵和所體現(xiàn)的立場及基本觀點未能作真正把握。本文試從勞動價值論的方法論意義,對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階段市場經濟具有的社會意義以及應用意義作出闡述,以就教于理論界。
二、深入理解勞動價值論的方法論意義
針對現(xiàn)實中我國理論界一些學者對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種種誤解,我們需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理解與把握。如何深化?一條重要途徑是從抽象法在勞動價值論中的運用來給予理解和把握。馬克思認為,分析商品價值形式必須運用抽象法。因為“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辈⑶,分析商品價值形式對抽象法的運用要求更高!皟汕Ф嗄陙砣祟愔腔墼谶@方面進行探討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結果,而對更有內容和更復雜的形式的分析,卻至少已接近于成功。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已經發(fā)育的身體比身體的細胞容易研究些”。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單個商品形式或商品交換關系的分析采用了抽象法,即在分析過程中確定和暗含了三個方面的前提條件。一是抽象了貨幣關系,這也就是將價格等范疇撇開不談。馬克思認為,在所考察的商品價值關系中,沒有貨幣居于其間,當然更沒有資本存在的余地。因為如果引人貨幣,就勢必涉及價格,價格雖然比價值更接近現(xiàn)實,但是卻更遠離事物的本質,而本質只有在純粹的實物交換條件下才能得到闡明,闡明了價值之后才能說明價格一類現(xiàn)象。因此在實物交換中顯示出的商品價值關系,是分析商品價值的必要條件,而且應當是唯一正確的條件。二是抽象了供求變動因素對于商品交換比例的影響,即假定商品交換中供給和需求一致。無論是生產要素的供求,還是消費品的供求,都是相一致的。供求平衡,這實際上也就是排除了“稀缺性”因素引人商品價值關系的分析。三是抽象了生產領域中勞動以外的其他生產要素(如機器、資本、土地等)的作用,即假定勞動以外的要素使用都是無償的。當然,馬克思并不認為進人交換的產品僅僅是勞動這一要素生產的,他明確指出,就使用價值而言,它們是勞動和其他生產資料相結合的產物,但是他認為商品的交換價值只與勞動相關而同生產資料無關,因而,在他的交換價值分析中沒有機器、資本等要素的地位,這些要素出現(xiàn)在交換中也不要求付出代價。
馬克思對商品價值關系的分析設置上述前提條件的做法是合理的。抽象法的作用以及馬克思運用抽象法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揭示商品價值的質的規(guī)定,即由生產者生產該商品時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當然,在客觀上,分析商品價值形式時會帶有各種復雜性,即不僅有商品自身物質性質決定的因素,還有貨幣、資本、地產乃至市場變動和購買者心理加給它的各種復雜因素;但是,即使加人這些復雜因素,馬克思認為,也并不會改變商品價值的實體是抽象勞動凝結這一性質,而只能影響到價值的水平,并使問題的分析復雜化,甚至會模糊事物的性質。這里作出以上三個方面的抽象,就使考察變得簡單,同時又不影響事物的質的規(guī)定。
對于馬克思分析商品價值形式時抽象法的運用,以及相關前提條件的設置,我國理論界很多的學者是有著不同看法的。例如晏智杰教授就認為,是馬克思由于設定了這么多的前提條件,使得商品價值只能由勞動這一唯一因素決定了。那么,如果按照晏教授的思維邏輯,如果對于勞動以外的其他生產要素、市場因素等等不予以抽象,而是統(tǒng)統(tǒng)納人分析的視野,比如將生產過程中的資本、機器、土地等要素加入分析,是否就可以得出多種生產要素共同決定價值的結論了?看起來,“要素價值論”這一觀念意識的存在確實有著條件和基礎。對于馬克思分析商品價值時運用的抽象法及其得出的結論的歧見,其實是產生于不同的人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觀點的分歧。
對于勞動價值論不能嘲笑是“古典”,對于“要素價值論”不能認為就是“現(xiàn)代”。的確,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于100多年前形成的,但不能由此而認為馬克思那時的理論境界沒有達到“要素價值論”的高度(該理論是否有“高度”?)。必須清楚,馬克思創(chuàng)作《資本論》時,正是在資本主義完全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核心是按資分配)、西方學者宣揚要素價值論的時代,批判了薩伊的“三位一體公式”,否定了要素價值論,提出自己的勞動價值論的。
[1][2]下一頁
【簡析全面理解和把握勞動價值論的意義】相關文章:
簡析勞動價值論與科學管理03-19
簡析勞動價值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方法論03-19
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簡析從概念上理解勞動是創(chuàng)造價03-19
簡析鐵路運輸企業(yè)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1-18
論析深化勞動價值論的客觀根源和現(xiàn)實目的03-19
論析“社會勞動價值論”03-19
簡析科學認識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04-28
景區(qū)防盜報警系統(tǒng)簡析03-15
簡析左拉《娜娜》的諷刺手法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