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_国产91高跟丝袜_99精品视频99_三级真人片在线观看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

時間:2025-01-15 16:40:04 麗薇 教師資格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25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通用9套)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試卷,試卷可以幫助學校或各主辦方考察參試者某一方面的知識才能。什么樣的試卷才是好試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5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通用9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5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通用9套)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 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以下關于兒童情緒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情緒和認知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B.嬰兒期的兒童.情緒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

  C.嬰兒最初的笑是沒有社會意義的

  D.新生兒聽見他人哭泣而哇哇大哭,是移情的表現

  2.關于學前兒童注意的發(fā)展。正確的說法是(  )。

  A.定向性注意隨年齡的增長而占據越來越大的地位

  B.有意注意的發(fā)展先于無意注意的發(fā)展

  C.定向性注意的發(fā)生先于選擇性注意的發(fā)生

  D.隨著年齡的增長,選擇性注意的范圍逐漸擴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圍逐漸縮小

  3.在幼兒思維發(fā)展過程中,動作和語言對思維活動的作用變化規(guī)律表現為(  )。

  A.動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語言是由小到大

  B.動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語言是由大到小

  C.動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語言也是由大到小

  D.動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語言也是由小到大

  4.兒童在2~3歲時,掌握代名詞“我”,標志著兒童(  )。

  A.自我評價的萌芽

  B.自我體驗的萌芽

  C.自我控制的萌芽

  D.自我意識的萌芽

  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手眼協(xié)調動作的出現是出生后頭半年嬰兒認知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

  B.兒童從出生起就有觸覺反應

  C.手的觸覺作為探索手段早于口腔的觸覺探索

  D.觸覺在兒童的人際關系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

  6.活動性原則要求學前教育以活動為主,并以活動貫穿整個教育過程,這里的活動主要指(  )。

  A.教師設計和指導的活動

  B.兒童主動積極的活動

  C.兒童的自選活動

  D.兒童的游戲活動

  7.20世紀30年代,我國幼教界有“南陳北張”之稱,即指南京有陳鶴琴,北京有(  )。

  A.張漢良

  B.張之洞

  C.張宗麟

  D.張雪門

  8.下列結束角色游戲的方式不適當的是(  )。

  A.“現在時間到了,該下班了”

  B.“沒看好病的病人請明天再來吧”

  C.“時間到了,游戲結束,老師要收玩具了”

  D.“請還沒賣完東西的售貨員明天再來”

  9.3歲前幼兒一般不能進行哪種游戲?(  )

  A.獨自游戲

  B.合作游戲

  C.平行游戲

  D.動作游戲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幼兒園通常不要求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孩子寫字,這種做法符合保教結合原則

  B.有些幼兒教師認為幼兒進餐、睡眠、吃水果是保育,上課是學習知識的唯一途徑。這種觀點違背了幼兒一日生活的整體功能原則

  C.為了安全起見要求幼兒園的所有幼兒盡量一起活動,這種做法違背了幼兒教育的啟蒙性原則

  D.幼兒園培養(yǎng)特長兒童的做法符合培養(yǎng)精英的教育原則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l5分。共30分)

  11.幼兒園合理生活制度的意義及制定依據。

  12,.思維的發(fā)生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重大質變。簡述思維的發(fā)生發(fā)展對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意義。

  三、論述題(本大題1小題。20分)

  13.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特點,結合幼兒園教育實際,分析論述培養(yǎng)幼兒情緒調控能力的策略。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4.蘭蘭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趕紙和筆畫畫,畫之前她自言自語地說:“我想畫小貓咪!毕犬嬃素堫^、貓耳朵,再畫貓眼。然后畫了條線,說:“這是草地!痹谏厦娈嬃司G草小花,接著又畫了只兔子。邊畫邊說:“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車”。這時她又突然想起來:

  “小貓還沒嘴呢!也沒畫胡子!庇谑怯之嬃似饋怼

  請認真閱讀、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問題:

  (1)蘭蘭的畫畫行為,說明了幼兒想象的一個什么特點?為什么?

  (2)說明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有意想象。

  15.大班的洋洋想玩“開獎”游戲,他畫了很多獎券,還大聲叫嚷:“快來摸獎呀!特等獎自行車一輛!”童童在洋洋那里摸到了特等獎,洋洋推給她一把小椅子,告訴她:“給你,自行車!”童童高興地騎上去。強強也來了,也在洋洋那里摸到了特等獎,洋洋還是推給他一把椅子,強強也很高興地騎上去,兩腳模仿著踩踏板的動作,蹬個不停。老師也來了,洋洋高興地讓老師摸獎,結果老師也摸到一個特等獎。洋洋迫不及待地把一把椅子推給老師,還說道:“恭喜恭喜,你摸到一輛自行車!”可是,老師卻說:“你這自行車一點也不像,怎么沒有輪子呀,應該給它裝上輪子!”洋洋低頭看看自己的“自行車”,愣住了。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洋洋忙著按老師說的給他的“自行車”裝上輪子.開獎活動不得不停了下來……

  老師對洋洋游戲的干預合適嗎?請對洋洋的游戲方式和老師的干預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斷。

  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0分)

  16.幼兒園的科學區(qū)中,擺放了不倒翁的玩具,教師發(fā)現孩子們對不倒翁不是非常感興趣,進入大班,幼兒已經不苒滿足于對玩具的外表進行簡單的感知,他們開始探索事物的簡單奧秘,逐步走入科學的大門。

  針對這一現象,設計一個有關不倒翁的科學活動設計,引起幼兒對不倒翁的興趣,使其發(fā)現力的平衡的科學道理。并能理解并加以運用。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解析:幼兒的情緒和認知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他們的情緒具有不穩(wěn)定性,并且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嬰兒最初的笑是一種自發(fā)性的笑,不具有社會意義。新生兒的哭泣是生理性的,新生兒聽見他人哭泣而哇哇大哭并不是移情的表現。選項D錯誤。

  2.【答案】C。解析:定向性注意的發(fā)生先于選擇性注意的發(fā)生,C選項正確;選擇性注意隨著年齡的增長占據越來越大的地位,A選項錯誤;幼兒期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漸發(fā)展,因此是無意注意先于有意注意發(fā)展,B選項錯誤:隨著年齡增長,不論選擇性注意還是定向性注意,注意范圍均擴大,D選項錯誤。

  3.【答案】A。解析:在幼兒思維的發(fā)展過程中,語言體現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來越大,而動作是在直觀形象思維中起主要作用,其作用越來越小。

  4.【答案】D。解析:自我意識就是個體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tài)度。幼兒在2~3歲的時候,掌握代詞“我”,是幼兒自我意識萌芽的標志。

  5.【答案】C。解析:嬰兒對物體的觸覺探索最早是通過口腔的活動進行的.。

  6.【答案】B。解析:活動性原則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讓幼兒在主動的活動中來學習并獲得發(fā)展。所以此題選擇B選項。

  7.【答案】D。解析:“南陳北張”是指南京的陳鶴琴和北京的張雪門。

  8.【答案】C。解析: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需要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下結束游戲,同時對第二天的游戲保持積極愉快的期待,結束游戲的時機應該是幼兒情緒尚未低落前,再玩就會進入倦怠的時候結束,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用游戲中的情節(jié)或線索結束游戲,避免生硬地結束。

  9.【答案】B。解析:合作游戲中有明確的分工、合作及規(guī)則意識,有一到兩個游戲的領導者,為了共同的目標分工協(xié)作。主要出現在4歲或更大一些的兒童中。

  10.【答案】B。解析:我國幼兒園通常不要求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孩子寫字,選項A中的做法符合發(fā)展適宜性原則。為了安全起見要求幼兒園的所有幼兒盡量一起活動,選項C中的做法違背了幼兒教育的獨立自主原則。幼兒園培養(yǎng)特長兒童的做法不符合教育的基本原則,教育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幼兒教育也不例外,故選項D錯誤。

  二、簡答題

  11.【參考答案】

  (1)生活制度的意義

  幼兒園的生活制度,指按科學的依據把幼兒每日在園內的主要活動,如人園、進餐、睡眠、游戲、戶外活動、教育活動、離園等在時間和順序上合理地固定下來,并形成一種制度。

  幼兒園制定并實施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使幼兒在園內的生活既豐富多彩又有規(guī)律性,勞逸結合、動靜交替.不僅有利于幼兒的生長發(fā)育和健康,而且還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同時,也為保教人員順利地做好保育和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2)制定生活制度的依據

  幼兒園在制定生活制度時,必須綜合地考慮各種因素,制定出既切合本園實際情況又符合幼兒發(fā)展特點的合理的生活制度。一般來說,在制定生活制度時主要依據以下幾個方面:①幼兒的年齡特點;②嬰幼兒生理活動的特點;③地區(qū)特點以及季節(jié)變化;④家長的需要。

  12.【參考答案】

  思維的發(fā)生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重大質變。

 、偎季S的發(fā)生標志著兒童的各種認識過程已經齊全;

 、谒季S的發(fā)生發(fā)展使兒童的其他認識過程產生質變;

 、鬯季S的發(fā)生發(fā)展使兒童的情緒、意志和社會性行為得到發(fā)展;

 、芩季S的發(fā)生標志著兒童的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出現。

  三、論述題

  13.【參考答案】

  (1)轉移法。3歲孩子剛進幼兒園時往往會哭鬧,教師常常用轉移注意的方法,要么逗他玩玩具,要么給他講故事.一會兒孩子的情緒會有好轉。

  (2)冷卻法。當幼兒情緒十分激動時,可以采取暫時置之不理的辦法,孩子自己會慢慢地停止哭喊。所謂“沒有觀眾看戲,演員也沒勁了”。當孩子處于激動狀態(tài)時,成人切記情緒激動。

  (3)消退法。對孩子的消極情緒可以采取消退法。比如,孩子上床睡覺需要母親陪伴,否則哭鬧,母親只好每晚陪伴。后來母親采取消退法,對他的哭鬧不予理睬,孩子第一天晚上哭了30分鐘,哭累了也就睡著了。第二天只哭了15分鐘。以后哭鬧時間逐漸減少,最后不哭也能安然入睡了。

  四、材料分析題

  14.【參考答案】

  (1)蘭蘭畫畫能夠先想后畫,雖然有時偏離主題,但能夠很快自動回到主題上來。這說明中班幼兒想象雖然仍以無意性為主,但想象出現了有意成分。

  (2)培養(yǎng)幼兒有意想象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成人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有主題的想象活動并啟發(fā)幼兒明確活動主題;準備有關活動材料,如玩具、繪畫材料等;成人及時給予言語提示,使幼兒想象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

  15.【參考答案】

  老師對洋洋游戲的干預是不合適的。

  (1)在這個案例中,洋洋用小椅子替代自行車,來實現他“摸特等獎”的情節(jié)構思。這表明他:

  ①能獨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務,有很強的角色更換意識;

  ②游戲的目的性、計劃性較強,能自覺表現故事內容;

 、劬哂幸欢ū硌菀庾R;

 、芫邆湟欢ū硌菁记桑莒`活運用多種表現手段,但表現水平尚待提高。

  這一階段,幼兒能夠成功地以物代物,表明幼兒象征思維的發(fā)展。替代物與被替代物越不像,越具有符號抽象的意義。而教師以角色身份對洋洋所選擇的替代物提出了質疑,認為小椅子不像自行車,試圖引導幼兒按真實的樣子加以改裝.結果阻礙了幼兒的游戲想象,中斷了幼兒原來的游戲情節(jié),因此這種干預是不恰當的。

  (2)老師正確的做法應該:

  ①為幼兒提供較多種類的游戲材料,鼓勵和支持他們進行多樣化探索;

  ②在游戲初期應盡可能少地干預;

 、垭S著游戲的展開,及時給幼兒提供反饋,提高其表現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

  ④通過反思性談話和小組討論來幫助幼兒豐富游戲情節(jié)。

  五、活動設計題

  16.【參考設計】

  科學活動:制作不倒翁(大班)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自身的活動,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發(fā)探索興趣。

  2.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實踐活動中觀察比較,提高動手操作及發(fā)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活動難點:自己動手制作不倒翁。

  三、活動準備

  1.布置場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殼、廢舊皮球制作各種玩具擺放在活動室的四周(其中部分會倒,部分不會倒)。

  2.幼兒操作材料:紙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小石頭。

  3.錄音機,歌曲“不倒翁”錄音磁帶。

  四、活動過程

  (一)懸念導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老師扮“魔法師”到“神秘的玩具城”引導幼兒探索活動材料。

  (二)自由探索

  1.交代任務:你們玩時可要仔細地看一看,比一比,搖一搖,看看發(fā)現了什么?(發(fā)現倒和不倒)

  2.提問:“你們是怎么玩的,發(fā)現了什么?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導幼兒摸一摸底部。

  從而發(fā)現底部都是半球體,再進一步引導幼兒發(fā)現有的玩具會倒,有的不會倒。

  小結: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得很認真,還能動腦筋,發(fā)現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體的;小朋友們還發(fā)現了玩具有的會倒,有的不會倒。

  (三)嘗試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1.放歌曲《不倒翁》,進一步引發(fā)幼兒去發(fā)現“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里裝有東西。

  集體討論:幼兒交流體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輕下重,固定底部物體。

  2.嘗試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兒交流體驗“不倒玩具”不倒的秘密:玩具中裝有東西,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紙團、塑料球、玻璃球、沙子、豆子、橡皮泥等東西,可以讓幼兒自由地把每一種東西分別裝進玩具里試一試,看玩具能不能站起來。

  3.集體討論

  在玩具里裝進了什么.發(fā)現什么現象?

  為什么放進紙團玩具倒了,而放進沙子等物玩具能站住?

  (沙子等比紙團重)

  小結:在玩具底部裝進重的東西,這樣下重上輕,玩具就能站住。

  當操作搖晃裝有沙子的玩具時,發(fā)現了什么?

  (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裝進什么不倒?(橡皮泥)為什么?

  (四)演示對比實驗

  引導幼兒邊觀察邊分析原因,搖動裝有玻璃球的玩具里重的東西也隨著滾到旁邊,旁邊重,玩具就倒向重的一邊。把橡皮泥固定在底部中間,它不會滾來滾去,那玩具的重心就穩(wěn)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五)完成制作,玩一玩,體驗樂趣成就感

  1。在“不倒翁”的音樂中,分組制作不倒翁,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組進行制作。幼兒制作過程中,教師進行及時、適時的指導,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示范,及時發(fā)現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進行表揚。

  2.進行講評活動。先讓幼兒與小伙伴之間互相說說自己的不倒翁的名字,是怎么制作的,不倒翁倒的程度的大小等。教師進行個別講評,尤其那些能力差的幼兒,注意發(fā)現他的作品的優(yōu)點,以激發(fā)其自信心。

  3.做好的小朋友幫助沒有完成的小朋友繼續(xù)制作不倒翁玩具。

  (六)結束部分

  與不倒翁一起律動.結束課程。

  (健康歌的曲子進行伴奏,兒歌是:左搖搖,右搖搖,頭兒小小,腳兒圓圓,頭輕腳重一起來做運動,左推不倒,右推不倒,左右搖晃,真呀么真可愛)

  五、活動延伸

  1.區(qū)角活動中,可在科學角中投放各種材料讓孩子嘗試制作不倒翁。

  2.戶外活動時,可和孩子們一起玩一玩“搖擺不倒翁”“金雞獨立”等感受力的平衡的體育游戲。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 2

  一、單項選擇題

  1.( )是兒童利用各種不同的結構材料,經過手的創(chuàng)造來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游戲。

  A.結構游戲

  B.角色游戲

  C.“娃娃家”

  D.“白雪公主”

  2.在指導幼兒觀察繪畫時,下面哪句指導語易把幼兒的觀察引向觀察個別事物?( )

  A.圖上有些什么呢

  B.圖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這張圖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呢

  D.圖上講的是個什么故事

  3.嬰幼兒喜歡成人接觸、撫愛,這種情緒反應的動因是為滿足兒童的( )。

  A.生理的需要

  B.情緒表達性需要

  C.自我調節(jié)性需要

  D.社會性需要

  4.“老師說我是好孩子”說明幼兒對自己的評價是( )。

  A.獨立性的

  B.個別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從性的

  5.孩子能區(qū)別一個人是男的還是女的,就說明他已經( )。

  A.形成了性別角色習慣

  B.具有了性別概念

  C.產生了性別行為

  D.對性別角色有明確的認識

  6.兒童對一類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樣情況下對另一類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現象是( )。

  A.探究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選擇性注意

  D.狀態(tài)性注意

  7.親子關系是一種( )。

  A.血緣關系

  B.心理關系

  C.情感關系

  D.家庭關系

  8.下列幾何圖形對幼兒來說最易辨別的是( )。

  A.長方形

  B.三角形

  C.梯形

  D.半圓形

  9.建立我國第一個幼兒教育研究中心,并親自主持幼稚園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

  A.陶行知

  B.陳鶴琴

  C.張宗麟

  D.張雪門

  10.教師根據教育、教學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標設計的游戲被稱為( )。

  A.規(guī)則游戲

  B.結構游戲

  C.角色游戲

  D.表演游戲

  11.兒童的語言最初是( )。

  A.連貫式的

  B.對話式的

  C.復合式的

  D.獨自式的

  12.下列各項中,哪一項不屬于托兒所的保教任務( )。

  A.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習慣

  B.對幼兒進行適宜的藝術陶冶

  C.教幼兒認識簡單的字

  D.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13.對于0—3個月的嬰兒,應提供的玩具和游戲材料有( )。

  A.手工、繪畫材料

  B.用手穿的大木珠

  C.色彩鮮明的小球

  D.不倒翁、撥浪鼓

  14.關于幼兒園社會教育的論述,不正確的有( )。

  A.幼兒園社會教育就是品德教育在幼兒園中的體現

  B.幼兒社會教育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所需要的

  C.幼兒社會性教育應該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fā)

  D.幼兒園社會教育要滲透到幼兒日常生活和活動中進行

  15.兒童原始的情緒反應具有的特點是( )。

  A.與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直接關系

  B.是出生后適應新環(huán)境需要的產物

  C.情緒天生具有系統(tǒng)化、社會性的特點

  D.新生兒的情緒和間接動機相聯(lián)系

  16.幼兒教師晨間接待幼兒人園工作的重點是( )。

  A.提醒幼兒盡早進入學習狀態(tài)

  B.與家長交流,溝通情感

  C.檢查孩子的身心狀況

  D.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

  17.幼兒的聽覺偏好趨向( )。

  A.就人聲和物聲而言,新生兒趨向物聲

  B.就母親聲音和陌生人聲音而言,新生兒趨向新鮮的陌生人聲音

  C.就聲音音調來講,新生兒趨向低音調

  D.新生兒愛聽柔和的聲音

  18.天空中過往飛機的轟鳴引起兒童不由自主的注意,這是(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者均有

  D.選擇性注意

  19.下列各項表述,( )不表現幼兒語音意識的產生。

  A.對自己和別人的發(fā)音感興趣,并意識到自己發(fā)音弱

  B.能比較穩(wěn)定性地、正確地叫爸爸

  C.評價他人的發(fā)音,追求自己發(fā)音準確

  D.意識到同音字有不同意義

  20.對幼兒發(fā)展狀況評估的目的是( )。

  A.篩選、排隊

  B.教師反思性成長

  C.提高保教質量

  D.了解幼兒的發(fā)展需要

  二、簡答題

  1.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目標制定的依據是什么?

  2.什么叫發(fā)展適宜性原則?如何具體體現這一原則?

  3.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哪些問題?

  4.幼兒觀察力的發(fā)展有哪些表現?

  5.聯(lián)系實際談談3~4歲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

  6.請論述幼兒的思維與幼兒的活動之間的關系,并說明如何創(chuàng)設活動的環(huán)境。

  三、材料分析題

  有一名實習生在幼兒園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幼兒XX水平測驗”,他設計了兩個題目:I,設A大于B,B大于C,請小朋友說說A和C哪一個大?Ⅱ,小王同學比小李同學高,小李同學比小張同學高,請問小王和小張兩位同學誰高?他選用“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 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幼兒獲得直接經驗的方式是()。

  A、聽老師講課

  B、閱讀圖書

  C、實際操作

  D、看他人如何做

  2、幼兒園保育和教育工作,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滿足()。

  A、家長的教育需求

  B、上級領導的要求

  C、小學教育的要求

  D、幼兒發(fā)展的要求

  3、建立良好幼師關系的前提是()。

  A、傳授豐富的知識

  B、尊重理解幼兒

  C、不批評幼兒

  D、滿足幼兒的一切需求

  4、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是讓他們()。

  A、多交流多表達

  B、多模仿別人說話

  C、多認字多識字

  D、多背誦經典

  5、制定一日活動計劃主要依據()。

  A、社會發(fā)展和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B、本地文化特點和本班幼兒身心發(fā)展狀況

  C、本周計劃和本班幼兒興趣與需要

  D、幼兒園和班級的學期計劃

  6、通過分析幼兒手工成果來了解其心理的方法是()。

  A、調查法

  B、自然觀察法

  C、實驗法

  D、作品分析法

  7、在幼兒記憶活動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有意記憶

  B、語調記憶

  C、形象記憶

  D、意義記憶

  8、某一時期,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形成某種能力比較容易,心理某個方面的發(fā)展最為迅速。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這個時期被稱為()。

  A、反抗期

  B、敏感期

  C、轉折期

  D、危機期

  9、有些幼兒經?措娨暽系谋┝︾R頭,其攻擊行為會明顯增加,這是因為電視的暴力內容對幼兒攻擊行為的習慣起到()。

  A、定勢作用

  B、懲罰作用

  C、依賴作用

  D、榜樣作用

  10、與嬰兒最初的情緒反應相關聯(lián)的是()。

  A、生理需要

  B、歸屬和愛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1、簡述幼兒無意想象的主要表現。

  12、簡述游戲對幼兒發(fā)展的作用。

  三、論述題(本大題1小題,20分)

  13、教育學家陳鶴琴認為,幼兒發(fā)展具有整體性。雖然他把教學內容分為健康、文學、社會、科學、藝術等五類,但是他們之間應該相互貫通,正如人的手指和手掌之間的關系。

  請結合陳鶴琴先生教育思想,闡述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10分)并說明在一日生活活動中如何落實(10分)。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4、材料:蒙蒙3歲半了,很喜歡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但是他奶奶說他還小,不讓她跟別的小朋友玩,擔心他被欺負,有其他人想去找蒙蒙玩,奶奶也一并想辦法拒絕了。

  問題:根據同伴發(fā)展對于幼兒的影響來看,評析蒙蒙奶奶的做法。(20分)

  15、材料:

  春天來了,幼兒園組織畫春天的墻報活動。張老師設計了非常豐富又美麗的春天的圖畫(圖1);李老師只在板報上畫了一顆光禿禿的樹干(圖2)。她希望幼兒能隨時將看到的信息用剪紙、繪畫等方式反映到墻面上。

  問題:請評價兩位教師的做法。

  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30分)

  16、老師發(fā)現,大班的孩子們在玩買賣的游戲時,不管物品的價格多少總是隨意的付款和收款。比如:3元錢的東西,孩子們總是會拿1元、5元、10元的代錢幣付錢;有的幼兒不計算總和,不管多少錢都愿意給錢,收款的幼兒也隨意收下。

  要求:針對幼兒這一問題,設計教育活動。要求寫出設計思路:活動名稱,活動目標,活動準備和活動過程。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C

  解析:直接經驗是指幼兒通過實踐已經獲得的知識或技能或者是親身的經歷,是幼兒通過探索他們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來了解并學習獲得的知識基礎和生活中逐步建立積累起的經驗。實際操作是幼兒直接去感受。

  2、D

  解析:保育主要是為幼兒的生存、發(fā)展創(chuàng)設有利的環(huán)境和提供物質條件,給予幼兒精心的照顧和養(yǎng)育,幫助其身體和機能良好地發(fā)育,促進其身心健康地發(fā)展;教育則重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態(tài)度,發(fā)展幼兒的認知、情感、能力,引導幼兒學習必要的知識技能。

  3、B

  解析: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發(fā)展及興趣的需要,尊重幼兒人格的獨立,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正確的兒童觀是決定師幼關系的關鍵。

  4、A

  解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

  5、A

  解析:幼兒園一日生活是根據幼兒年齡和本質安排活動,根據幼兒的生理活動特點,以及幼兒的生活特點安排幼兒一天的生活,根據地區(qū)特點及季節(jié)變化做適當的調整,來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6、D

  解析: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幼兒的作品(如手工、圖畫等),去了解幼兒心理的方法。對幼兒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結合觀察和實驗進行。

  7、C

  解析:幼兒期以形象記憶占優(yōu)勢,語詞記憶逐漸發(fā)展。

  8、B

  解析:敏感期是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時期。

  9、D

  解析:班杜拉在社會認知理論中提到了觀察學習是指人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新行為的過程。題干中幼兒音看到暴力鏡頭,而增加自己的暴力行為。正屬于觀察學習起到榜樣作用。

  10、A

  解析:馬斯洛把“需要”由下到上歸納為五個基本的層次,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出現最早的、與嬰兒情緒反應相關的需要為生理需要。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1、無意想象也稱不隨意想象,它是沒有預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響下,不由自主地引起的想象。

 、傧胂鬅o預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②想象主題不穩(wěn)定

  ③想象的內容零散、無系統(tǒng)

 、芤韵胂蟮倪^程為滿足

 、菹胂笫芮榫w和興趣的影響

  12、(1)在身體發(fā)展中的作用

 、俅龠M兒童身體的生長發(fā)育

 、诎l(fā)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和技能

  ③增強兒童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苡欣趦和纳硇慕】

 。2)在智力發(fā)展中的作用

 、儆螒驍U展和加深兒童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增長兒童的知識

 、谟螒虼龠M兒童語言的發(fā)展③游戲促進兒童想象力的'發(fā)展

 、苡螒虼龠M兒童思維能力的發(fā)展⑤游戲提供了兒童智力活動的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

 。3)在社會性發(fā)展中的作用

 、儆螒蛱峁┝藘和樯鐣煌臋C會,發(fā)展了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

 、谟螒蛴兄趦和朔晕抑行幕瑢W會理解他人

 、塾螒蛴兄趦和鐣巧膶W習,增強社會角色扮演能力

 、苡螒蛴兄趦和袨橐(guī)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⑤游戲有助于兒童自制力的增強,鍛煉兒童意志

  (4)在情感發(fā)展中的作用

  ①游戲中的角色扮演豐富了兒童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

  ②游戲中的自由自主發(fā)展了兒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塾螒蛑械膶徝阑顒影l(fā)展了兒童的美感

 、苡螒蛑械那榫w宣泄有助于兒童消除消極的情緒情感

 。5)游戲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儆螒驗橛變禾峁┝藢捤傻男睦矸諊

  ②游戲催發(fā)了幼兒的探究行為

  ③游戲激發(fā)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苡螒蛱岣吡擞變旱膭(chuàng)造性水平

  三、論述題(本大題1小題,20分)

  13、陳鶴琴提出的整個教學法,整個教學法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幼兒園的各科課程和各項教育活動都圍繞一個既定的中心課題來展開。并認為,兒童生活是整個的,連成一片的,如果按學科形式來組織課程,是不合教學原理的。為此,提出了“五組活動”理論,具體包括兒童健康活動、兒童社會活動、兒童藝術活動、兒童文學活動、兒童科學活動,這五種活動猶如人的手的五根指頭,是相連的整體,所以又稱為“五指活動”。打破了按學科安排課程體系的習慣。

 。1)健康活動:飲食、睡眠、早操、游戲、戶外活動、散步等。

 。2)社會活動:朝夕會、周會、紀念日、集會、每天的談話、政治常識等。

 。3)科學活動:栽培植物、飼養(yǎng)動物、研究自然、認識環(huán)境等。

 。4)藝術活動:音樂(唱歌、節(jié)奏、欣賞)、圖畫、手工等。

  (5)文學活動;故事、兒歌、謎語、讀法等。

  《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關注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幼兒的發(fā)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fā)展。正如我國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提出的整個教學法。

  在教育理念上,認可陳鶴琴先生提出的“五指”活動理念:五指活動是活的,可以伸縮的,課程是整個的,連貫的,是一個整體。在教育目標上,要以人本主義為指導,以實現幼兒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教育目標。如在語言域活動中,讓幼兒方面要讓兒童懂得分享,知道感恩;在健康方面,培養(yǎng)孩子講衛(wèi)生、勤洗手的良好習慣等。從而達到了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這五個方面是相互聯(lián)系的,幼兒園課程的全部內容包括在這五指活動之中,但他們是有主次之分的,陳鶴琴認為,兒童健康是幼兒園課程第一重要的。強國需先強種,強種要先強身,強身要先重視年幼兒童的身體健康。身體強壯的兒童,性格活潑,反應敏捷,做事容易,因此,為了兒童的現在和未來,幼稚園的教育應注重兒童的健康。而為了培養(yǎng)兒童健壯的身體,幼稚園應十分注重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4、蒙蒙家長的做法是錯誤的,同伴交往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內容:

 。1)有利于幼兒學習社交技能和策略

  (2)有利于同伴之間的相互社會化

 。3)成為兒童積極情感的重要后盾

  (4)有助于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5)為幼兒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提供有效基礎

  15、張老師的做法是有待加強的,李老師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具體原因如下:

 。1)張老師違背了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參與性原則。李老師的做法保證了幼兒的參與性。

 。2)張老師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沒有將幼兒放在主體地位。李老師尊重了幼兒的主體地位。

 。3)環(huán)境具有教育性。李老師重視了隱形課程的教育價值,在幼兒園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

 。4)張老師的做法沒有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fā)展。李老師的做法為幼兒想象力的發(fā)展提供了空間。

 。5)張老師的兒童觀、教師觀有待加強。

  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30分)

  16、活動名稱:大班數學《認識人民幣》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 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幼兒注意穩(wěn)定性差表現在( )。

  A.注意的選擇性差

  B.有意注意時間短

  C.注意范圍小

  D.注意分配的能力差

  1.【答案】B.有意注意時間短

  解析:本題考查注意的品質。注意的穩(wěn)定性是指注意集中于同一對象或在同一活動中所能持續(xù)的時間。持續(xù)的時間越長,注意的穩(wěn)定性就越高。題干中幼兒注意穩(wěn)定性比較差,主要表現在有意注意時間短。B項正確。

  2.下列不屬于新生兒本能的是( )。

  A.寬食行為

  B.抓握反射

  C.踏步反射

  D.膝跳反射

  2.【答案】D.膝跳反射

  解析:本題考查無條件反射。新生兒主要以無條件反射(先天本能)的方式來適應新環(huán)境。膝跳反射是指當膝關節(jié)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時,輕快地叩擊膝腱,引起股四頭肌收縮,使小腿作急速前踢的反應。因此,膝跳反射不屬于新生兒本能。D項正確。

  3.幼兒閱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 )。

  A.培養(yǎng)閱讀興趣與習慣

  B.獲得讀寫能力

  C.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D.擴大識字量

  3.【答案】A.培養(yǎng)閱讀興趣與習慣

  解析:本題考查《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語言領域的內容。《指南》語言領域的概述中提到: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因此,幼兒閱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閱讀興趣與習慣。A項正確。

  4.一個人表現出來的區(qū)別于他人的穩(wěn)定的、獨特的、整體的心理和行為模式是( )。

  A.氣質

  B.性格

  C.個性

  D.社會性

  4.【答案】C.個性

  解析:本題考查個性的含義。個性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表現出區(qū)別于他人的穩(wěn)定的、獨特的、整體的心理和行為模式。題干中的描述體現的是個性內涵。

  A項:氣質是指一個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由生物遺傳決定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性格是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tài)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中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社會性(有時也稱兒童的社會化)是指兒童逐漸掌握社會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與社會行為技能,并逐漸步入社會的過程。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5.( )維生素的缺乏容易導致嬰幼兒患佝僂癥。

  A.維生素D

  B.維生素C

  C.維生素B

  D.維生素A

  5.【答案】A.維生素D

  解析:本題考查缺乏維生素引起的病癥。維生素 D 能夠促進小腸吸收鈣和磷,具有抗佝僂病的作用。維生素 D 缺乏可以引起佝僂病和手足抽搐。因此,缺乏維生素D容易導致嬰幼兒患佝僂癥。A項正確。

  6.幼兒園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

  A.促進幼兒身心健康

  B.提高動作技能

  C.增強幼兒體質

  D.豐富健康知識

  6.【答案】A.促進幼兒身心健康

  解析:本題考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健康領域目標指出:①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②生活、衛(wèi)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③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④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xié)調、靈活。目標內容說明健康教育是全面的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同時健康領域的指導要點指出: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A項正確。

  7.幼兒在受到過度表揚,或被要求在陌生人面前表演自己時,會明顯感到不好意思,這反映了幼兒( )。

  A.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B.自我控制的發(fā)展

  C.積極情緒體驗的發(fā)展

  D.合作行為的發(fā)展

  7.【答案】A.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解析:本題考查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幼兒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的發(fā)展三方面。自我體驗是一個人通過自我的評價和活動產生的一種情感上的狀態(tài),如自尊心、自信心、自卑、自責、羞愧感等。題干中由于過度表揚等表現出的不好意思體現了這一特點。A項正確。

  8.現場評價幼兒園教育活動最重要的依據是( )。

  A.教具的豐富性

  B.教育方法的多樣化

  C.幼兒的表現

  D.教育過程的有序性

  8.【答案】C.幼兒的表現

  解析:本題考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相關內容!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教育評價部分指出:幼兒的行為表現和發(fā)展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視之為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依據。C項正確。

  A、B、D三項:均屬于教育工作評價考察的方面,但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9.《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五大領域目標及其各年齡段的典型表現的主要作用是幫助老師( )。

  A.評價目標的達成度

  B.掌握訓練標準

  C.了解發(fā)展規(guī)律,建立合理期望

  D.分領域落實教育目標

  9.【答案】C.了解發(fā)展規(guī)律,建立合理期望

  解析:本題考查《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說明部分第二條:《指南》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為核心,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fā)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C項正確。

  10.福祿貝爾強調( )。

  A.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B.游戲的重要性

  C.作業(yè)的重要性

  D.感覺教育的重要性

  10.【答案】B.游戲的重要性

  解析:本題考查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福祿貝爾是教育史上第一個承認游戲的教育價值的教育家,認為游戲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他認為“兒童早期的各種游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游戲是內部存在的自我活動的表現,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并在幼兒園的教育方案中把游戲作為主要活動,B項正確。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1.戶外活動時,幼兒玩得很高興。部分幼兒已滿頭大汗,臉色通紅。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該怎么做?

  11.【參考答案】

 。1)戶外活動要遵循適量性原則。適量性原則是指在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煉活動時,教師應注意合理安排、調節(jié)幼兒的身體和心理所承受的'負荷量,以達到最佳鍛煉效果,提高身體運動的機能,保證身心和諧發(fā)展。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的運動負荷的特點是:強度較小、密度較大、時間較短、急緩結合、動靜交替。

  (2)要根據身體鍛煉的內容、運動項目的特點及幼兒年齡的差異,合理地確定身體鍛煉時的“量”。戶外活動時,學前兒童要承擔一定的生理負擔,根據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在學前兒童戶外體育活動中,小班的活動時間一般控制在15~20分鐘,中班為20~25分鐘,大班為25~30分鐘。

 。3)要利用測心率和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等方法,了解運動負荷是否合理,以便靈活地調節(jié)活動的內容和方法。

  (4)在運動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關注個別學前兒童。學前兒童活動中滿頭大汗,臉色通紅,出現一副很疲勞的樣子,表明活動量過大,應適當減少。個別體弱幼兒,可實行間斷活動的方式。對出汗量大的學前兒童和體弱幼兒,活動時可在他們背后墊一塊干毛巾,以便于汗水的吸收,避免活動后著涼。

 。5)活動后,教師應該組織學前兒童做好放松和整理活動,做好器械的整理工作,保育員要及時擦拭學前兒童身上的汗液。根據需要調節(jié)空調溫度,給學前兒童增減衣服。

  12.幼兒觀察力初步形成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12.【參考答案】

  幼兒觀察力初步形成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觀察的目的性加強

  幼兒觀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隨年齡增長和教育影響而逐漸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目的性,要給幼兒提出明確的觀察目的和任務。

 。2)觀察的持續(xù)性延長

  學前兒童,特別是小班孩子的觀察常常不能持久,很容易轉移注意的方向和對象,到中班,特別是大班,幼兒的觀察時間才能逐漸增加。

  (3)觀察的細致性增加

  幼兒的觀察一般是籠統(tǒng)的,看得不細致是幼兒觀察的特點和突出問題。學習活動要求觀察精細,經過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幼兒觀察的細致性能夠有所提升。

  (4)觀察的概括性提高

  觀察的概括性是指能夠觀察到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5)觀察方法的形成

  幼兒的觀察是以依賴于外部動作,向以視覺為主的內心活動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是從跳躍式、無序的,逐漸向有順序性的觀察發(fā)展。幼兒掌握觀察方法,需要教師指導和培養(yǎng)。

  三、論述題(本大題1小題,共20分)

  13.什么是續(xù)編故事?如何評價幼兒續(xù)編故事的能力?

  13.【參考答案】

  (1)續(xù)編故事是語言領域講述活動的一種類型,是指在原有的故事情節(jié)基礎上,繼續(xù)創(chuàng)作新的故事內容的過程,以延續(xù)原故事的發(fā)展;蛘吒鶕峁┑牟牧,按照一定的提示,從已有的條件出發(fā),去推想故事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充分展開想象,構思適當情節(jié),把原有故事接續(xù)下去,形成一篇完整的故事。

  續(xù)編故事可分三種類型:①編結尾。教師將故事內容基本講完,由兒童編結尾。②編中段。教師講開端和結尾,由兒童編出故事的發(fā)展。③編中段和結尾。教師只講故事開端,由兒童續(xù)編至結尾。故事開頭的內容應是兒童熟悉的生活題材,一般要交待清楚時間、地點、主要人物和事件,并有伏筆,以提供多方面發(fā)展情節(jié)的線索。

 。2)在評價幼兒續(xù)編故事的能力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倮m(xù)編故事時需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評價不同年齡班活動時的側重點不同”。

  a.小班活動的重點為編結局,即幼兒根據個人對故事情節(jié)、人物、主題的理解,在故事即將結束時為故事想象編構出一個結局。b.中班活動的重點為編高潮和結局,即編“有趣情節(jié)”。教師在講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時突然停止,并提示幼兒發(fā)揮想象,編構接下來的部分。c.大班活動的重點為編完整故事。到了大班,幼兒編構故事的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大班幼兒嘗試編構完整的故事。

  ②對幼兒編構的故事要求不必過高,只要具有人物、情節(jié)、對話和主題等基本構成要素即可。

  ③在評價時還應注意幼兒故事續(xù)編的完整性、流暢性等。

 、芰硗,在《指南》語言領域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教育建議中指出:

  a.鼓勵幼兒依據畫面線索講述故事,大膽推測、想象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改編故事部分情節(jié)或續(xù)編故事結尾。

  b.鼓勵幼兒用故事表演、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

  c.鼓勵和支持幼兒自編故事,并為自編的故事配上圖畫,制成圖畫書。

  因此在評價幼兒續(xù)編故事的能力時,應注意鼓勵幼兒通過多種方式,生動活潑地對故事內容進行續(xù)編。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4.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桌子上放了一個三座山的模型,工作人員從各個方向給模型拍了照片,請幼兒坐在桌子一邊,在他對面放一個布娃娃(見下圖),讓幼兒從所有照片中找出幫布娃娃看到的模型照片,結果幼兒選出的是自己位置上看到的模型照片。

  問題:

 。1)請問這個實驗反應了幼兒思維怎么樣的特點?

  (2)請列舉2個日常生活中反映幼兒這種思維特點的事例。

  14.【參考答案】

 。1)實驗中兒童選出的是自己位置上看到的模型照片,這說明兒童認為玩偶看到的東西應該和自己是一樣的。由此可見,兒童的思維具有“自我中心性”,也就是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不能“采擇他人的觀點”。

  該兒童處于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論中的“前運算階段”,由于沒有真正掌握物體的要領,不能依據事物的客觀聯(lián)系和關系來解決問題,只憑自己的個別經驗、個體意義的象征進行思考,因而是自我中心的。該階段主要的特點為:自我中心性、思維不守恒、思維不可逆、泛靈論、集中化思維。

 。2)自我中心性的生活中的事例如下:

  例子1:幼兒在晚上跟媽媽走路的時候會跟媽媽說“我走,月亮就走,我停下來,月亮也跟我停下來”。

  例子2:幼兒在媽媽生日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玩具汽車送給媽媽,他認為“我喜歡,那么媽媽也會喜歡”。

  其他的表現比如經常使用代詞、自我中心性的認知性別角色也能體現出2~7歲兒童的自我中心性。

  15.午睡起床時,大部分幼兒已穿好衣服陸續(xù)進入活動室,劉老師發(fā)現平時起床速度較快的莉莉還躺在床上,就輕輕走到莉莉床邊,親切地撫摸她的頭說:“你不舒服嗎?”,莉莉緊張地搖搖頭。劉老師悄悄伸手摸莉莉床上的褥子,發(fā)現濕濕的,便湊近莉莉的耳邊輕聲說“沒事的,尿濕了,擦擦身體,換一套衣服,把褥子曬曬就好了”,劉老師邊幫莉莉擦洗,換衣服,邊對旁觀的幼兒說:“莉莉出了好多汗”,離園前,劉老師將晾干的睡衣遞給莉莉,莉莉開心地笑了。

  問題:請評析劉老師的做法有哪些優(yōu)點?

  15.【參考答案】

  劉老師的做法保護了幼兒的人格尊嚴,進行了保教結合,建立了良好的師幼關系和同伴關系。

 。1)劉老師的做法體現了幼兒園一般教育原則中的尊重兒童人格尊嚴。教師要將兒童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對待,尊重他們的思想感情,幼兒會羞怯也會懊惱,教師不能傷害幼兒自尊。材料中,劉老師看到莉莉的緊張的反應后便悄悄地摸床,湊近輕聲地說,并對旁觀的幼兒說:“莉莉出了好多汗”,維護了莉莉的自尊。

 。2)劉教師做法體現了幼兒園特殊教育原則中保教結合的原則。保育和教育工作應該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保中有教,教中有保。材料中,老師發(fā)現莉莉尿床后,沒有交給保育老師,而是自己親自幫助莉莉擦身子換衣服,照料了幼兒的生活,體現了保教合一。

 。3)劉老師的做法有助于幼兒獲得關愛和安全感。幼兒可以體驗到來自幼兒教師的關愛,從中獲得精神需要的滿足和安全感。材料中,劉老師面對有異常行為的莉莉親切地撫摸頭進行詢問,耐心安慰,換衣服,曬被子等行為使幼兒感受到了教師的關愛,讓莉莉感受到了安全,有了依靠。

 。4)劉老師的做法有助于幼兒之間建立同伴關系。教師要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材料中,旁邊幼兒觀看的時候,老師說了善意的謊言,維護了莉莉在同伴關系中的地位,不會引起其他幼兒的嘲笑。有利于幼兒同伴關系的發(fā)展。

 。5)劉老師能夠及時關注幼兒的表現與反應,敏感地察覺到幼兒的需要。材料中劉老師發(fā)現平時起床速度較快的莉莉還躺在床上便過去詢問,體現了老師對幼兒的關注。

  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有1小題,共30分)

  16.請為大班幼兒設計一個教學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

  要求:寫出活動的方案,包括活動名、活動目標、活動準備和活動過程。

  16.【參考答案】

  大班科學領域數學活動《比一比》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樂于探索生活中各種有趣的數學活動,體會量的相對性的有趣。

  2.技能目標:能用目測、比較等方法區(qū)別物體的長短、大小,在活動過程中觀察能力和推斷能力得到提高。

  3.認知目標:初步感知長短、大小的相對性,了解量的相對性的特性。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初步感知長短、大小的相對性,了解量的相對性的特性。

  2.活動難點:能用目測、比較等方法區(qū)別物體的長短、大小,提升觀察能力和推斷能力。

  三、活動準備

  1.物資準備:黃豆、蘋果、柚子各一個;長短不同的繩子若干;硬紙板、剪刀、彩色裝飾紙、膠水(膠帶)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比較過物體的大小、多少。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謎語導入

  教師說謎語,幼兒根據生活經驗猜測謎底。

  謎語:身穿黃衣裳,體圓像珍珠,房間像小刀,又像彎月亮,兄弟姐妹多。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請你來猜一猜它是什么?沒錯!就是黃豆,你是怎樣猜出來的呢?

 。ǘ┱归_部分

  1.教師出示黃豆、蘋果、柚子各一個,幼兒感知物體大小的相對性。

 。1)教師先后出示黃豆、蘋果,請幼兒比一比誰大誰小。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好朋友,他們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戲,他們是黃豆寶寶、蘋果寶寶,請大家迅速告訴老師誰大誰?

  (2)教師再次出示蘋果、柚子,請幼兒比一比誰大誰小。

  師:小朋友們,還有一位好朋友迫不及待跟大家見面,他是柚子寶寶,請大家迅速告訴老師誰大誰?

  小結:蘋果比黃豆寶寶大,但是和柚子寶寶相比,蘋果寶寶就小了,這就是物體大小的相對性。

  2.幼兒進行實驗,探究物體長短的相對性。

  (1)教師將幼兒分組,分成了汽車組、火車組、飛機組,給每組小朋友分發(fā)長短不同的繩子若干幼兒探索操作,發(fā)現物體長短相對性的有趣。

  師:小朋友們,我們每組都有長短不同的繩子若干,大家比較一下,誰比較長?

  誰比較短?

 。2)幼兒互相交流,將自己的發(fā)現大膽告訴同伴、老師。

  師:有沒有比較出來誰短誰長?你們是怎么比較出來的?

  小結:物體長短具有相對性,繩子長短的比較也需要看跟誰進行比較。

  3.排排隊

 。1)教師出示四個長短不同的蹺蹺板,請幼兒按照從長到短、從短到長進行

 。2)幼兒通過觀察說出找出最短和最長的蹺蹺板。

 。ㄈ┗顒咏Y束——教師總結結束

  教師總結:量的相對性是比較的兩兩對象的不同,量的特征也是相對而非絕對的。我們常見的物體多少、高矮、寬窄、長短、薄厚等都具有量的相對性。例如,小明與小紅比,小明高小紅矮;但小明與老師比,他又成為矮的了。小朋友們可以在生活中多多發(fā)現,多多探索。

  五、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至家庭,請幼兒回到家與爸爸媽媽一起探討生活中量的相對性。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 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我國幼教界普遍使用幼兒園課程一詞是在( )。

  A.19世紀上半葉

  B.19世紀下半葉

  C.20世紀上半葉

  D.20世紀下半葉

  2.學前教育問題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學前教育進入飛速發(fā)展的時期是( )。

  A.20世紀50年代

  B.20世紀60年代

  C.20世紀70年代

  D.20世紀80年代

  3.師幼關系的類型有親密型、緊張型和( )。

  A.淡漠型

  B.冷落型

  C.排斥型

  D.厭惡型

  4.幼兒自我中心地認識性別角色是在( )。

  A.2~3歲

  B.3~4歲

  C.5~7歲

  D.7~8歲

  5.3歲前兒童的記憶一般不能永久保持,這種現象稱為( )。

  A.短時記憶

  B.瞬時記憶

  C.記憶容量不足

  D.幼年健忘

  6.( )是指遺傳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點,如身體的構造、形態(tài)、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的特征等。

  A.遺傳

  B.遺傳素質

  C.生理成熟

  D.生理特征

  7.幼兒園常設活動區(qū)中,積木區(qū)的區(qū)域設置目標不包括( )。

  A.促進幼兒與他人合作能力的發(fā)展

  B.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C.發(fā)展幼兒的空間知覺

  D.發(fā)展審美能力

  8.對幼兒園游戲對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的影響描述錯誤的是( )。

  A.游戲激發(fā)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B.游戲為幼兒提供了緊張的心理氛圍

  C.游戲提高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水平

  D.游戲催發(fā)了幼兒的探究行為

  9.制定幼兒教育目標的主要依據是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和( )。

  A.政府

  B.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需求

  C.教育機構

  D.家庭

  10.( )是指把被評價對象集合中的各個評價對象的過去和現在相比較,或者把一個對象的若干側面相互比較的評價。

  A.形成性評價

  B.診斷性評價

  C.自身差異評價

  D.總結性評價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簡述學前教育的價值。

  2.簡述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意志行為的措施。

  3.簡述幼兒園晨間檢查的目的和步驟。

  4.簡述幼兒游戲活動設定游戲時間時應注意的內容。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論述教育與政治、經濟及人之間的關系。

  2.論述獨立自主性原則的內容。

  四、材料分析題(共15分)

  “女兒上幼兒園1個月了,這幾天上幼兒園之前總是哭,并且哭的很厲害,感覺好像特別害怕幼兒園。老師說,女兒在幼兒園表現還可以,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早上在幼兒園哭一會兒就好了,可是孩子回家之后稍有不順心,就哭個沒完,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壞。”苗苗的媽媽問老師,女兒這樣實在讓人傷腦筋,她是不是在幼兒園受了什么委屈,或者心理有了陰影?

  根據上述材料,如果你是苗苗的老師,你該怎么跟家長溝通?

  五、活動設計題(共25分)

  以《落葉》為題,設計一個音樂教育活動,以理論說明其中的活動目標。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略。

  2.B【解析】對于當代世界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來說,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極為重要的。世界學前教育的迅猛發(fā)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加強了學前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20世紀60年代以來曾召開多次國際會議,推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也促進了幼兒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3.A【解析】結合當前我國幼兒園的實際,從師幼接觸的性質,將師幼交往分為親密型、緊張型和淡漠型。

  4.B【解析】幼兒自我中心地認識性別角色是在3~4歲,此階段的兒童已經能明確分辨自己是男還是女,并對性別角色的知識逐漸增多,如男孩和女孩在穿衣服和游戲、玩具方面的不同等。

  5.D【解析】3歲前兒童的大腦皮質尚未成熟,記憶一般不能永久保持,很多人記不住3歲或4歲以前的事情,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幼年健忘”。

  6.B【解析】遺傳素質是先天的生理特點。

  7.D【解析】積木區(qū)是讓幼兒操作積木的活動區(qū),在這里,幼兒能利用積木自由地進行建構和組合。區(qū)域設置目標:

  (1)發(fā)展幼兒的空間知覺;

  (2)促進幼兒與他人合作能力的發(fā)展;

  (3)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8.B【解析】幼兒對游戲充滿了興趣,在游戲中,幼兒能夠無拘無束地玩耍,產生許多新穎的想法和獨特的行為,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性的萌生和發(fā)展。

  (1)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心理氛圍;

  (2)游戲催發(fā)了幼兒的探究行為;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 6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把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劃分為五大領域,依次是( )

  A.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

  B.健康、語言、社會、數學、藝術

  C.健康、社會、語言、科學、美術

  D.健康、社會、語言、科學、音樂

  2.早在《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就明確提出幼兒園應以 為基本活動。 ( )

  A.一日生活活動 B.游戲活動

  C.教學活動 D.常規(guī)活動

  3.幼兒的年齡特征即幼兒在身心發(fā)展的不同年齡階段中所表現出來的 ( )

  A.個別特征 B.一般的個別特征

  C.一般的本質特征 D.主要特征

  4.學前兒童骨的彈性大而硬度小,不易發(fā)生骨折,而易發(fā)生 ( )

  A.變形 B.扭傷

  C.脫臼 D.摔傷

  5.幼兒所需的六大營養(yǎng)素為 ( )

  A.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水

  B.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有機鹽、維生素、水

  C.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微量元素、水

  D.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鈣

  6.幼兒新陳代謝旺盛,呼吸淺,頻率大,肺換氣功能差,因而更需要充足的氧氣,應注意室內的通風換氣,并盡量的多讓孩子在 ( )

  A.陽光下活動 B.室內活動

  C.室外活動 D.走廊內活動

  7.兒童出現最初的獨立性是在 ( )

  A.2~3歲 B.3~4歲

  C.4~5歲 D.5~6歲

  8.父母與孩子能有效交流,父母能支持孩子的要求,尊重孩子,但同時注意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這種親子關系屬于 ( )

  A.民主型 B.專制型

  C.放任型 D.溺愛型

  9.與兒童最初的情緒反應相聯(lián)系的需要是 ( )

  A.社會性需要 B.歸屬和愛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10.幼兒園課程內容是實現幼兒園課程目標的 ( )

  A.依據 B.橋梁

  C.方法 D.手段

  11.幼兒園的雙重任務是 ( )

  A.教育好幼兒、服務好家長

  B.教育好幼兒、服務好社會

  C.保教結合、做好保健工作和教育工作

  D.創(chuàng)設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2.依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確定保教工作的`方方面面,幼兒保教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均在幼兒身上,保教過程也完全順從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這是哪種兒童觀? ( )

  A.社會本位 B.國家本位

  C.學科本位 D.兒童本位

  13.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建設高素質幼兒園教師隊伍,國家教育部于 制定了《幼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 ( )

  A.2010年6月 B.2010年12月

  C.2011年6月 D.2011年12月

  14.對于新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 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內容。 ( )

  A.初淺的知識 B.動作技能

  C.語言表達 D.建立常規(guī)

  15.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和相應的學習經驗選擇蘊含或組織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中的基本態(tài)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行為方式指的是 ( )

  A.幼兒園活動 B.幼兒園課程

  C.幼兒園課程內容 D.幼兒園課程的組織實施

  16.導致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根本的內在因素是 ( )

  A.社會文化影響 B.移動

  C.性別角色認識 D.同伴相互作用

  17.通過分析兒童的繪畫、美工制作等了解幼兒心理的方法是 ( )

  A.操作分析法 B.作品分析法

  C.案列分析法 D.觀察分析法

  18.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個性形成過程的開始時期是 ( )

  A.嬰兒期 B.先學前期

  C.幼兒期 D.兒童期

  19.幼兒在聽老師講《小紅帽》的故事時,頭腦中會浮現出小紅帽和大灰狼的生動形象,這種心理活動屬于 想象。 ( )

  A.創(chuàng)造性想象 B.再造性想象

  C.有意性想象 D.無意性想象

  20.幼兒園老師上音樂課時,一邊彈琴一邊組織孩子們按音樂節(jié)奏做各種動作,老師的這種注意的品質是 ( )

  A.注意的穩(wěn)定性 B.注意的范圍

  C.注意的轉移 D.注意的分配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分)

  21.教育部頒布的《幼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基本內容中,從哪三個維度對幼兒教師提出了要求 ( )

  A.專業(yè)知識 B.保育與教育 C.專業(yè)能力

  D.專業(yè)理念與師德 E.家園合作 F.管理能力

  22.一般認為,幼兒園課程具有的基本性質是 ( )

  A.基礎性 B.非義務性 C.普惠性

  D.啟蒙性 E.公益性 F.適宜發(fā)展性

  23.幼兒園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 ( )

  A.保教結合的原則 B.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原則

  C.環(huán)境育人的原則 D.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原則

  E.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 F.發(fā)揮一日活動整體教育功能的原則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 7

  一、單項選擇題(共10道題,每題3分。共30分)

  1.幼兒智力發(fā)展的核心部分是( )。

  A.觀察力

  B.注意力

  C.思維力

  D.想象力

  2.兒童能夠獨立表現出來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兒童在成人指導下所能夠表現出來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是( )。

  A.關鍵期

  B.敏感期

  C.最近發(fā)展區(qū)

  D.轉折期

  3.現在的幼兒與幾十年以前的幼兒某些心理年齡特點基本相同,如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愛活動、愛游戲等。這說NJL童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具有( )。

  A.可變性

  B.整體性

  C.階段性

  D.穩(wěn)定性

  4.從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的主要類型來分,幼兒園環(huán)境可分為游戲活動環(huán)境、學習活動環(huán)境和( )。

  A.交往環(huán)境

  B.文化心理環(huán)境

  C.語言環(huán)境

  D.生活活動環(huán)境

  5.幼兒最先掌握的實詞是( )。

  A.形容詞

  B.動詞

  C.名詞

  D.代詞

  6.以下對健康檢查的目的論述錯誤的一項是( )。

  A.盡早對有疾病或有身體缺陷的兒童采取矯治措施

  B.了解兒童生長發(fā)育和健康狀況

  C.杜絕疾病的發(fā)生

  D.盡早發(fā)現兒童的疾病或身體缺陷

  7.下列關于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選擇的原則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

  A.能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配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

  B.能引發(fā)和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C.能反映時代發(fā)展特征。有利于幼兒的后續(xù)學習和長遠發(fā)展

  D.不需要考慮季節(jié)、節(jié)日以及周邊環(huán)境資源等因素

  8.小班幼兒往往對某個故事百聽不厭,其原因主要是( )。

  A.以想象過程為滿足

  B.想象的內容零散

  C.想象受情緒影響

  D.想象具有夸張性

  9.構成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資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質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

  10.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的,( )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做其他不同的劃分。

  A.多元性

  B.啟蒙性

  C.滲透性

  D.開放性

  二、簡答題(共2道題,每題15分,共30分)

  11.簡述幼兒心理發(fā)展進程的基本特點。

  12.簡述游戲對幼兒智力發(fā)展的作用。

  三、論述題(共1道題,每題20分。共20分)

  13.為什么說在幼兒園中教師與保育員的良好工作伙伴關系是實現保教合一的前提?

  四、材料分析題(共2道題。每題20分,共40分)

  14.我和孩子們站在操場上。一起討論晨間鍛煉的規(guī)則。弘弘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大球”。選擇運動器械的音樂一響起,弘弘撒開腿。朝大球飛蹦過去。這時場地上的大球只剩下一個了,弘弘和新迪同時拿到這個大球。兩個人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爭起來。弘弘大喊:“是我先拿到的`!毙碌险f:“不對,你是跑過來的,是我先拿到的!焙牒肴源蠼校骸拔乙妗!蔽逸p輕地對他們說:“你們倆商量一下。想個辦法,要不這樣下去誰也玩不了!庇谑切碌嫌蒙塘康目跉鈱牒胝f:“我先玩,等會兒交換的時候再給你玩,好嗎?”弘弘松開拿著大球的手,我以為他同意了新迪的方法正想表揚他,沒想到他猛地抓起新迪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新迪痛得立刻松開了手?蘖似饋。弘弘見狀立即拿著大球準備玩起來。

  根據所給材料,分析攻擊性兒童的行為表現和產生此行為的原因。

  15.基尼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小女孩。她母親雙目失明,喪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親討厭她,虐待她;嶙詪雰浩谄鹁蛶缀鯖]聽到過說話,更不用說有人教她說話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給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說;嵘钤谝婚g被完全隔離的小房里。她嚴重營養(yǎng)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靜得令人害怕,沒有明顯的喜怒表情。基尼3歲被發(fā)現后,被送到了醫(yī)院。最初幾個月;岬闹巧痰梅种幌喈斢趌歲正常兒童。多方面的重視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顧。盡管如此,直到13歲,她都沒有學會人類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不能進行最基本的語言交流。據調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小基尼的缺陷說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學會人類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這說明了什么?

  五、活動設計題(共1道題。每題30分,共30分)

  16.“拔蘿卜、拔蘿卜,嘿呀嘿呀拔不動……”,還記得兒時這首膾炙人口的兒歌《拔蘿卜》嗎?

  讓寶寶跟著拔蘿卜經典的旋律、歡快的節(jié)奏一起律動起來吧。請為中班幼兒設計一份音樂教育活動。要求寫出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 8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根據題干要求選擇正確答案。(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經典條件反射是由誰提出來的( )。

  A.格賽爾 B.斯金納 C.巴甫洛夫 D.華生

  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巴甫洛夫研究的條件反射稱為經典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后天獲得的、經過學習才會的反射。C項正確。

  A項:格賽爾是成熟勢力說的代表人物,他用“雙生子爬梯”實驗證明兒童的學習取決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學習和訓練難有顯著的效果。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斯金納是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學說,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D項:華生是在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原理的基礎上,將經典條件反射運用于學習領域。并非提出者。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2.幼兒不愛說話,不愛與人交往,性格內向,膽小,且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都很少,可能成為什么同伴類型( )。

  A.被拒絕型 B.受歡迎型 C.被忽略型 D.一般型

  2.【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幼兒同伴交往的類型。被忽視型幼兒不喜歡交往,他們常常獨處或一人活動,在交往中表現得退縮或畏縮。他們很少對同伴做出友好、合作的行為,也很少表現出不友好、侵犯性行為,因此既沒有多少同伴主動喜歡他們,也沒有多少同伴主動排斥他們。他們在同伴心目中似乎是不存在的,被大多數同伴忽視和冷落。題干中,幼兒“不愛說話”、“不愛與人交往”、“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也很少”,證明該兒童為被忽略型。C項正確。

  A項:被拒絕型幼兒喜歡交往,在交往中活躍、主動,但常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強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動、搶奪玩具、大聲叫喊、推打小朋友等,攻擊性行為較多,友好行為較少,因而常常被多數幼兒所排斥、拒絕。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B項:受歡迎型幼兒喜歡與人交往,在交往中積極主動,且常常表現出友好、積極的交往行為,因而受大多數同伴的接納和喜愛,在同伴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具有較強的影響力。與題干不符,故排除。  D項:幼兒在同伴交往中行為表現一般,既不是特別主動、友好,也不是特別不主動、不友好;同伴有的喜歡他們,有的不喜歡他們,他們既非被同伴特別地喜愛、接納,也非特別地被忽視、拒絕,因而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一般。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3.幼兒最先掌握的是什么概念( )。

  A.數概念 B.實物概念 C.時間概念 D.空間概念

  3.【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幼兒概念的發(fā)展。學前兒童掌握的各種概念中以實物概念為主,在實物概念中,又以掌握具體實物概念為主,即掌握基本概念為主。而數概念、時間概念、空間概念對于幼兒來說都屬于抽象概念,故發(fā)展較晚。B項正確。

  A項:掌握數概念比實物概念更抽象,掌握數概念比實物概念要困難。掌握數概念的敏感期在5~5歲半。與題干不符,排除。

  C、D兩項:兒童的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發(fā)展較早,而掌握空間概念和時間概念期比較晚。因為時間與空間概念均屬于抽象概念。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4.從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發(fā)展特點來看,下列哪個階段的兒童開始形成自我標簽并描述自己( )。

  A.2-3歲 B.4-5歲 C.6-7歲 D.8-9歲

  4.【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的總體印象,對自己的特征、能力、態(tài)度、信念、價值觀的總的認識,而在自我概念的基礎上會產生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能力在3歲兒童中還不明顯,在幼兒初期,孩子還不存在自我評價,而在5歲兒童絕大多數已能進行自我評價。所以兒童開始形成自我標簽并描述自己的年齡為4~5歲。B項正確。

  A項:2~3歲時嬰兒對性別和年齡有了一定的識別能力,這是自我概念的最初成分。他們能夠辨出自己的性別,并知道自己是孩子,父母是成年人,父母比自己年齡大。這時候自我概念主要在于“能感覺到”。與題干不符,排除。

  C、D兩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5.幼兒看到天上的白云,一會兒覺得它像馬,一會兒覺得它像火車頭,這種想象屬于( )。

  A.無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5.【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想象的種類。無意想象又稱不隨意想象,是指沒有預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響下,不由自主地進行的想象,是一種最簡單、初級形式的想象。題干中,幼兒觀察云,沒有任何的目的性,望著白云一會像馬,一會像火車頭,是在以云為刺激物的影響下,進行了無意想象。A項正確。

  B項: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再造想象是指根據言語的描述或圖形符號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相應事物新形象的過程。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幻想是指向未來,并與個人愿望相聯(lián)系的想象,是創(chuàng)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孟氩涣⒓大w現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而是帶有向往的性質,是人們寄托的東西。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6.1903年創(chuàng)辦的中國第一所公立學前教育機構是( )。

  A.湖南蒙養(yǎng)院

  B.湖北幼稚園

  C.福建公立幼稚園

  D.上海公立幼稚舍

  6.【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幼兒教育機構的產生與發(fā)展。1903年,端方創(chuàng)辦了第一所幼兒教育機構—湖北幼稚園,這是中國最早創(chuàng)辦的公立幼兒教育機構。1904年,清政府將其改名為武昌蒙養(yǎng)院。B項符合題意,當選。

  A項:湖南蒙養(yǎng)院設立于1905年,是中國第二所幼稚園,湖南第一所幼稚園。與題干不符,排除。

  C、D兩項:福建公立幼稚園與上海公立幼稚舍均在1907年創(chuàng)立,均為干擾項,與題干無關,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7.幼兒園教育應以( )。

  A.日常生活為基本活動

  B.游戲為基本活動

  C.同伴交往為基本活動

  D.教學為基本活動

  7.【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毒V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盉項符合題意,當選。

  A、C、D三項:均為干擾項,與題干無關,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8.最適宜評估幼兒學習環(huán)境質量的是( )。

  A.問卷調查 B.訪談 C.班級觀察 D.文檔查閱

  8.【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幼兒園教育評價的方法。幼兒發(fā)展的評價方法包括:(1)觀察評價法:①自然情境觀察②設計情境測查;(2)成長記錄袋評價法;(3)表現性評價法;(4)等級量表評價法。其中觀察是最基本的方法,能夠更好的看到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各方面的表現,以此來對幼兒的發(fā)展進行評價。題干中“最適宜評估幼兒學習環(huán)境質量”選擇觀察最為合適。C項正確。

  A項:問卷調查法是研究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一種方法,是將問題進行標準化,所問對象主要是與學前兒童有關的成人。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兒童的成人進行交談。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干擾項,與題干無關,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9.幼兒把雪人當作“寶寶”,跟它說話,給它喂飯,這類活動屬于( )。

  A.規(guī)則游戲 B.表演游戲 C.結構游戲 D.角色游戲

  9.【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游戲的類型。根據游戲的教育作用可將游戲分為“創(chuàng)造性游戲和規(guī)則游戲!逼渲袆(chuàng)造性游戲包括:表演游戲、結構游戲、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的一種游戲, 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所以又稱主題角色游戲。題干中幼兒把堆的雪人當寶寶,喂它吃飯,跟它說話,屬于角色游戲。D項正確。

  A項:規(guī)則游戲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標設計的游戲,包括體育游戲、音樂游戲、智力游戲等。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表演游戲是兒童按照童話或故事中的情節(jié)扮演某一角色,再現文學作品內容的一種游戲形式。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結構游戲又稱建構游戲,是指利用各種結構材料或玩具進行建構活動的游戲。題干中兒童堆雪人是為了“喂它吃飯,跟它講話”所以從游戲目的來看,不屬于建構游戲,與題干不符合,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10.不屬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數學認知目標的是?( )

  A.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有用和有效 B.感知和理解數、量以及數量關系

  C.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 D.獲得計算能力和思維技巧

  10.【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吨改稀分锌茖W領域子領域二:數學認知包括三個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分別是:目標1“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目標2“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目標3“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于數學的目標要求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D項“獲得計算能力和思維技巧”違反了幼兒園數學活動的教育目標,損害了幼兒的'學習品質,表述錯誤,與題干相符,當選。

  A、B、C三項:均屬于數學認知目標,與題干不符,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

  二、簡答題:請按題目要求,進行簡答。(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1.簡述幼兒與同伴交往在幼兒發(fā)展中的意義。

  11.【參考答案】(1)同伴關系給予安全感和歸屬感。

 。2)同伴交往有利于兒童學習社交技能和策略,促進其社會性行為向友好、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3)同伴交往中的同伴反饋有助于兒童的社會行為向積極、友好的方向發(fā)展。

 。4)同伴交往有利于促進學前兒童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5)同伴交往有助于兒童自我意識和人格的發(fā)展。

 。6)同伴交往可以幫助兒童去自我中心。

  12.一日生活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的習慣。

  12.【參考答案】(1)讓幼兒保持有規(guī)律的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時進餐、吃好早餐等。

 。2)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如:①合理安排餐點,幫助幼兒養(yǎng)成定點、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②幫助幼兒了解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引導他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③吃飯時不過分催促,提醒幼兒細嚼慢咽,不要邊吃邊玩。

  (3)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如:①早晚刷牙、飯后漱口。②勤為幼兒洗澡、換衣服、剪指甲。③提醒幼兒保護五官,如不亂挖耳朵、鼻孔,看電視時保持3米左右的距離等。

 。4)激發(fā)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

  如:①為幼兒準備多種體育活動材料,鼓勵他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展活動。②經常和幼兒一起在戶外運動和游戲,鼓勵幼兒和同伴一起開展體育活動。③和幼兒一起觀看體育比賽或有關體育賽事的電視節(jié)目,培養(yǎng)他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三、論述題:請按題目要求,進行論述。(本題共1小題,共20分)

  13.什么是兒童觀?試述幼兒園教師應樹立怎樣的兒童觀?

  13.【參考答案】(1)兒童觀是對兒童的認識、看法以及與此有關的一系列觀念的總和。

 。2)教師擁有怎樣的兒童觀,決定了教師對待幼兒的態(tài)度和行為,同時也影響著教師對待教學工作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教師應樹立現代化的兒童觀:

 、賰和侨耍哂信c成年人一樣的一切基本權利,具有獨立的人格。學習和發(fā)展是兒童不可剝奪的權利。成年人應為兒童提供一切有利于生存、發(fā)展和學習的條件與機會。兒童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教師不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幼兒,而且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識強加給幼兒,幼兒是責權的主體。

 、趦和且粋全方位不斷發(fā)展的“整體”的人,應尊重并滿足兒童各種發(fā)展的需要。所謂完整的兒童,是指全面發(fā)展、和諧平衡的兒童,其發(fā)展是身體、認知、情感、社會和人格的整合性的發(fā)展。在教育活動中,要把幼兒作為完整的人來對待,還幼兒完整的生活世界,豐富幼兒的精神生活,給予幼兒全面展現個性力量的時間和空間。

 、蹆和l(fā)展具有個體差異。每個兒童都有自身的獨特性。教師要正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克服按照統(tǒng)一標準和尺度去衡量幼兒,應根據幼兒各個方面的情況因材施教。

  ④兒童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堋W鳛槔蠋煈搱孕琶總幼兒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在適當環(huán)境和教育的條件下應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兒童的潛力。

  ⑤兒童具有主觀能動性,在其發(fā)展過程中,起著積極主動的作用。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fā)展。

  ⑥男女平等。作為教師,要在教育活動中對幼兒持民主與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不同性別的兒童應享有均等的機會和相同的權益,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總之,教師應樹立科學的兒童觀來開展教育活動,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則,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四、材料分析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因父母工作變動,豆豆轉到了一所新的幼兒園上大班。入園前,園長和老師進行了家訪。他們帶去了幼兒園吉祥物、班級相冊、班級小朋友做的歡迎豆豆的卡片,并了解豆豆的喜好以及幼兒園里豆豆認識的小朋友。

  入園第一天,園長親自到門口迎接,園長牽著豆豆的手,在媽媽的陪伴下,參觀了幼兒園的大型玩具區(qū)、種植區(qū)、樂高區(qū)等。每到一個地方,園長會蹲下來耐心詳細地介紹,陪他看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對于豆豆感興趣喜歡的區(qū)域,園長就等他玩一會兒。對于豆豆的好奇和提問,園長會耐心地回應。最后還帶他參觀了園長辦公室和教師辦公室,找到幼兒園他認識的小朋友等。

  豆豆熟悉幼兒園環(huán)境后,園長把豆豆送到班上,老師熱情地擁抱了豆豆,小朋友們熱烈鼓掌歡迎。這一天班級的主題活動是“歡迎新朋友——豆豆”。

  14.(1)入園第一天,豆豆感受到了什么?

 。2)幼兒園采取了哪些措施幫助豆豆適應新環(huán)境?

  14.【參考答案】(1)入園第一天,豆豆在老師和小伙伴的幫助下,很好的適應了新的幼兒園,具體表現在:

 、俑惺艿搅税踩泻蜌w屬感:在園長引導下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初步適應新的園所環(huán)境,獲得了安全感和初步的歸屬感。

 、诟惺艿搅岁P愛:在園長引導下熟悉了老師和同伴,在幼兒園新的人際環(huán)境中感受到了關愛。

 、鄹惺艿搅送榈臒崆,初步建立同伴關系:進入新班級后,老師和小朋友的熱烈歡迎讓豆豆能夠感受到熱情,幫助豆豆對班級里的小朋友產生興趣,進一步融入新班級。

 。2)幼兒園針對豆豆入園做了以下措施:

  ①入園前,老師通過家訪,及時的熟悉和了解豆豆的喜好、習慣;并通過幼兒園吉祥物、班級相冊、歡迎卡片等幫助豆豆初步認識幼兒園,為豆豆入園做好了心理準備。

 、诘谝惶烊雸@,通過參觀,初步熟悉幼兒園園所環(huán)境;耐心引導幼兒通過玩熟悉的區(qū)域和認識的小朋友玩耍等方式獲得安全感。

 、墼谛掳嗉壷,為豆豆營造了一個溫馨、有愛的人際環(huán)境,讓豆豆在班級中感受到溫暖和關愛,形成初步的安全感和信賴感。

 、芙M織“歡迎新朋友”的主題活動,為幼兒進一步熟悉新班級、融入新班級提供了條件。

  三名幼兒用彩色積塑玩建構游戲,各自搭建了一件作品,幼兒甲說不出自己搭的是什么,沒有命名(如圖1所示),幼兒乙說自己搭的是愛心(如圖2所示),幼兒丙說自己搭的是單峰駱駝(如圖3所示)。

  15.請分析上述三件作品各自體現的幼兒建構游戲水平。

  15.【參考答案】(1)幼兒甲:

  ①材料選擇的盲目性和簡單性。幼兒甲在選擇活動材料時比較單一,沒有目的性,說不出自己拼搭的是什么。

 、诮Y構技能簡單。幼兒甲在建構時使用的技能是鋪長和壘高。

 、壑黝}建構的無計劃性。幼兒甲建構游戲時,還不會預先想好所要塑造的形象,然后有目的的建構,他們往往對結構材料,結構動作感興趣。幼兒建構游戲形式更多的是自由和模擬構造,往往喜歡獨自或平行游戲。

 。2)幼兒乙:

 、俳嫾寄苤饕约芸諡橹鳌/B高和架空是幼兒乙用到的兩種主要技能。

  ②幼兒乙有建構主題,能說出自己拼搭的是愛心,能夠拼搭出簡單物品的基本造型。

 。3)幼兒丙:

 、儆休^強的建構目的性、計劃性和持續(xù)性。幼兒丙主題明確地拼搭了單峰駱駝。

  ②能綜合運用各種建構技能:平鋪、壘高、架空圍合、封頂、對稱、轉向、穿越等。幼兒丙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運用了多種復雜的建構技能,有創(chuàng)意的拼搭出了一個復雜的物體。

  五、活動設計題:請根據所提供的教學材料和相關情況,按要求完成活動設計。(本題共1小題,共30分)

  16.請根據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特點,為大班幼兒設計一個“端午節(jié)”的主題活動,幫助幼兒體驗中華傳統(tǒng)文化。

  要求:主題活動包含三個子活動。

  1.寫出主題活動的總目標。

  2.寫出一個子活動的具體活動方案,包括活動名稱、目標、準備和主題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3.寫出另外兩個子活動的名稱和目標。

  16.【參考答案】

  大班主題活動《端午節(jié)》

  主題活動總目標:

  1.體驗參加端午節(jié)主題活動的快樂,喜歡與端午節(jié)有關的文學藝術作品。

  2.能夠主動提出與主題有關的問題,并且能夠在合作下共同解決。

  3.掌握有關節(jié)日習俗、慶祝方式的知識,知道節(jié)日是非常重要的。

  4.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多種多樣,能夠表達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之情。

  大班社會領域多元文化活動《端午節(jié)》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氛圍。

  2.技能目標:用較流暢的語言說出端午節(jié)的習俗、由來,會制作“粽子”。

  3.認知目標: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端午節(jié)的由來》故事掛圖4幅,節(jié)日習俗物料若干,包好的粽子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有一定的端午節(jié)節(jié)日經驗。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實物導入

  教師出示實物粽子,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時候,我們會過端午節(jié),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ǘ┗顒诱归_

  1.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

 。1)幼兒交流對端午節(jié)的認識,在集體面前表達。

 。2)教師講述《端午節(jié)的由來》故事,幼兒仔細聆聽。

  小結:端午節(jié)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就被定為端午節(jié)。

  2.掌握端午節(jié)習俗。

 。1)教師引導幼兒分享并談論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習俗。

  師:端午節(jié)這天除了吃粽子以外,人們都有哪些其他活動呢?

 。2)教師為幼兒豐富端午節(jié)節(jié)日慶祝經驗。

  師: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比如戴香囊、掛彩繩、劃龍舟、掛艾葉等好玩的活動。

 。3)“小小介紹員”活動,引導幼兒介紹端午節(jié)的習俗、由來。

  3.組織幼兒觀視頻,制作“粽子”

  (1)教師播放包粽子的教學視頻,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分發(fā)包粽子材料,幼兒自由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大家也準備了很多包粽子的材料,我們一起來制作屬于自己的小粽子吧。

 。ㄈ┗顒咏Y束——成果分享

  教師引導幼兒將制作好粽子進行分享,交流包粽子的經驗。

  四、延伸活動——家園共育

  請幼兒回家自己搜集資料,查找還有哪些其他有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大班藝術領域繪畫活動《端午飄香》

  1.情感目標:體驗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喜歡和同伴一起慶祝節(jié)日。

  2.技能目標:能夠掌握遮擋式構圖的技巧,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靈活運用。

  3.認知目標:知道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元素,了解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由來。

  大班科學活動《月亮的變化》

  1.情感目標:激發(fā)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體驗與同伴分享生活經驗的快樂。

  2.技能目標:能夠獨立給月亮的變化排序,并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變化。

  3.認知目標:知道月亮是會變化的,并初步了解月亮變化的規(guī)律。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 9

  一、單項選擇題

  1、兒童的語言最初是()。

  A.電報句式的

  B.對話式的

  C.復合式的

  D.獨白式的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兒童的語言最初是對話式的,只有在和成人共同交往中才能進行。

  2、上課時,個別幼兒喊口渴要喝水,老師的正確做法是()。

  A.立即讓該幼兒離座去喝水

  B.讓該幼兒堅持到下課

  C.批評后再讓其喝水

  D.停止教育活動,督促所有幼兒喝水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老師的正確做法是讓幼兒立即離座去喝水。

  3、()是幼兒教師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學方法。

  A.直觀形象法

  B.語言法

  C.角色扮演法

  D.表揚鼓勵法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運用豐富的語言進行描述是常用的教育教學方法。

  4、幼兒教師了解幼兒的的信息源來自()。

  A.同齡人

  B.社區(qū)人士

  C.家長

  D.教養(yǎng)員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家長是教師的合作者,也是教師了解幼兒的信息源。

  5、學前兒童掌握的概念主要是()。

  A.科學概念

  B.抽象概念

  C.日常生活概念

  D.辯證概念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學前兒童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生活概念。

  6、媽媽給孩子出了算術題:“小寶第一鍋吃了1個湯圓,第二鍋吃了2個湯圓,一共吃了幾個湯圓?”孩子說湯圓沒有了,全吃掉了。這是()。

  A.客觀的理解

  B.相對關系的理解

  C.情緒性的理解

  D.轉導性的理解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幼兒對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會影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這種情緒性影響在4歲前的幼兒中尤為突出。

  7、幼兒園的雙重任務是指幼兒園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以及()。

  A.幼兒園為家長工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B.幼兒園為幼兒健康成長提供條件

  C.幼兒園為小學教育提供基礎

  D.幼兒園是對幼兒進行照看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幼兒園承擔著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為家長工作和學習提供便利條件的雙重任務。

  8、()是對同一物體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體的近遠程度的知覺,它對于了解環(huán)境中各種物體的位置排列從而引導人的運動活動。

  A.大小知覺

  B.方位知覺

  C.深度知覺

  D.時間知覺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深度知覺是對同一物體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體的近遠程度的知覺,它對于了解環(huán)境中各種物體的位置排列從而引導人的運動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9、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每個人至少有七種不同類型的智力,但是傳統(tǒng)上大多數所謂的智力測試都集中在()兩種智力上,這是不正常的、片面的看法。

  A.語言和空間智力

  B.數學邏輯和空間智力

  C.語言和數學邏輯智力

  D.數學邏輯和人際智力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加德納指出,我們每個人至少有七種不同類型的智力,即語言智力、數學邏輯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運動智力、人際智力和內省智力,其中語言智力和數學邏輯智力是傳統(tǒng)智力測試所集中測量的智力,同時也是教育中比較受重視的智力類型。

  10、不屬于幼兒園精神環(huán)境的營造應遵循的原則的是()。

  A.多支持原則

  B.多肯定原則

  C.多尊重原則

  D.多活動原則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幼兒園精神環(huán)境的營造應遵循十個原則:(1)多關注原則;(2)多尊重原則;(3)多接納原則;(4)多肯定原則;(5)多信任原則;(6)多賞識原則;(7)多支持原則;(8)多互動原則;(9)多自由原則;(10)多自主原則。D選項不在此列。

  二、簡答題

  1、簡述記憶在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中的作用。

  記憶與知覺的發(fā)展:記憶在知覺的基礎上進行,而知覺的發(fā)展離不開記憶。

  記憶與想象、思維的發(fā)展:兒童的思維和想象過程依靠記憶,兒童最初的原始的想象和記憶不容易區(qū)分。

  記憶與言語的發(fā)展:兒童學習語言依靠記憶。

  記憶和兒童情感意志的發(fā)展:兒童情感意志的發(fā)展受記憶影響。

  2、簡述想象在兒童心理發(fā)展中的作用。

  想象與學前兒童的認知活動;(記憶、思維等方面)

  想象與學前兒童的情緒活動;

  想象與學前兒童的游戲活動;

  想象與不前兒童的學習活動

  三、論述題

  聯(lián)系實際談談3~4歲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

  參考答案:

  3~4歲處于幼兒期的初期階段,也是幼兒園的小班年齡。這時期的主要特點是:

 。1)生活范圍擴大。

  幼兒3歲以后,開始進入幼兒園。新的環(huán)境對幼兒最大的影響是:從只和親人接觸的小范圍,擴大到有老師、更多同伴的新環(huán)境。生活范圍的擴大,引起了幼兒心理上的許多變化。使幼兒的認識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迅速發(fā)展。

 。2)認識依靠行動。

  這一階段兒童的認識活動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來進行。3~4歲幼兒的認識特點是先做再想,而不是想好了再做。3~4歲的孩子在聽別人說話或自己說話時,也往往離不開具體動作。他們的注意也與動作聯(lián)系在一起。

 。3)情緒作用大。

  在幼兒期,情緒對幼兒的作用比較大。3~4歲的幼兒情緒作用更大,常常為小事哭起來。這時期幼兒情緒很不穩(wěn)定,很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和周圍人感染。

  (4)愛模仿。

  3~4歲的幼兒模仿性很強,對成人的依賴性也很大。幼兒還常常模仿老師,對老師說話的聲調、坐的姿勢等都會模仿。所以老師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四、材料分析題

  1、幼兒園有一名實習生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幼兒××水平測驗”,他設計了兩個題目:Ⅰ“設A>B,B>C,請小朋友說說A和C哪一個大”;Ⅱ“小王同學比小李同學高,小李同學比小張同學高,請問小王和小張兩位同學誰高”。他選用“隨機取樣”方式在大班選用了題目Ⅰ,在中班選用了題目Ⅱ,可出乎意料,他發(fā)現中班幼兒的思維發(fā)展水平高于大班。

  他滿意地把這個新發(fā)現告訴老師,老師說他可能弄錯了。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該同學測驗的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哪個方面

  (2)老師為什么說他可能弄錯了,請你給他指出來。

  參考答案:

  (1)思維發(fā)展水平(或思維水平的比較、判斷的發(fā)展水平)。

  (2)他沒有考慮到兒童的具體特點:

 、賰和拍钫莆;

 、谒季S的直觀形象性;

 、凵罱涷灥纫蛩貙y驗題目設置的影響。

  即兒童對抽象的符號A、B、C較具體的人生疏,理解能力差,影響了比較、判斷、推理能力的發(fā)揮。

  2、在《剪蝴蝶》這一課上,教師先讓幾個幼兒輪流做小老師,為其他小朋友講解蝴蝶的特點。再通過幼兒自己親自操作、同伴的講解示范、展示作品等環(huán)節(jié),讓幼兒知道剪蝴蝶的基本方法。接著教師展示鏤空花紋和沒有鏤空花紋的蝴蝶,引導幼兒比較,使幼兒知道身上有鏤空紋樣的蝴蝶更漂亮。最后讓幼兒觀看步驟圖,重點引導示范鏤空技巧,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進一步掌握折剪蝴蝶、鏤空翅膀的方法。

  問題:試分析在活動中教師如何做到為幼兒提供表達與表現的舞臺。

  參考答案:

  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幼兒的主動性,打破"教師教,幼兒學"的教育模式,接納幼兒的想法,讓幼兒做小老師,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教師是一個參與者、學習者、欣賞者,活動成為師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chuàng)造與快樂。師生間教學相長,使得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大大加強,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

  五、活動設計題

  1.請以DIY蔬果顏料為活動方案,要求寫明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

  參考設計:

  DIY蔬果顏料

  一、活動目標

  1.知道保護水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保意識。

  2.嘗試利用各種工具制作蔬果顏料,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橘子、青菜、西紅柿。

  2.工具:舂子、石磨、搟面杖、紗布。

  3.操作示意圖、蔬果顏料、籮筐、透明小碗等。

  三、活動過程

  1.直接導入,讓幼兒知道一些水被污染了,想想能不能制作出一種沒有污染的環(huán)保顏料。

  2.展示蔬果顏料、激發(fā)幼兒制作蔬果顏料的興趣。

 。1)出示蔬果顏料,提示幼兒用各種感官探索顏料使用什么東西制作的。

  指導語:你們看一看、聞一聞、猜一猜這些顏料使用什么做的?

 。2)告訴幼兒這是一種沒有毒的蔬果顏料,是用蔬菜和水果做出來的。

  3.展示工具,看操作示意圖,了解操作步驟。

  (1)展示工具舂子、石磨、搟面杖和紗布。

 。2)出示圖譜,請幼兒討論操作的步驟。

 。3)一起看操作示意圖,說說操作步驟,提出操作要求。

  4.探索制作蔬果顏料,展示自己制作的顏料。

  幼兒探索操作怎樣把蔬果顏料制做出來,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引導幼兒嘗試各種工具。(方法:用紗布擠、用舂子搗、用搟面杖壓、用石磨磨)

  幼兒展示介紹自己制作的蔬果顏料。

  5.和蔬果顏料玩游戲。

  教師示范玩的方法:從塑料袋里將顏料擠到畫紙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全體幼兒每人拿一份蔬果顏料,集體作畫。

  幼兒大膽創(chuàng)想畫面內容,體驗集體作畫的樂趣。

  教師總結:哇,這么漂亮的一幅畫,我們拿出去讓所有的小朋友都來看看吧!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相關文章: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試卷及答案08-30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考題及答案10-30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考題10-22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題10-17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題型及答案07-30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試題09-09

2016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筆試大綱07-15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備考題及答案07-11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模擬題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