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門診輸液室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防護措施
【摘要】 門診輸液室負責門診內外婦兒的各種注射工作。各種年齡段的患者都有,病種復雜,用藥范圍廣泛極易發(fā)生不良反應。在不同給藥途徑中,靜脈給藥發(fā)生的不良反應頻率最高。我科對100例藥物不良反應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總結,藥物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病人的年齡、給藥途徑,藥物類別有關。最嚴重的不良反應,具有可致死性,主要表現(xiàn)為過敏性休克,其次表現(xiàn)為皮膚搔癢及附件、消化系統(tǒng)的損害。掌握了解藥物不良反應的應對方法,積極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有助于減少和杜絕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性。我總結出以下幾點防護措施。
1 根據(jù)醫(yī)囑用藥
護士應熟悉臨床用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guī)律并嚴格按醫(yī)囑用藥。還應了解藥物的藥理知識,熟悉常用藥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毒性反應。對于初次接觸的新藥,要認真仔細地閱讀說明書,充分了解藥物的歸類 、特點和注意事項,使自己在實施藥療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
2 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保證用藥的準確性
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對藥物的反應,并及時向醫(yī)生提供診斷和治療指標。認真做好“三查、八對、一注意”才能達到五個準確,即準確的藥物、準確的劑量、準確的方法、準確的時間、準確的患者。對于有疑問的藥品和不熟悉的藥品問清楚再用,新藥特藥查清楚再用。換包裝的藥物、藥名不祥、醫(yī)囑不清都需核對清楚再用,總之必須有確切把握后再實施治療。
3 安全正確的給藥
應熟悉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促發(fā)因素:一般而言,年老體弱,心、肝、腎功能障礙、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的患者占多數(shù),而且老年人、孕婦、嬰幼兒等特殊人群用藥不慎,易產生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或中毒。既往史也是其中一重要因素。針對這些因素,給藥的量及滴速要特別注意。
4 加強巡視,密切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的先兆癥狀并及時采取對癥處理
許多藥物在發(fā)生嚴重藥物反應之前,常有先兆癥狀或早發(fā)癥狀,應給予重視。如用藥后皮膚搔癢、發(fā)熱、面紅等往往是嚴重藥疹,甚至過敏性休克的先兆,一旦出現(xiàn)就立即停藥,更換液體及輸液器,立即進行對癥治療,病情緩解后保存原始藥液并填寫藥物不良反應報告表,并上報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
5 指導病人配合治療,合理用藥,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
用藥前應向病人交待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和時間安排等。讓病人了解有關的藥物知識,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和基本處理方法,以及飲食、活動等方面的注意事項,使病人主動配合治療,及早辨識和處理不良反應,保證用藥安全性。
6 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后的心理護理
6.1精神安慰。一旦發(fā)生不良反應,首先進行安慰。告訴患者藥物副作用和過敏反應只是暫時,不必緊張,還要耐心解釋藥物的性能、作用、用藥目的及不良反應表現(xiàn),使之正確地對待自身的癥狀、消除無謂的驚慌。
6.2耐心說服。應著重使患者認識到治病用藥的重要性以及藥物療法的兩重性。同時對病人自以為是的解釋模式作說服糾正,使之解除顧慮、樹立信心、自覺的進行藥物治療。
6.3 自我保護。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病人常出現(xiàn)一些過激行為,有時甚至吵鬧、謾罵、歐打醫(yī)務人員。在此情況下,醫(yī)護人員要能自制,始終堅持以禮待之,以理曉之,以情感之。可向病人談其他感興趣的問題,轉移其不良情緒,或者讓病人感到醫(yī)護人員對自己十分關心而努力克制自己,使情緒保持穩(wěn)定。心理護理在消減不良反應對病人的損害,提高藥物治療效果方面有顯著作用。不良反應的心理護理,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有較全面的藥品知識和嫻熟的護理技術,更要有高尚的醫(yī)德醫(yī)風。
【門診輸液室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防護措施】相關文章:
談門診輸液室加強環(huán)節(jié)管理體會08-27
降壓藥物存在的不良反應06-22
門診輸液患者的護理管理05-19
關于藥物不良反應兒科臨床的論文10-16
168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10-24
化療藥物溢出的成因及解決措施07-03
中藥注射劑藥物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防治08-14
探析新臨床輸液藥物配伍安全問題06-14
淺談機械密封的腐蝕類型與防護措施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