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中職學校語文學習現(xiàn)狀分析論文
一、學習語文的心理認知度
在“是否喜歡上語文課”一項中,“很喜歡”占32%,“比較喜歡”占41%,“一般”占22%,“沒什么興趣”占4%,“不喜歡”占1%;語文課與專業(yè)課及其他課程相比“更喜歡語文課”的占50%;認為語文學習對自己的個人成長“重要”的占71%,“一般”的占27%,“無所謂”的占2%;對于學習語文的作用的認識中,“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占22%,“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占31%,“增加談資,助于交際”占37%,“獲得語文知識”占7%,“其他”占3%;“常!庇袑W習語文成功體驗的占19%,“偶爾”有學習語文成功體驗的占75%,“從未”有過學習語文成功體驗的占6%;對學好語文這一學科“有信心”的占38%,“比較有信心”的占48%,“無所謂”的占6%,“擔憂”的占7%。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大部分中職學生對語文課程本身的興趣還是有的,而且,認為語文對自身的成長比較重要,但是學習語文的成功體驗不足,對學好這一學科信心不強,并且個人設立的語文學習目標差異較大,尤其對傳統(tǒng)的側重于基礎知識的獲得認同度不高。
二、學習語文的具體表現(xiàn)
上語文課前能“提前認真預習”的占22%,“僅臨時翻看”的占50%,“根本沒看”的占10%,“有時間才翻閱”的占18%;在語文課堂上的狀態(tài)“以聽老師講為主”的占31%,“常處于思考感受中”的占22%,“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的占28%,作為“旁觀者”的占4%,“精神分散,偶爾聽一下”的占13%,“做自己的事情”的占2%;在語文課堂上“有”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的占42%,“偶爾有”的占52%,“幾乎沒有”的占6%;回答老師提問時,“認真思考但不想站出來回答”的占39%,“認真思考并主動回答”的占13%,“課堂氣氛熱烈時也曾躍躍欲試”的占30%,“答不出來很怕老師提問”的占14%,認為“課堂提問與我無關”的占4%;“有”質疑教材甚至挑戰(zhàn)老師的習慣的占6%,“無”此種習慣的占66%,“偶爾有”此種習慣的占28%;在語文課堂上,“有”機會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的占31%,“偶爾有”機會占50%,“完全沒有”機會占19%;老師“指導過”如何提出問題的占41%,“偶爾指導”的占40%,“從未指導”的占19%;課后“經(jīng)!迸c同學或朋友討論有關語文學科問題的占6%,“偶爾”有過的占68%,“從未”有過的占26%;語文作業(yè)“經(jīng)!笔艿奖頁P或贊賞的占7%,“偶爾”有過的占65%,“從未”有過的占28%。
以上數(shù)據(jù)反映出大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良好方法,思辨性、主動性和反饋性都不高,課堂學習效率不理想,甚至出現(xiàn)一部分學生思想脫離課堂的情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對待學生方式有待改進。
三、學習語文的基本態(tài)度
當問及喜歡語文的原因時,選擇“基礎好,是自己的強項”的占14%,“內容豐富有趣”的占34%,“比其他科目學起來更容易”的占19%,“喜歡語文老師”的占11%,“對個人成長有幫助”的占14%,“其他”占8%;不喜歡語文的原因選擇“基礎差跟不上”的占15%,“內容枯燥乏味”的占26%,“語文成績很難提高”的占11%,“不喜歡語文老師”的占12%,“其他”占36%;對語文教材的選文感到“滿意”的占13%,“大部分滿意”的占41%,“一般”的占38%,“基本不滿意”的占8%;認為中職語文學習應該側重于“語文常識的學習”的占5%,“交際能力的提高”的占56%,“學習方法的積累”的占5%,“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的占34%;最喜歡的語文形式是“文學閱讀”的占41%,是“應用寫作”的占10%,是“口語交際”的占49%;認為語文老師最重要的是“淵博的知識”的占14%,“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占50%,“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的占34%,“必須有高學歷”的占2%;對目前學校語文教學現(xiàn)狀感到“滿意”的占23%,感到“一般”的占65%,“不滿意”的占12%;認為在語文課中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進行多媒體教學“會提高學習效果”的占53%,“不會提高學習效果反而會分散注意力”的占15%,“說不清楚”的占32%。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看出,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容易被教材和課程的內容所左右,而當前所用的傳統(tǒng)教材已跟不上學生的需求,中職學生學習的側重點不再是對基礎常識的把握,而偏重于對實際交往技能和文學欣賞閱讀的學習,當前的語文教學狀態(tài)提不起學生興趣,學生對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引入期待值較大。
四、學習語文課外關聯(lián)內容的狀態(tài)
課外“經(jīng)常閱讀”的占36%,“老師布置才閱讀”的占40%,“基本不讀或沒時間閱讀”的占24%;個人擁有的課外書籍數(shù)量在“1~10本”的占49%,“10~20本”的占16%,“20本以上”的占20%,“沒有(0本)”的占15%;在閱讀興趣和愛好方面,“涉獵很廣”的占36%,“比較狹窄”的占49%,“只限于一類”的占15%;課外閱讀以“報刊雜志”為主的占31%,以“優(yōu)秀文學著作”為主的占21%,以“消遣性文藝作品”為主的占17%,“社會科學類著作”占7%,“名人傳記”占7%,“其他”占17%;“愿意”閱讀內容健康、富有教育意義書籍的占88%,“不愿意”的占12%;如果教師指點了閱讀書目,“會”去讀的占71%,“不會”的占29%;曾經(jīng)“參加過”演講比賽或詩歌朗誦等語言類比賽的占19%,“沒參加過”的占81%;平時“有”寫日記或自發(fā)寫隨筆習慣的占15%,“偶爾”寫的占50%,“沒有”寫過的占35%;“經(jīng)!鄙暇W(wǎng)聊天或者看書的占37%,“偶爾”如此的占51%,“從未”有過的占12%;認為網(wǎng)上聊天“會”改變其語言使用習慣的占45%,認為“不會”的占33%,“不清楚”的占22%;平時“經(jīng)常訪問”網(wǎng)絡文學站點或頁面的占10%,“一般”的占36%,“很少訪問”的占29%,“沒有訪問過”的占25%;認為網(wǎng)絡文學“會”對其寫作風格產(chǎn)生影響的占30%,認為“不會”的占37%,“不太清楚”的占33%;當問及認為曾經(jīng)閱讀過的最經(jīng)典的課外讀物是什么時,20%的學生回答沒有或者空白,在回答中約有50%的同學不理解經(jīng)典讀物的概念,回答最多的是《讀者》、《人性的弱點》、《心靈雞湯》、《盜墓筆記》、《誅仙》、《清朝野史》、《左耳》、《三重門》等等,讀過的經(jīng)典讀物提到最多的是四大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紅樓夢》)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此外還有《駱駝祥子》、《圍城》、《老人與!、《挪威的森林》、《伊索寓言》、《簡愛》、《茶花女》等等,有些作品只有一兩位學生提到。
以上數(shù)據(jù)反映出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足,個人書籍占有量偏低,閱讀的內容和范圍狹窄,主要以報刊類為主,對外國文學更是知之甚少,但有閱讀的積極需求;語言鍛煉缺乏,談話內容和習慣會受到網(wǎng)絡影響。
五、學習語文的目標、期待
當問到最理想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時,認為“教師精講,學生聽”的占9%,“師生共同探討”的占47%,“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討”的占19%,“教師參與,學生小組互助學習”的占25%;“接受”根據(jù)個人愛好選擇不同的語文內容進行班級教學的占54%,“不接受”的占28%,“無所謂”的占18%。在回答中職學校語文學習希望獲得的收獲時,20%的學生回答不知道、沒想過或者空白,提出“能及格”或者“一般”要求的將近4%,回答中大部分提到的是提高交際能力、提高人的素質、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增強內涵、開拓知識面、豐富生活經(jīng)驗、思維得到訓練、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考試成績、掌握學習方法、會說標準普通話等等。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看出,大部分學生期待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增強其課堂參與度和自主性,能根據(jù)個人愛好和實際需求選擇語文教學的內容,對教學的需求更多的側重于語文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和個人素質的提高。
通過此份調查問卷,發(fā)現(xiàn)目前的中職學校學生語文根基薄弱,語文知識貧乏,學習語文的興趣、特長和目的差別很大,雖有學好語文的良好愿望,但沒有科學、正確的方法;語文課本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感,缺少學生感興趣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語文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別差異,缺乏對學生職業(yè)教育的考慮;語文教師教學觀念比較陳舊,方法有待改進。要改變目前這種情況,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1.編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首先,對學生進行語文水平和語文興趣、語文特長及語文學習目的的調查。在此基礎上,語文組教師根據(jù)調查結果一起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塊(以下稱之為細化課程),教學目標要規(guī)定一個最低限度,即所有學生必須達到的一個水平和范圍;細化課程的擬定要根據(jù)學生需求盡可能豐富和多樣,例如開設文學鑒賞、名人傳記選讀、演講與口才、禮儀交往、民俗文化、寫作基礎、應用寫作、影視評賞、實用美學等等。然后責成幾位教學骨干教師(必須有年輕優(yōu)秀教師)根據(jù)個人特長分別承擔某一種或兩種細化課程的教材編寫工作。課程教材必須適合學生發(fā)展和專業(yè)特長,必須有一部分內容與學生所學的專業(yè)和日常生活相關聯(lián),除去必需的經(jīng)典篇目外,所選用材料盡可能做到“新”,即與時代、專業(yè)的發(fā)展相吻合,同時質量要高。這就要求不同的專業(yè)必須有內容不盡相同的語文教材,同時,教材中所引用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要做到每年更新。
2.選修細化課程
在校本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入學初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條件和需求選擇語文細化課程,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同質分組。在選修過程中,教師也可對學生提前進行摸底,然后根據(jù)學生個人差異提供咨詢和指導。課程采取學分制,每種課程對應一定的學分,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選修一定的學分。學生在學期末通過該門課程的考核,成績合格的獲得相應學分,不合格者,可以通過補考或申請重修的方式進行成績的再次評定。
3.合理授課和考核
基于學生的個別差異,對每個學生要采取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每種細化課程至少要設置兩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一種是要求全體選修此門課的學生必須達到的目標,一種是為基礎較好、進度較快的學生設置的要求更高、內容更豐富的目標。安排階段測試,測試以研究性、開放性的思考問題為主,結合本階段學生的平時成績,給出階段分數(shù)。評估方式應注意多樣化。對達到第一層目標的學生,鼓勵其進入第二目標的學習,并給予一定獎勵;對未達到者進行輔導和提高,繼續(xù)完成第一目標的學習。
提前修滿學分的學生可以繼續(xù)選修其它細化課程,直至完成一學年的規(guī)定學分為止。有條件和要求的學生可以超越學分要求,進行更多細化課程的學習。
4.定位教師的輔導者角色
教學應以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和控制教學進度為主,教師在此過程中提供學習指導和輔助學習材料,更可以利用CAI技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度和要求不同的教學內容及考核。教師要樹立教會學生學習的策略和為學生創(chuàng)設展現(xiàn)自我才能的空間的觀念,讓學生逐漸形成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進步的能力,同時,把學生看做獨立的個體,用發(fā)展的辨證的眼光對待學生的個性差異。
5.豐富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
例如,讓學生作專題報告,舉辦辯論會、研討會,創(chuàng)辦刊物和文學社團,舉行朗誦賽、征文賽、書畫賽,做文學角度的文藝匯演,甚至外出采風、考查等等。以此實現(xiàn)手腦并用、邊學邊做的目的,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目前,中職學校語文的改革還處于探索的階段,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設置真正從學生個體出發(fā)的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的語文課程,改變中職語文教學的尷尬境地,讓語文學習真正地走進學生心里。
【淺談中職學校語文學習現(xiàn)狀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中職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及對策10-24
中職學校信息安全技術教育現(xiàn)狀探究的論文05-04
淺談中職教育電化教育的現(xiàn)狀06-01
中職學校機電技術教學改革分析論文08-09
淺談中職生的素質與法律教學論文07-30
淺談中職音樂欣賞教學論文09-14
淺談中職語文教育的發(fā)展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