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_国产91高跟丝袜_99精品视频99_三级真人片在线观看

馬鈴薯需肥特性及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時間:2024-04-19 23:26:15 其他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馬鈴薯需肥特性及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論文關鍵詞 馬鈴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論文摘要
根據(jù)馬鈴薯的需肥規(guī)律和吸肥特性,介紹了馬鈴薯測土配方施肥量的計算及其測土配方施肥方法。?

  
  馬鈴薯是高產喜肥作物,對肥料的反應極為敏感,產量形成與土壤營養(yǎng)條件關系密切。因此,合理施用肥料,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實現(xiàn)馬鈴薯高產、優(yōu)質和高效的關鍵措施之一。筆者根據(jù)馬鈴薯的需肥規(guī)律和吸肥特性,介紹了馬鈴薯測土配方施肥量的計算方法,為提高馬鈴薯產量及品質提供技術參考。?
  
  1 馬鈴薯需肥特性?
  
  1.1 馬鈴薯不同生長時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特點
  馬鈴薯整個生育期間,因生育階段不同,其所需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也不同。幼苗期吸肥量很少,發(fā)棵期吸肥量迅速增加,到結薯初期達到最高峰,而后吸肥量急劇下降。各生育期吸收氮(N)、磷(P2O5)、鉀(K2O)三要素,按占總吸肥量的百分數(shù)計算,發(fā)芽到出苗期分別為6%、8%和9%,發(fā)棵期分別為38%、34%和36%,結薯期為56%、58%和55%。三要素中馬鈴薯對鉀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試驗表明,每生產1 000 kg塊莖,需吸收氮(N)5~6 kg、 磷(P2O5)1~3 kg、鉀(K2O)12~13 kg,氮、磷、鉀比例為2.5∶1∶5.3[1]。馬鈴薯對氮、磷、鉀肥的需要量隨莖葉和塊莖的不斷增長而增加。在塊莖形成盛期需肥量約占總需肥量的60%,生長初期與末期約各需總需肥量的20%[2]。?
  1. 2 營養(yǎng)元素在馬鈴薯生長中的作用?
  1.2.1 氮素。作物產量來源于光合作用,施用氮素能促進植株生長,增大葉面積,從而提高葉綠素含量,增強光合作用強度,從而提高馬鈴薯產量。氮素過多,則莖葉徒長,熟期延長,只長秧苗不結薯;氮素缺乏,植株矮小,葉面積減少,嚴重影響產量。?
  1.2.2 磷素。磷可加強塊莖中干物質和淀粉積累,提高塊莖中淀粉含量和耐貯性。增施磷肥,可增強氮的增產效應,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抗寒抗旱能力。磷素缺乏,則植株矮小,葉面發(fā)皺,碳素同化作用降低,淀粉積累減少。?
  1.2.3 鉀素。鉀可加強植株體內的代謝過程,增強光合作用強度,延緩葉片衰老。增施鉀肥,可促進植株體內蛋白質、淀粉、纖維素及糖類的合成,使莖稈增粗、抗倒,并能增強植株抗寒性。缺鉀植株節(jié)間縮短,葉面積縮小,葉片失綠、枯死。?
  1.2.4 微量元素。錳、硼、鋅、鉬等微量元素具有加速馬鈴薯植株發(fā)育、延遲病害出現(xiàn)、改進塊莖品質和提高耐貯性的作用。?
  
  2 馬鈴薯施肥量測定與計算?
  
  2.1 確定目標產量
  目標產量即當年種植馬鈴薯的預定產量,它由耕地的土壤肥力高低情況而確定。另外,也可根據(jù)地塊前3年馬鈴薯的平均產量,再提高10%~15%作為馬鈴薯的目標產量。如,某地塊為較高肥力土壤,當年計劃馬鈴薯產量達到3萬kg/hm2,則馬鈴薯整個生育期所需要的氮、磷、鉀養(yǎng)分量分別為150、60、318 kg/hm2。?
  
  2.2 計算土壤養(yǎng)分供應量
  測定土壤中速效養(yǎng)分含量,然后計算出1 hm2地塊的養(yǎng)分。1 hm2地表土按深20 cm計算,共有225萬kg土,如果土壤堿解氮的測定值為83 mg/kg,有效磷含量測定值為24.6 mg/kg,速效鉀含量測定值為150 mg/kg,則1 hm2地塊土壤有效堿解氮的總量為: 225×104 kg×83 mg/kg×10-6=186.75 kg,有效磷總量為55.35 kg,速效鉀總量為337.5 kg。由于土壤多種因素影響土壤養(yǎng)分的有效性,土壤中所有的有效養(yǎng)分并不能全部被馬鈴薯吸收利用,需要乘上一個土壤養(yǎng)分校正系數(shù)。我國各省配方施肥參數(shù)研究表明,堿解氮的校正系數(shù)在0.3~0.7(Olsen法),有效磷校正系數(shù)在0.4~0.5,速效鉀的校正系數(shù)在0.5~0.85。氮磷鉀化肥利用率為:氮30%~35%、磷10%~20%、鉀40%~50%。?
  
  2.3 確定馬鈴薯施肥量
  根據(jù)馬鈴薯全生育期所需要的養(yǎng)分量、土壤養(yǎng)分供應量及肥料利用率即可直接計算馬鈴薯的施肥量。再把純養(yǎng)分量轉換成肥料的實物量,即可用于施肥。?
  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單產馬鈴薯3萬kg/hm2,所需純氮量為(150-186.75×0.6)÷0.30=126.5 kg/hm2;磷肥用量為(60-55.35×0.5)÷0.2=161.625 kg/hm2,考慮到磷肥后效明顯,所以磷肥可以按60%施用,即施96.975 kg/hm2。鉀肥用量為(318-337.5×0.6)÷0.50=231 kg/hm2。若施用磷酸二銨、尿素和硫酸鉀,則應施磷酸二銨195~225 kg/hm2、尿素300~345 kg/hm2、硫酸鉀240 kg/hm2。?
  
  2.4 微肥的施用
  馬鈴薯對微量元素硼、鋅較敏感,如果土壤中有效鋅含量低于0.5 mg/kg,則需要施用鋅肥。土壤中鋅的有效性在酸性條件下比堿性條件要高,所以堿性和石灰性土壤易缺鋅。長期施磷肥的地區(qū),由于磷與鋅的拮抗作用,易誘發(fā)缺鋅,應給予補充。常用鋅肥有硫酸鋅和氯化鋅,基肥用量7.5~37.5 kg/hm2,每千克肥料拌種4.0~5.0 g,浸種濃度0.02%~0.05%。如果復合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鋅即不必單獨施鋅肥。?
  
  3 馬鈴薯施肥方法?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貌地形及氣候復雜,各地在馬鈴薯的栽培制度、品種類型也存在差異,現(xiàn)就北方一季作物栽培(即春種秋收)的馬鈴薯施肥技術簡介如下:?
  3.1 基肥 包括有機肥與氮、磷、鉀肥。馬鈴薯吸取養(yǎng)分有80%靠底肥供應,有機肥含有多種養(yǎng)分元素及刺激植株生長的其他有益物質,可于秋冬耕前施入以達到肥土混合,如冬前未施,也可春施,但要早施。磷、鉀肥要開溝條施或與有機肥混合施用,氮肥可于播種前施入。?
  3.2 追肥 由于早春溫度較低,幼苗生長慢,土壤中養(yǎng)分轉化慢,養(yǎng)分供應不足。為促進幼苗迅速生長,促根壯棵為結薯打好基礎,強調早追肥,尤其是對于基肥不足或苗弱小的地塊,應盡早追施部分氮肥,以促進植株營養(yǎng)體生長,為新器官的發(fā)生分化和生長提供豐富的有機營養(yǎng)。苗期追施以施純氮45~75 kg/hm2為宜,應早追施。發(fā)棵期,莖開始急劇拔高,主莖及主莖葉全部建成,分枝及分枝葉擴展,根系擴大,塊莖逐漸膨大,生長中心轉向塊莖的生長,此期追肥要視情況而定,采取促控結合協(xié)調進行。為控制莖葉徒長,防止養(yǎng)分大量消耗在營養(yǎng)器官,適時進入結薯期以提高馬鈴薯產量,發(fā)棵期原則上不追施氮肥,如需施肥,發(fā)棵早期或結薯初期結合施入磷鉀肥追施部分氮肥。此外,為補充養(yǎng)分不足,以后可葉面噴施0.25%的尿素溶液或0.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早熟品種生長時間短,莖葉枯死早,所以供給氮肥的數(shù)量應適當增加,以免葉片和整個植株過早衰老。晚熟品種莖葉生長時間長,容易徒長,所以應適當增施磷、鉀肥,以促進塊莖的形成膨大。?
  
  參考文獻?
  
  [1] 呂英華.測土與施肥[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
 。2] 湯德. 馬鈴薯大全[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3] 趙秀麗.馬鈴薯施肥技術[J].青海農技推廣,2004(2):37.?
 。4] 張國君,高世銘,張朝巍. 隴中半干旱區(qū)旱地馬鈴薯平衡施肥效應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6):1724-1725.?
  [5] 劉愛華,何慶才,胡輝. 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模型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34(12):2711-2712,2714.?
 。6] 鄭元紅,潘國元,毛國軍,等. 脫毒馬鈴薯葉面噴施鉀肥試驗[J]. 貴州農業(yè)科學,2007,35(1):69. ?
  [7] 姜華年,劉喜才,郭志平.馬鈴薯高產施肥效果的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33(12):2282.?
 。8] 賀誠.青海省樂都縣干旱山區(qū)馬鈴薯氮磷肥施用技術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35(8):2270.?
  [9] 劉愛華,何慶才,蔣燕,等.馬鈴薯施用Mg·N·P2O5·K2O肥優(yōu)化模型研究[J]. 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34(10):2221-2223.

【馬鈴薯需肥特性及其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相關文章:

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探討03-17

無公害蔬菜測土配方施肥技術03-17

淺析玉米科學測土配方施肥技術03-07

淺談測土配方施肥的關鍵技術措施03-17

談玉米需肥特點及施肥技術03-26

論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測土配方施肥03-17

淺談西瓜營養(yǎng)特性與施肥技術03-17

鈦合金的特性及其應用03-01

淺談花椰菜栽培主要用肥的性能及其施用技術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