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負經(jīng)歷可能有益于心理成長
欺負他人永遠不是青少年陶冶性情的途徑,但是偶爾遭人反對、排擠,也許可以給孩子帶來好處。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青少年遭人欺負的記憶比被友善對待的記憶更深刻。如果青少年有勇氣反抗欺負自己的人,那么欺負行為將有助他們培養(yǎng)社交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
反擊有益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家對2000名十一二歲中小學生的友好和敵對關系展開調查。對待討厭自己的`同齡人,一部分孩子同樣開始討厭對方;其他孩子則選擇沉默或與對方和解。
研究人員將兩部分人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其中“以牙還牙”的孩子心理狀態(tài)最趨成熟!耙匝肋牙”的女孩,在社交能力測試中得分明顯高出其他人,在班里和學校也更受歡迎。男孩中,“奮起反擊者”比“默默忍受者”在班里表現(xiàn)突出。
研究人員強調,這項研究并非宣傳被同學排擠和欺負有益健康,但是這種經(jīng)驗提前教會青少年,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自己以及如何解決沖突。
普遍現(xiàn)象
實際上,青少年被同齡人討厭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心理學家諾埃爾·卡德在美國《發(fā)育心理學》最新一期雜志上發(fā)表文章說,綜合涉及超過2.3萬名實驗對象的26項實驗結果,35%以上青少年與同齡人之間至少有過一段“敵對關系”。
英國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研究人員調查100名9歲至13歲青少年,詢問他們被欺負和被友善對待的次數(shù)。
參與研究的兒童學教授唐納德·克里斯蒂說:“當我們讓孩子們說出別人表現(xiàn)不友好的次數(shù)和經(jīng)歷,他們記得很清楚,我們甚至來不及記錄。但是關于別人的體貼和友善,我們的記錄為空白!
“那些被同齡人形容成‘親社會型’、替同學抱不平的孩子,能更好地‘化干戈為玉帛’,”克里斯蒂說,“他們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比其他人強。”
【欺負經(jīng)歷可能有益于心理成長】相關文章:
心理問題可能引起不孕不育08-28
容易厭倦可能是心理問題07-29
游學有益于孩子嗎?11-08
小孩口吃可能是心理問題造成的07-30
頭痛反復發(fā)作可能是心理問題07-21
心理測試:你未來最可能跟哪種人結婚06-30
孩子成長需要心理幫助11-15
全身不適卻沒毛病很可能是心理問題07-19
心理委員個人成長報告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