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_国产91高跟丝袜_99精品视频99_三级真人片在线观看

科普地震學習心得

時間:2024-08-22 17:08:04 心得體會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科普地震學習心得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我們思考的習慣。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普地震學習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普地震學習心得

科普地震學習心得1

  為進一步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增強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地震應急、自救互救技能,剛才我校全體師生舉行了一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

  這次活動全體師生能夠按照學校演練指揮部的統(tǒng)一指令和要求,進行了應急避震演練、緊急疏散演練。這次演練的目的,就是預防當?shù)卣鹫娴膩砼R時,如何做到先避震,再迅速、有序地在不發(fā)生次生事故的前提下,撤離到安全地帶。

  剛才的演練,從疏散警報開始到最后一個班級撤離到安全地帶,用時秒,大家全部安全撤離。從效果上看是不錯的,演練基本上達到了要求。參與演練的老師能夠及時到位,堅守崗位,履行職責。同學們都能在老師的指揮下安全避震、迅速撤離,整個演練過程安全、迅速、有序。

  但這次演練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是一些同學對此次活動的'意義認識不足,總認為地震這樣的災害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因而在避震時動作不到位,在疏散過程中缺乏現(xiàn)場緊迫感。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汶川大地震的嚴重后果,就應當明白安全疏散演練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不是游戲,這是關乎每一個人的生命。希望各班回去之后要展開討論,使安全意識、珍愛生命意識深入人心。

  老師們、同學們,生命是世界上最寶貴的,它只有一次!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防患于未然,每位學生只有學會自救互救知識,當?shù)卣鹫娴膩砼R時,我們才不會恐慌,才不會措手不及,才能夠拯救自己,拯救我們身邊的人。真誠地希望我們每一個人一生平安、幸福!

科普地震學習心得2

  眾所周知,科普知識是每個青少年應該了解的非常重要的知識。為了堅決落實科技節(jié)的實踐活動,我們班的每個同學都在10月24日這天觀看了地震科普知識講座。

  地震,是可怕的自然災害,一旦出現(xiàn)便一發(fā)不可收拾。這是我們對地震的首先看法。但在今天,我們觀看了唐鳳老師的科普知識講座后,我們對地震,有了新的認識。

  唐鳳老師首先說,地震又稱作地動、地振動。例如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成語:地動山搖就是從這里來的。近幾年,地球特別不太平,每年約發(fā)生五百五十萬次地震。五百五十萬次,這是個多么龐大的數(shù)字啊。起初,大家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但是唐鳳老師給我們講述了地震的等級。三級以下是沒有震感的,只有儀器才能檢測出來。這樣啊,呼,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唐鳳老師語氣變得凝重,多次提到了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玉樹地震。這些都是毀壞性的地震啊。說到玉樹地震,唐鳳老師順帶提了下毀壞地震還會帶來一系列的`災難:泥石流、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這簡直太可怕了。

  但是,地震也是有前兆的。例如泉水會發(fā)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井孔變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不過,我們所處的溫州并不在地震帶上,所以不用怕。

  但是如果地震真的來臨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真的來臨,應該怎么自救呢?唐鳳老師對我們說只要記住四句話:大地震時不要急,人多先找藏身處,遠離危險區(qū),被埋要保存體力。

  很快,講座就結(jié)束了。這一趟充滿趣味又精彩的講座向我們闡述了地震的基本知識。這次科普教育講座,真好。

科普地震學習心得3

  據(jù)調(diào)查,全國發(fā)生過許多發(fā)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年遼寧海城大地震年海南瓊州大地震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災害,損傷慘重,特別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萬人死亡和受傷?梢姡卣鹗嵌嗝纯膳卵!

  其實地震發(fā)生前,是有預兆的。我國地震區(qū)群眾根據(jù)地震前動物異常反應就編寫了預報地震的歌謠:

  震前動物有預兆,群測群防很重要。

  牛羊騾馬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樹上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貓銜著小貓跑。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朝水面亂跳躍。

  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家家戶戶都觀察,綜合異常作預報。

  其實地震發(fā)生了并不是就必死無疑,其實,還有很多自救的方法。戶外的場合,要避開高大建筑物等危險之處,護住頭,迅速跑到空曠場地蹲下。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wěn)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邊的門柱、墻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jié)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制板墻、門柱等躲避。在繁華街、樓區(qū),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一位親身經(jīng)歷過1920年海原8.5級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們詳細介紹了“伏而待定”的具體方法:“在屋內(nèi)感覺地震時,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臉朝下,頭靠山墻,兩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正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凹部枕在臂上,閉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

  有些災害都是人類自己砍伐樹木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小心用火,不亂丟煙頭;節(jié)約用水,珍惜每一滴水;保護森林,種植樹木,保護水土;要多用取之不盡的太陽能;多學習一些防震防災方面的知識,樹立防范意識。

  災難其實并不可怕,只要人們增強防范意識,就能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預防災害的發(fā)生,使我們的明天更加光明燦爛。

科普地震學習心得4

  有些人堅持地震離我們很遠,我們這里不會發(fā)生地震的觀念。其實,地震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無處不在的,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fā)生地震次數(shù)約五百五十萬次,地震的`破壞力也是是非常大的。包括汶川地震、唐山地震、玉樹地震等等,以前的、近幾年的大小地震都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損失。

  我們國家雖然不是地震頻發(fā)地帶,但是,如果面對可怕的地震,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地震是自然災害,當然,地震也不只有天然地震,人工地震也是地震的主要的原因。人工地震就是由于工業(yè)爆破、地下核爆炸、過度開發(fā)資源等等原因,增加了地殼的壓力,地震也會發(fā)生。

  作為我們小學生,我覺得我們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要低碳生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身邊的人,減少對地球資源的浪費,減少開采,不給地殼帶來壓力一旦發(fā)生了地震,我們該怎么辦呢?首先,我們要以鎮(zhèn)定的心態(tài)面對地震,發(fā)生地震了不要慌,如果來得及先跑到空曠的地方。如果來不及,就用枕頭護住頭部,躲到桌子或床下,盡量減少地震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科普地震學習心得5

  對人類而言,“地震”無疑是一個冷酷的屠夫,2008年5月12日發(fā)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奪去了將近9萬同胞的寶貴生命。所以我們必須與地震之類的自然災害進行抗爭,千方百計地預防各種災害,確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值此我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之際,我校師生一起觀看了四部委聯(lián)合發(fā)起的“地震科普,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聆聽了地震科普專家的。講座。這為師生一旦遭遇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能有條不紊地應對,盡可能地將傷害最小化提供了有力的知識保障。

  應對地震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呢?儀式中,展播了江蘇省地震局制作的'《中小學地震應急避險》宣傳片,其中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歌謠形式,將地震應急避險的要領“唱”給大家聽:地震來臨危害大,未雨綢繆應對它。防震避險有預案,應急演練成習慣。建筑結(jié)構(gòu)要知曉,疏散路線需記牢。聯(lián)絡卡和應急包,日常就要準備好。地震來臨,不要慌張。就近躲避,遠離門窗。小小書包護住腦袋,伏地遮擋,手要抓牢。遠離懸物,防止砸傷。迅速貼近承重墻根,蜷曲身體,降低重心,起身要等晃動停止。地震之后速撤離,前后分流不遲疑。聽從指揮勿擁擠,錯開時段分班級。禁坐電梯走樓梯,撤退有序速轉(zhuǎn)移。維持秩序點人數(shù),開闊地帶等救助……視頻加上口訣,通俗易懂,相信學生能很快牢記于心!

  此次科普活動一方面聚焦了青少年群體,力圖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再通過家庭這個社會的基本單元,推動整個社會對于防震減災的重視。另一方面聚焦了民族地區(qū),開展了向當?shù)刂行W校捐贈圖書等“五個一”活動,力圖提高民族地區(qū)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質(zhì)量。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班主任,我會將學到的防震減災知識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向?qū)W生不斷強調(diào)、滲透,竭力配合好學校、社會和國家的地震科普工作。當“地震”這一冷酷屠夫露出猙獰面目時,師生攜手亮劍!

  主動學習和掌握地震及其它科普知識,不斷提升防震減災意識、應對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是有效保護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基本前提。希望我們的學生在不同的科普知識學習中,能夠拓寬對自然界的認知,對大自然有一顆敬畏之心,攜手同行,共同呵護我們的家園。

【科普地震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地震科普征文05-16

地震科普的征文(精選14篇)12-08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09-21

地震科普征文(精選11篇)09-27

(精品)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征文07-20

地震科普的征文范文(精選11篇)09-24

地震科普征文范文(精選23篇)09-27

地震科普同行征文(精選7篇)09-27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感悟心得04-27

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優(yōu)秀心得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