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博物館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撰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博物館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博物館觀后感 篇1
今年生日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一個生日。建川博物館,一個期待了很久的地方,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見到了它。那是一個神圣的地方,一下車見到的"中流砥柱"四個金色的大字,讓我有一種肅穆的感覺。是的,中流砥柱,是對革命先烈,壯士英雄一種最高的稱謂。當然,這也讓我想到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不僅要作社會的中流砥柱,還要做自己親人,朋友,愛人的中流砥柱,一個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人。
然后給我印象很深的還有"戰(zhàn)俘館".那一具具堆砌的中國人民的尸體,不僅是尸體,也堆砌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和恥辱。但偉大的中國人民不是永遠懷著仇恨,而是以一種最為崇高的姿態(tài)"以德報怨"來對待傷害過我們的侵略者。當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日本侵略者遣返回國的時候,中國人表現出一種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不僅為他們提供各種生活所需物資還在精神上給予他們最大的關懷。我想,那時的日本侵略者心中涌起的必定是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這就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偉大之所在!
還有就是"汶川大地震物資收藏館"在館外,我們見到了"豬堅強"一只極具生命力的豬,如今在政府的照顧之下已經長得相當"結實"!
當然,一入館,傷感就頗多了。作為一個四川人,我深切的`體會到四川人民經歷了怎樣的悲壯和災難。"國旗為平民降,汽笛為逝者鳴,蠟燭為同胞燃,淚水為生靈灑。眼淚洶涌,眼光堅強。"多么深刻的感受和觸動心靈的字句。
還有很多的感受埋在心里,不急于表達。比如又重新燃起了對偉大的毛主席的無限崇拜之情,對中國自古以來的偉大的女性的敬佩和崇拜之情。等等。
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還增長了我多方面的知識。對我來說很有價值。
博物館觀后感 篇2
之前對“三線建設”的了解少之又少,第一次聽到是在“三線建設”這名詞的時候是在“三線博物館”建成的時候在貴州新聞聯播里聽到的。那時就想回學校了要去參觀參觀,可是一直還沒去。
今天在黨組織的組織下和系上的黨員同志們一起前去參觀。
當我們到達時,博物館導游員早已在哪等著我們,一下車就跟隨者導游一起步入了博物館。
一進門看到的是聳立在一樓大堂的博物館主題“大三線博物館”幾個大字構成的一個建筑物?粗涂梢韵氲疆斈辍叭建設”貢獻的偉大。帶導游的帶領下,我們從艱苦的“干打壘”“磅礴征程”一直參觀到“宏圖大展”的現代化。我們就像是歷史的見證者一樣,見證這當年的革命前輩們的奉獻,在歷時17年的大三線建設中,數百萬建設者齊心協(xié)力、艱苦奮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成我國的戰(zhàn)略后方基地。在三線建設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和價值追求!白鎳綗o限好,襄陽一行豪情增”,“革命友誼深過海,五湖四海奔攏來。為了革命同目標,人親難比階級愛!闭钱敃r“三線建設”豪情萬丈的真實寫照。意義深遠的三線建設,是一首氣吞山河、感天動地的偉大歷史史詩,是一曲改天換地、慷慨激揚的宏偉樂章,對中國西部,乃至全中國都產生了極其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在參觀過程中給我最大感觸的的'是貼在墻壁的三線建設攝影畫,那些畫里顯現出了當年革命前輩們艱苦生活,在他們面前我們現在的苦就那么的不值一提,他們都能挺過來了,我們還有什么聽不過去的呢。我相信,只要好好努力,經過一番艱苦后總會有屬于我們的輝煌。
無論在多么堅難的條件下,三線人那種對人民、對祖國、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無比忠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簇點燃民族靈魂的圣火從來沒有熄滅過,如今燃燒得越來越輝煌了。
博物館觀后感 篇3
今天是農歷初六,我和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弟弟兩家人一起去首都博物館,在大門口有5只小兔子在兩旁站著,為我們拜年。吸了眾多游人來合影留念。
生肖文化展在首博已經連續(xù)舉辦了三年,每年都以其歡快、喜慶的氣氛受到觀眾的喜愛。與那些讓人們心中產生敬畏的生肖動物相比,兔子那憨態(tài)可掬的模樣,善良溫厚的個性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
本次展覽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寶兔魔盒!澳Ш小奔词侵R的“寶盒”。選擇從古至今帶有兔子形象的`物品集中展示,有戰(zhàn)國的青玉土浸小兔、遼代的木十二生肖(兔)、清代的白玉八卦十二辰圓佩、現代的糕點模子、壓勝錢……這些活潑生動的兔形象實物與資料詳盡的多媒體小片搭配展出,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兔文化發(fā)展脈絡圖。
第二部分是寶兔送福。注重與觀眾的互動和交流,展館引進了高科技的“擴增實境技術”,使觀眾和屏幕中的主持人進行實時交流,并由動畫兔子將新年的祝福送給我們,這種妙趣橫生的互動方式相信會給每位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還和屏幕上跳出來的主持人游戲互動呢!
第三部分是寶兔劇場。木由中國木偶劇院的叔叔阿姨為我們表演《小羊過河》、《蝸牛刷牙》、《過橋》等經典劇目。第四部分是寶兔樂園。
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筑、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并躋身于“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館三大主要任務,首博新館充分吸納和采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展廳安裝智能化控制溫濕度的空調系統(tǒng),保證展廳內觀眾活動的空間是舒適的溫濕度,而展柜內保持利于文物保護的溫濕 度。
作為一名小游客,我們應該遵守參觀注意事項,愛護展館設施和展品,不在展廳里亂跑亂叫,保持館內衛(wèi)生。
看完了這些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首都博物館,我的腦海里還不斷浮現上面的圖畫,它太壯觀了!
博物館觀后感 篇4
古生物是過去曾經活躍在我們現在所居住的地球上的一種生物的統(tǒng)稱,而今天的我在與它們相隔幾年萬年后重新相遇。對于古生物,在我未真正認識它們之前,對于它們中印象最深的,當然就是恐龍了。因為它們曾是暫領地球多少個世紀的霸主,所以同樣也是它們讓我燃起了對古生物研究的愛好。
我站在寬廣的博物館中面對著它們遺留下來的骸骨,不禁開始想用手輕輕觸碰它,想感受它的經歷,想去了解它的所有,想知道它們所生存時的地球是什么樣子,它們是否同樣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它們是否也會為了僅小的利益互相殘殺。面對骸骨,我不由的心中開始懼怕起來,不是因為它那龐大的身軀,不因它的尖利的捕食工具。因為我看到了它們不同的一面,它們雖然同樣為了僅小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卻其目的不是自己,而為了自己的種族,為了自己的種族能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它們雖然經常廝殺,卻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得已的選擇,面對比自己更加龐大身軀的敵人,它們不會懼怕,因為它們堅信著自己的信念和團結的意識一定能戰(zhàn)勝敵人。
而同樣看到遺留下的生物標本,它們曾是現在某些生物的祖先,盡管它們與人類比起來很渺小但它們卻是當時的植被生物的霸主。換眼觀今,看如今的我們,作為一種進化的高級哺乳類動物,每天面對的自己的貪婪與私欲,不斷的去殘殺許多生物,不斷的.去破壞地球的生態(tài)平衡。用著自己進化而來的“思想”去自稱是高于一切生物的霸主,卻不曾想面對自然的力量,自己是如何的渺小與脆弱。
面對著厚厚玻璃的阻擋,我無法去親手觸摸與感受那些古生物,但我也不想去感受它們,因為我害怕自己再次被它們的精神所震撼。我也許對于這次博物館非常感謝,因為通過它讓我能深入的知道那些古生物,能深刻的體會到它們的精神與面對生存的無奈。
也許我們人類在面對如今的世界該靜下來思考一下,盡管可能浪費你一些時間,但是我們是否該想一想,如此我們將那些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遺骸與骸骨保存下來,用厚厚玻璃來維持它們的樣子,來研究與觀賞,但是如果時間再經過多少億年,我們人類的骨骸與遺骸是否也能有資格在那樣的玻璃下去被更加高級的生物去觀賞與研究呢?
博物館觀后感 篇5
福建博物院坐落于福州市西湖公園,始建于1933年,原名福建省立科學館。1953年成立福建省博物館,20xx年10月新館建成,同時更名為福建博物院。
館內布局莊重典雅,讓人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眼前陳列的是一件件文物,每一件物品都承載著一種文化,講述著一件往事。想想先輩們曾經創(chuàng)造了這些物品,曾經靠著它們過活,靠著它們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種延續(xù)的精神品性又會被我們繼續(xù)傳承,歷史就是這樣推進的。最讓人嘆為觀止的就是那些陳列在玻璃柜中的各式漢代民居了,那些精美的小房子簡直令人神往,的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他們的雙手中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除了漢代民居,館內的陶器也讓人叫絕,細致的花紋,巧妙的'外觀造型,這是一個時代的標志更是中G的標志。
穿梭了歷史瑰寶的藝術長廊,我們更全面細致地領略到了福建人文、歷史、藝術、文化方面的知識。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G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tǒng)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我們無不在為我G悠久的歷史禮貌和古代人民的智慧而感到驚嘆。但是,除了自豪之外,對于博物館的冷清,不禁引發(fā)我們的思考。與著名的商業(yè)街僅僅數步之隔,對著免費的門票,為什么只是漠視。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對于歷史的木然,是不是精神財富的缺失呢,同時參觀了歷史文物,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又就應領悟到什么;蛟S這就是剛開始所感覺到的不安吧。
這次的時空旅行著實是讓人心情愉悅的,生活在今天,人們疲于奔走,游蕩在眼花繚亂的物質世界,憧憬著應接不暇的繁華,這讓我大家忘記了在這個小城中還有一處存儲記憶的地方,或許人們很少注意過它,但它一直在靜靜地守候著過去,守候著一份亙古未變的革命情懷。
唐太宗曾有句:以史為鏡,能夠知興替。它說明我們就應敬畏歷史,而不是只是將其藏至博物館供人們觀賞的玩物。畢竟,歷史博物館的厚重和底蘊也不是一次參觀就能體會和感悟的。此外,每個人在了解了歷史之后都需認真的去思考它給我們帶來的教訓,去思考我們今后就應怎樣去做。它不僅僅僅反映了過去的以往,更是今人做人處事的方向標。
沉睡在都市喧囂中的歷史何時能被喚醒,而我們又能為人類歷史留下些什么呢?
博物館觀后感 篇6
我參加了新華社的攝影小記者培訓班。5月16日,齊老師又組織外拍活動了,這次,我們去了天津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可真大呀!齊老師說它像一只美麗的白天鵝,可是,我看著像一個大白面包。
我們一進入博物館就被兩只巨大的恐龍化石吸引住了。它們可太大了,太高了,比雙層公交車還要大還要高,都快到屋頂了;長著很長很長的脖子和長長的尾巴,頭卻很小,簡直跟脖子不成比例。它們叫馬門溪龍。在它們旁邊的那只霸王龍的樣子兇猛極了,巨大的頭顱,張著血盆大口,露著尖利的牙齒,后腿粗壯有力而前肢很弱小。
抬頭一望,屋頂上還懸掛著翼龍的化石。齊老師說,攝影師要用和普通人不一樣的視角拍攝景物,這次我們學習仰拍?墒,仰拍很難,相機總在抖動,很難對準焦距,脖子很累。最后,在爸爸的幫助下才完成拍攝。
在二樓我又看到了甲龍、蘭伯龍、李氏蜀龍,長著三只犄角的三角龍和小巧可愛的鸚鵡嘴龍等各式各樣的恐龍化石。還有很多海洋動植物的.化石和標本。二樓的光線暗,我們要用慢的快門速度、大的光圈和高的感光度,才能完成拍攝。在拍攝一個鸮鳥貝化石時,由于快門速度很低,為防止相機抖動,我不得不把兩只胳膊肘支在臺子上拍攝。我還拍攝了猛犸象、大白鯊和很多古生物化石的照片。
記得《小哥白尼》和好幾本書上說過,生物是進化而來的,包括我們人類?墒,很多生物都滅絕了。有的科學家推測說,地球溫度突然下降,恐龍身上沒有毛又沒有冬眠的習慣,就凍死了;還有人說,地球上的哺乳類動物變多,它們吃恐龍蛋,使恐龍滅絕了;還說,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火山噴發(fā),恐龍來不及逃跑,就滅絕了。現在小鳥也快滅絕了,因為很多人砍伐森林,小鳥沒有家了;可愛的小海豹也要滅絕了,因為,很多人把它們殺死,用它們的皮毛給女孩子做大衣。它們都是可愛的生物,所以,我們要保護動物,保護森林。
一上午的拍攝活動結束了,我真的很累了,必須用一根烤腸來補充能量。攝影真的很有意思。
博物館觀后感 篇7
周日,媽媽和我一早起來去看電影《博物館奇妙夜3》。
這個電影主要講了太陽落山,有一個神奇的牌匾會發(fā)光,然后紐約自然博物館里的站品酒會復活。博物館夜間保安萊瑞知道這個秘密,也和這些”奇妙的朋友“們處的非常好。有一天,紐約博物館舉辦了一場晚會,萊瑞讓他的”奇妙的朋友“做特效,首先是星座朋友們個大家展示了星座,獵戶座、獅子座、射手座,射手座還用他的箭射中了放在館長頭頂的蘋果,大家仿佛置身于星海里。好景不長,復活的展品們突然發(fā)狂了。匈奴人咔吧咔吧把海豚冰雕砸了,獵戶座”咻“的一箭把一個餐桌射著,著火了……場面一片混亂,人們驚慌失措,都逃走了。后來,他們知道這是牌匾在失去魔法,只有找到阿赫門拉的父母,才能知道怎么回事。
萊卡通過館長的幫助,把 阿赫門拉帶到了大英博物館,去尋找他的父母。結果牌匾一到了大英博物館,里面的'展品全都復活了,它們認識了圓桌騎士,打牌了三角龍、相柳(九頭蛇妖),找到了 阿赫門拉的父母, 知道只有讓牌匾吸收月光才能恢復魔法。如果當天晚上沒有吸收月光,那么展品將永遠不能復活。就在萊瑞讓牌匾吸收月光的時候,圓桌騎士突然搶走了牌匾。他們一路追趕,漸漸地展品朋友們都不能動了,小猴子也死掉了,這時候圓桌騎士才知道自己犯了彌天大錯,于是他把牌匾交給萊瑞,所有的展品朋友們最后終于復活了。
這個電影有幾個地方最搞笑,拇指大的兩個展品小人跑到了羅馬城市,他看到有一個地方寫著扇貝其實是龐貝,他們發(fā)現人民都在驚慌失措的逃跑,就在他們哈哈大笑的時候,突然火山爆發(fā)了,兩個小人趕緊跑,結果跑到死胡同里,馬上就要被火山熔漿燒死,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候,他們的朋友猴子趕來,撒了一泡尿,火山澆滅了,他們化險為夷。
看了這個電影,我知道了責任心很重要,團結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
博物館觀后感 篇8
去年冬天,在機緣巧合之下去了甘肅省博物館。這也是我第一次去歷史類的博物館。我們一行人剛到博物館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籠罩在夕陽余暉下的莊嚴肅穆的博物館大樓。博物館可以參觀的有三層樓,包括了絲綢之路文明展、甘肅彩陶展、甘肅佛教藝術展等多個展廳。游覽的時候我們沒有請博物館解說員,我們咨詢的語音講解自助服務后來也無疾而終。但后來有幸蹭到其他講解員的解說,確實有不錯的效果。
蘭州,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城市,曾經也是盛極一時。從精湛的馬踏飛燕、色彩艷麗的玻璃蓮花托展中似乎可以窺見一二;館中魏晉豐富的壁畫墓磚向后人生動的展示著當時人民的田園生活和家居生活;形象逼真的彩繪泥俑透露著當時社會的人情風貌和精湛卓越的手工技巧。
在游覽完博物館后,不禁感嘆,博物館真是一個集娛樂教育于一體的公共服務機構。相比學校教育,參觀博物館的第一感覺是自由,沒有固定的參觀順序,沒有一成不變的說教,可以自由的徜徉在與歷史的對話中,并且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沒有課業(yè)壓力,參觀什么藏品全憑興趣愛好。所以這一整個過程完全是美與知識的享受。
我們一直在說“文化自信”!拔幕孕拧睆哪睦飦?來自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博物館的藏品無一不向我們展示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參觀博物館既是尋根尋源的的探索,也是傳承發(fā)展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程。
博物館教育是對歷史的探尋、文化的傳承,對于青少年來說更是一種情感的熏陶。比起學校教育,博物館教育有許多優(yōu)勢。
首先博物館教育打破了學校教育資源的局限,以實物為媒介,能創(chuàng)設出更加直觀和真實的教育情景,用強烈的視覺沖突來增強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比起傳統(tǒng)課堂上的說教,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探索,更加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思維的發(fā)展。
其次,博物館課程更具綜合性,既有對歷史的探尋,也有美與情感的享受。這就對于分科課程來說,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最后,博物館教育方式更加靈活,可以由工作人員講解,可以講解加動手制作,也可以模擬實地考察。多樣的教育方式既能增加學生的興趣,也使中華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博物館觀后感 篇9
為激發(fā)我們熱愛祖國、熱愛黨,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熱情。北京市教委為中小學生開啟了“四個一”活動。初一時,我們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學習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歷史,了解了黨的偉大歷史功績。
本周五,我們來到了首都博物館,經過參觀文物、觀看短片、有獎問答等環(huán)節(jié),學習到了北京城池的變遷發(fā)展,我們感嘆其三千多年歷史的發(fā)展變革,如今的北京已經成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
一進展廳,擺放的第一個文物是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區(qū)周口店的.北京人頭骨,根據對北京人骨骼化石、石器、用火遺跡等方面的研究,考古學家們認為北京人大約生活在距今70萬年到20萬年。北京的歷史就是從那里開始的。接下來我們看到了在北京西南房山縣境內的琉璃河古城遺址中,發(fā)現的有燕侯旨銘文的鼎,以及其他許多與燕有關的青銅器和墓葬,所以能夠確認北京就是燕國第一個都城之遺址,燕侯旨即為召公奭的長子,為第一個到此就國的國君。一件件文物帶領我們從東周的燕都薊城到如今中國的首都。還有許多趣味的歷史故事,在此就不一一贅述。我們結合自我所有的歷史知識,耐心地聽著教師的講解,時不時還會提出自我的問題。教師的講解也頗為趣味,把我們每個人都深深地吸引住。經過歷史史實,以及出土的文物。我們能夠較為準確地推斷出那個時期的歷史。我緊緊地盯住這個石器,閉上眼睛,仿佛眼前就出現了當時的場景。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一個報告廳,首先觀看了完整的北京城池發(fā)展的影片。雖然大部分都是現代還原的,可還是把我們深深地帶入其中?赐暧捌,教師經過有獎問答的方式,又一次加深我們對很多歷史細節(jié)的了解。每個同學都參與其中,還拉上了班主任作外援。
時間過得很快,我們就要離開了。但每個人都在這短暫的一午時中,學會了不少知識。這次參觀不僅僅讓我大致了解了北京的歷史發(fā)展,也激發(fā)了我對北京史更多了解的欲望。你明白嗎就是你腳下的土地,還藏匿著許多未解之謎呢……
博物館觀后感 篇10
在我離開北京的最后一天,我去了中國的國家博物館。雖然當時館內非常擁擠,但我還是盡可能仔細觀察了展品。這次參觀是我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期望的,我從小就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感興趣,因此當我在館內穿行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
這座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它以收藏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為主要任務。它的展覽內容很廣泛,包括中國各個時期的文物和藝術品,其中包括陶器、繪畫、舊書畫、青銅器、翡翠和玉器等漂亮的手工藝品。我在博物館里花了近四個小時的時間,瀏覽了大部分展廳,但仍有很多東西我沒有看到。
展覽區(qū)中有一個主題展區(qū),其內容非常詳細。這個主題展區(qū)為游客帶來了關于中國早期文明的知識,并展示了許多重要的考古發(fā)現和文物。由于博物館是國立機構,所以它們的展品非常珍貴且有文化價值。這些收藏是幾代人共同保護的,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傳統(tǒng)和歷史的厚重。
在博物館里,我最喜歡的古代文物之一是康熙皇帝的玉戒指。這枚玉戒指非常漂亮,色澤深邃,非常精細地雕刻和設計,讓人對中國手工藝的傳統(tǒng)獲得了深刻的印象。在展館中我也看到了很多其他的精美物品,這些展品都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和文明的輝煌。
除了古代文物之外,博物館還展示了許多現代中國的文化藝術品,如民間藝術、陶瓷等,這更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所有的展覽都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非常詳細地講述了歷史背景和文物背后的故事。
值得稱贊的是,博物館內的'工作人員都非常友好且專業(yè)。他們不僅對展品和文化的傳承非常熟悉,也能夠用流利的英語向游客答疑解惑。游客可以看到博物館成員不停地與他們交流,告訴他們文物的故事,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
看罷這些文物,除了聽見“真他么NB”之外,我對自己對中國文物文化有了更深厚的了解,我想這也是這個博物館的宗旨之一吧,希望能夠傳承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帶給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們。我的這次參觀之行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深刻內涵,也讓我更深刻地意識到了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希望以后還會有機會再次參觀此座博物館并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遺產!
博物館觀后感 篇11
去安陽參觀了殷墟歷史博物館有感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后期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區(qū)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其出土超多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殷墟博物館于20xx年3月動工,9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的建成彌補了殷墟一向以來都沒有展示真品的缺憾!整個博物館分為5個展廳向我們展示殷商文化:
1、大亦商廳
2、青銅廳3、玉器廳
4、文字廳
5、個性展廳—司母戊鼎真品展示!整個博物館僅有兩件是復原品,其余都是真品!
這次去安陽,看到了博物館里的各種出土文物,使我開闊了眼界,歷史悠久的古文化遺產,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實物去研究,參觀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遺憾,一是殷墟文化具有世界性影響,精美的殷商文物征服了不一樣國家的收藏家和美術愛好者;二是提醒參觀者,這些流失到異國他鄉(xiāng)的殷墟文物,仍需國人掛懷這件展品很遺憾的是只看到了底,沒看到蓋。安陽,駐足殷墟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看著那些文物,似乎觸到了他們的脈搏,聽到了他們的呼吸。
真為祖國,有這么璀璨的文化而驕傲,更為有幸親眼目睹而自豪此次殷墟之行,我們的收獲都是超長的頻多。當我們置身于殷墟博物館時,看到的.不只是精美藏品,還有歷史塵埃,聽到的不只是專業(yè)講解,還有心潮起伏。設計者們用獨特的心去感悟歷史,感悟藝術,作為游客的我們則聽到了來自先人的呼喚,內心不可抑制的思古幽情襲上心頭,讓人咀嚼得百味叢生。歷史與藝術的結合終究是一種絕世的驚艷,此刻,我們感覺同三千年前那個謎一樣的時代貼得很近,很近,這便是殷墟博物館最大的魅力所在!
這次旅游,我也跟著你們再一次領略了殷墟的博大魅力,用心感受了三千年前的帝都歷史。
博物館觀后感 篇12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負載著人類的未來和希望。為了豐富我們的課外生活,陶冶我們的情操,領略家鄉(xiāng)的新貌,我們去中國海洋漁業(yè)博物館參觀。一路上,大家欣賞著沿途的風景,汽車載著我們穿過一群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終于來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中國海洋漁業(yè)博物館。來到門口,解說員阿姨滿臉笑容地迎接我們。我們跟著阿姨來到了魚類廳。這里的魚多得數也數不清,一條條魚形態(tài)各異。舌鰨魚長著尖尖的腦袋,軟軟的身子,好像飄舞的彩帶,在展覽窗里擺著poss;風馳電掣的鯊魚,它張著大嘴,好像要把你吃掉,又像在向人展示它鋒利的牙齒;劍魚長頜延長,像劍一樣突出,它的.“劍”異常鋒利,因此又有“活魚雷”之稱。隨著人流,我來到了螺的展覽窗前,這里的螺稱得上稀有,聽解說員阿姨說,唐冠螺、萬寶螺、大法螺、鸚鵡螺是世界四大名螺,硨磲是雙殼類中最大的種類,一扇貝殼便可以供嬰兒做洗澡盆使用。我們又跟著解說員阿姨來到另一個展廳,這兒足足擺了兩個展廳的貝殼,總共有六排,一千多種。感覺仿佛進入了海洋的貝殼世界。一個個貝殼形態(tài)奇特、玲瓏剔透、色彩艷麗、花紋精美,把整個展廳點綴得美不勝收。有的貝殼狀如斗笠;有的呈錐狀、圓盤狀或球狀;也有的像蜘蛛、罐子……在這么多的貝殼中,我最喜歡鸚鵡螺。因為它們的外表非常美麗,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是白色。從殼的里面輻射出紅褐色的曲折條紋,很像鸚鵡的頭部,聽解說員阿姨介紹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有上億年的生活史,有“活化石”之稱。隨后我們又走進了模型船展廳,這里擺放著各種漁船模型和捕魚的工具。看著這些,我的思緒被帶到了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漁民們黑黑的皮膚,光著膀子,嘴里喊著號子在收網,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被送進了魚艙。這次參觀海洋漁業(yè)博物館,使我深深了解了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兒真是少年兒童學習知識的園地。
博物館觀后感 篇13
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參觀煤炭博物館,很早就知道西的煤是全國產量最多的省份,今天可以親眼見識一下,學習更多的知識了。
當進入第一展廳,導游阿姨給我們介紹了西省主要產煤在哪幾個地方,同時也看到了用煤堆成的旺火,也看到了許多用煤精雕刻而成的作品,每個作品生龍活虎、栩栩如生,別看全是黑色的作品,但每幅作品都有各自的特色,非常的漂亮。
在第二個展廳里全是挖煤的工具,從最早的古代到現代的挖煤工具,真是大開眼界。第三個展廳是煤的形成,為了更深的了解煤的形成,我們觀看了一部立體電影,進去前每人發(fā)了眼鏡,看到的屏幕上出現的畫面,讓我學到了許多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我還感受到親自和那些動物在一起的感覺,也感受到海洋向我撲的感覺,真好玩。
下一個展廳里導游阿姨告訴我們煤的用途,我們也看到了煤的生產過程,也看到了煤是怎么被人們所利用的,煤的用途實在多,知道現代化的.管理給我們的煤炭管理帶了許多的方便,同時也了解在井下會遇到的幾種情況,當遇到危險情況時,煤礦工人會怎么處理,會怎么和上面的人聯系。
隨后我們又到了摸擬礦井,導游阿姨給我們每人一頂安全帽,帽上還有燈,我們隨著電梯下到了了井下,井下好黑,我緊隨阿姨,生怕自己走丟,在井下我看到煤礦工人怎么挖煤,怎么運煤我們在底下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鐘,里面的設備全是現代化的,而且和煤礦井下一模一樣,阿姨講解讓我懂了許多知識。
當我們從井下出,就到了調度室,阿姨告訴我們煤炭井下情況這里全都知道,哪有情況,這里是第一時間知道的,我也看到了好幾個電視在上面,從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井下所的地方。
今天的參觀很有意思,讓我,讓爸爸媽媽都學到了許多的東西,下次我還要,更深了解煤的知識。
博物館觀后感 篇14
11月2日,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我們,在潘榮新老師的帶領下,到了東莞蠔崗遺址博物館。蠔崗遺址由于化內涵豐富,在珠三角史前考古方面具有獨特的重要性,因而被考古專家譽為“珠三角第一村”和“東莞歷史化的基石”,是目前東莞地區(qū)發(fā)現的最早的人類生活遺址。
在講解員的引領下,我們一行人進入了博物館。展館共分為三層,由時光隧道、遺址展廳、蠔崗物展廳、三江彩陶展廳及臨時展廳組成。博物館將考古發(fā)掘現場與出土物、圖片和場景復原等展示手段相結合,真實生動地再現了000多年前“蠔崗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情景和遺址發(fā)掘過程。踏上遺址展廳的透明玻璃地板時,就像身臨其境一樣,遺址那古樸而又神秘的歷史感瞬間就把人拉入了它營造的氛圍里。細細觀察那堵由蠔殼和泥土砌成的墻,雖然時間的流逝已讓它變得破碎模糊,但仍然能從中看出古時蠔崗人的建筑智慧。說起蠔,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家鄉(xiāng)潮州市里的一個鎮(zhèn)——汫洲鎮(zhèn)。汫洲臨海,盛產蠔,所以就有串蠔殼,吊蠔,載蠔殼,撬蠔,賣蠔肉,蠔肉加工包裝一條龍。在汫洲,養(yǎng)蠔是主產業(yè),余下的家家戶戶幾乎都以撬蠔賣蠔為生,連鄉(xiāng)下的街道都彌漫著海水的咸味。撬蠔后,自然留下了成千上萬的.蠔殼,村民們把蠔殼堆積在一起,慢慢地,就形成了汫洲的特色景觀“蠔殼”?粗枍忂z址,我不禁思考:汫洲會不會也有這種由蠔殼砌成的墻?會不會也存在遺址尚未被人發(fā)現?村里堆積了那么多蠔殼,如果有人能把它利用起,做成工藝品,是不是能吸引更多的人游玩,或者銷售出去,延長產業(yè)鏈?
腳步移至蠔崗物展廳,左邊是場景復原,幾個人偶生動地還原了古時人們的生活場景:鑿獨木舟、撬蠔、做飯、帶娃娃;右邊是出土物展示,樹皮衣、石拍、紅燒土、彩陶片……一物帶我們重回遠古時代,精美的樹皮衣讓人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手藝。
一個下午的游覽體驗,收獲頗多,從喧鬧的市區(qū)到幽靜的展館,遺址靜靜地處于現代樓房的中間,它就像被精心存放的寶箱,人們仔細地維護著它,當表層的細灰被拂去,箱子重新打開之際,寶箱里的財富又會把它閃耀著的光芒照進每個人的心里,讓人從心底去感受它存在的價值。
【博物館觀后感】相關文章:
中學生博物館觀后感學校博物館觀后感11-03
博物館觀后感09-15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11-23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02-25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02-03
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01-04
河北博物館的觀后感07-18
新疆博物館觀后感01-15
【合集】博物館觀后感05-22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