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記《過小年》 推薦度:
- 過小年日記 推薦度:
- 過小年日記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過小年日記范文(通用20篇)
一天將要結(jié)束了,相信你會領(lǐng)悟到不少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你所見過的日記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過小年日記范文(通用2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過小年日記 1
20xx年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也就是今年的2月11日,是傳統(tǒng)的小年,小年之所以被稱為小年,是因為在大年初一的前一周的一天要做好過年的準(zhǔn)備啦!大多數(shù)人們都要買好春聯(lián),準(zhǔn)備年貨,要干干凈凈過個好年。
今年,我來到了哈爾濱過年,2月11日,我早早地起了床,走到陽臺,只見大街上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年味”愈加濃重,小姨帶著我和弟弟來到商業(yè)中心區(qū)域,只見商業(yè)中心“人頭攢動”、“車水馬龍”,街道兩側(cè)隨處可見迎新春標(biāo)語,市民們紛紛進(jìn)入商場、超市購買年貨。哈爾濱整個城市洋溢在一派喜慶氣氛中。
逛了半天的街,我們在街邊攤上買了兩包“灶糖”,聽小姨說好像好像是把灶王的的'嘴黏上,讓他只說好話,不說壞話。聽義取意,灶糖是一種很黏的糖,我打開袋子,拿出一根,由于哈爾濱很冷,所以灶糖變得很脆,我一咬:“咔嘣”!灶糖進(jìn)入了嘴里,馬上融合了,變得很黏,而且甜極了。
回到家,外公已經(jīng)做好了一桌子讓人垂涎的飯菜,我們打開電視,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家人其樂融融。
今天,真是個不眠之夜,既幸福又開心的日子!
過小年日記 2
今年是臘月二十三,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今年是“過小年”的日子,有句俗話說道:“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家家戶戶都在準(zhǔn)備過年的物品,直到三十晚上。
今天也是祭祀灶王爺?shù)娜兆,在這一送灶神上天言好事,祭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間進(jìn)行的。膠東地區(qū)灶神畫像貼在正屋東面的鍋灶墻上,兩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對聯(lián),橫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時,擺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湯,然后燒香叩頭,把舊灶神揭下燒掉,這就是送灶王爺上天了。燒時要加一些谷草和雜糧,好給灶王喂馬。過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山東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縣、博平等地卻是婦女率兒童焚香拜奠祀灶。舊灶王燒了以后,有的`把新灶王當(dāng)時貼上,有的則到除夕再貼,所以對聯(lián)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來”的詞句。
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在過小年時祭灶了,將祭灶習(xí)俗介紹給同學(xué)們,希望同學(xué)們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更加了解。
過小年日記 3
今天是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一大早,老媽就告訴我,今天是小年。我說:“小年是不是小小的年的意思?”老媽笑著說:“不是這樣的`,小年代表新年就要開始了,人們都要開始準(zhǔn)備年貨了。今天我們就要去外婆家?guī)兔ψ鋈馔琛!?/p>
我們來到外婆家,只見外婆準(zhǔn)備了好多食材:有瘦肉、豆腐、蔥、生姜,等······外婆把生姜和蔥切得很細(xì),把這些食材放到一個大盆里,再放上面粉、胡椒,然后一邊往盆里加水,一邊用手?jǐn)嚢。等水加的差不多了,外婆就用手和面。和呀和,終于和好了,我們就開始做丸子。
老媽在碗里放了一些水,然后往水里加油,只見油都浮在水面上,老媽沾了一點(diǎn)油抹在手心,然后拿了一點(diǎn)和好的食材放在手心搓了幾下,就成了一個丸子,我也照著老媽的樣子做卻沒有老媽做的那樣圓,練習(xí)了幾個后,我也做的強(qiáng)多了。我們齊心協(xié)力把丸子做完了,外婆把做好的丸子一炸,炸好后我最先嘗了一下,啊!真香!
過小年,大人是忙碌的,小孩們是快樂的。
過小年日記 4
臘月三十一大早,我就幫姥爺貼好春聯(lián),還把“!弊值官N在門上。下午我和爸爸媽媽在太姥爺家吃的團(tuán)圓飯,好開心呀!
但讓我最開心的事,當(dāng)然是放炮啦!爸爸給我買的炮有降落傘,煙霧彈,竄天猴,小刺花炮,還有小摔炮,放炮太好玩了。爸爸拿著點(diǎn)燃的香煙來點(diǎn)燃導(dǎo)火線,我又緊張又高興地在旁邊觀看。天空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煙花。春節(jié)的晚上真是太熱鬧了!
過小年日記 5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小年,每家每戶都要放鞭炮慶小年。當(dāng)然,我家也不例外。
當(dāng)千家萬戶的鞭炮聲響起的時候,我也拿好鞭炮,把鞭炮掛在一個棍子上。要點(diǎn)火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好緊張呀。當(dāng)火已經(jīng)接近鞭炮的捻時,我的手已經(jīng)哆嗦起來了,眼睛不住地盯著火苗。
“哧”已經(jīng)點(diǎn)著了,我連忙把鞭炮扔下去,“噼里啪啦”我家的鞭炮也加入了鞭炮們震耳欲聾的`聲音中了。
在夜色中,鞭炮的亮點(diǎn)顯得分外明顯。這亮點(diǎn)一直在往上溜,我把竿子伸得更長了。啪的一聲,鞭炮炸到了竿子和鞭炮連接的地方,鞭炮立即掉了下去。炸了一會兒后,鞭炮滅了。
我摸摸額頭,啊,嚇出了一頭冷汗。
過了一會兒,又有鞭炮噼里啪啦地響起來;天空中,朵朵煙花綻開了,煙花是那么的美麗。你看那個,黃色的“花心”,綠色和紅色交替的花瓣;東邊的那個,多像一串燈籠啊,悠悠地上了高空,最后消失了;瞧那個,像不像一條魚?......
嗬,小年可真有趣呀!
過小年日記 6
臘月二十三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小年。
晚上吃完晚飯后,我們開始辭灶。媽媽拿來兩個干凈的盤子,里面放滿了辭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樣都非常精致。老爸端來了一碗米、一碗水,拿來香,把香插進(jìn)米里。老爸說,糖是給灶王爺吃的,吃了之后嘴會甜,就會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說我們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為灶王爺?shù)鸟R準(zhǔn)備的,好讓馬吃了有力氣帶灶王爺上天。我這才知道,準(zhǔn)備這些東西都是有說法的。然后,老爸拿來紙錢,燒掉之后,老爸、媽媽輪流磕了頭,媽媽還一邊說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學(xué)著媽媽的樣子虔誠地磕了幾個頭,心里想著希望我們的愿望能夠?qū)崿F(xiàn)。
周圍鄰居家辭灶的鞭炮聲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非常熱鬧。我家沒買鞭炮。老爸提議:“我們放沒有危險的煙花吧!”“好的'!蔽乙贿吀吲d地回答,一邊拿出了老爸從上海給我買得奇幻玩具燈。提前做好分工:老爸點(diǎn)火,媽媽配音,我來照出各種各樣的燈火圖案。只聽點(diǎn)火!嗤——,碰!美麗的煙花不停地變化著,有的像星星一樣在閃爍,有的像小毛蟲一樣在蠕動,有的像美麗的彩帶在飄舞,漂亮極了!我們又連續(xù)放了好多“煙花”,都那么壯觀。
在這一天,我做了許多有趣的事,讓我懂得了更多的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
過小年日記 7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 所謂“送灶”,就是把舊年的灶神神像取下來焚化,表示灶神已經(jīng)“上天言好事”去了。
祭灶的習(xí)俗表面看是人對神的敬畏,其實是人對發(fā)明火的先賢功德的感念。人們賦予灶君“司命”的職責(zé),通過一送一迎的`神圣祭祀儀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鋪張浪費(fèi),要勤儉持家,從而達(dá)到弘揚(yáng)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的目的。
祭灶吃糖瓜
“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边@是一首民歌,說的正是祭灶神,表現(xiàn)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貼灶神畫像
祭灶,其實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diǎn),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準(zhǔn)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據(jù)介紹,窗花內(nèi)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放鞭炮
中國人過節(jié)都喜歡熱熱鬧鬧的,鞭炮的聲響,可以渲染過節(jié)氣氛,但是由于空氣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讓小年賣鞭炮、放鞭炮啦。
吃餃子
北方的每個節(jié)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fēng)面”。
吃火燒
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被餃子統(tǒng)領(lǐng)了,但還有一個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大多人家自己動手,發(fā)面、炕制火燒。
在河南,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hù),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一家人熱熱鬧鬧,很有過小年的味道。
過小年日記 8
今天是小年,我們一家人去鄉(xiāng)下奶奶家過。我大約睡到了9:30,被老爸老媽強(qiáng)行拖了起來,沒辦法,時間不等人,我只好不情愿地起床穿衣服。等我吃完早飯,已經(jīng)是快十點(diǎn)半了,媽媽上午還有事,要下午才回鄉(xiāng)下,于是我和老爸就先出發(fā)了。
因為是小年夜,路上車子還挺多的,高架上還發(fā)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影響了我們的速度,到達(dá)鄉(xiāng)下時,大家已經(jīng)準(zhǔn)備要去吃飯了。我還帶了一個小包包呢,里面裝著我心愛的毽子與電腦,大家都說我好神氣。
這次的吃飯地點(diǎn)與前幾次不同,以前都是往東走,在大橋旁邊的浦東大酒店吃的,這次卻是往西走,在一家比較遠(yuǎn)的小飯館吃的,好像叫興隆飯店。雖然飯館小了一點(diǎn),但飯菜的味道還是不錯的.,比較合我胃口。飯吃到一半,我嫌鞋子不好看,纏著媽媽再給我去買一雙,最后是我和大姑媽去的。
我們來到了黃埭街上的一家鞋店,里面有好多好多漂亮的靴子,分為高跟和平跟兩類,我直徑走到平跟鞋區(qū),開始精心挑選我心愛的鞋子。可是我和大姑媽看中了好幾雙鞋子都沒有我的尺碼,不是不好看,就是賣光了,最后我們就只好買了一雙黃色的靴子,樣式挺好看的,就是顏色太怪了。鞋子還挺貴的,原價我忘記了,只知道打了5.5折還要109元,估計本來差不多要兩百塊呢。
等買好鞋子,我就來到了姐姐家玩,哥哥、姐姐都在。一個下午我就不停在玩,一會兒看看電視,一會兒玩玩平板電腦,一會兒玩玩液晶電腦,一會玩玩P.S.P。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吃晚飯的時間,我們收拾好東西就到前面去吃飯了。
晚上我就住在了鄉(xiāng)下,爸爸媽媽都去活動了,沒人管我也只好這樣,反正我明天還要下來呢!
過小年日記 9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陽歷2月4日,沒有什么不一樣,可農(nóng)厲是廿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年了,打開日歷,往后數(shù)九天,春節(jié)就來的。
小年已到,年味就漸漸的濃了,夜晚,走在大街上,道路兩旁的綠化帶上,早已掛上了美麗的燈。太陽一下山,燈就亮起來了,五顏六色的燈照亮馬路,如同白晝。晚上看燈,一定要去中心廣場,中心廣場來賞燈的人雖然很多,但你總可以找到一片清靜的地方,去看一看平時看不到的風(fēng)景。
今天上午,我和父母去超市買了點(diǎn)東西。其中就包括一個不可缺少的東西——灶糖,那為什么要吃灶糖?吃灶搪是民間每每年小年為喜慶春節(jié)拉開了序幕習(xí)俗之一,寓意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勞動人民的一種美好愿望。
買完東西,一家人也停不下來了,接著就是大掃除了,這也是小年的一個習(xí)俗——掃塵,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酒掃六閣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迎新春的'氣氛。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撥除不祥。過了小年,春節(jié)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zhǔn)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
南北方小年的時間也有差異北方地區(qū)臘月二十三是小年,而南方臘月二十四是小年,但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寓意都還是一樣的。
小年已至,年味漸濃,愿新年更好。
過小年日記 10
臘月二十三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小年。
晚上吃完晚飯后,我們開始辭灶。媽媽拿來兩個干凈的盤子,里面放滿了辭灶用的供品。有杏仁、牛皮糖、水果等,每一樣都非常精致。老爸端來了一碗米、一碗水,拿來香,把香插進(jìn)米里。老爸說,糖是給灶王爺吃的,吃了之后嘴會甜,就會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說我們家里的好事;米和水是為灶王爺?shù)鸟R準(zhǔn)備的,好讓馬吃了有力氣帶灶王爺上天。我這才知道,準(zhǔn)備這些東西都是有說法的。然后,老爸拿來紙錢,燒掉之后,老爸、媽媽輪流磕了頭,媽媽還一邊說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我也學(xué)著媽媽的樣子虔誠地磕了幾個頭,心里想著希望我們的愿望能夠?qū)崿F(xiàn)。
周圍鄰居家辭灶的鞭炮聲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非常熱鬧。我家沒買鞭炮。老爸提議:“我們放沒有危險的煙花吧!”“好的。”我一邊高興地回答,一邊拿出了老爸從上海給我買得奇幻玩具燈。提前做好分工:老爸點(diǎn)火,媽媽配音,我來照出各種各樣的燈火圖案。只聽點(diǎn)火!嗤——,碰!美麗的煙花不停地變化著,有的像星星一樣在閃爍,有的`像小毛蟲一樣在蠕動,有的像美麗的彩帶在飄舞,漂亮極了!我們又連續(xù)放了好多“煙花”,都那么壯觀。
在這一天,我做了許多有趣的事,讓我懂得了更多的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
過小年日記 11
今天是小年,爸爸從學(xué)校接我回來去上寫作課,我興奮的走時了教室。
我坐下的時候,心想:“今天老師發(fā)灶糖,真開心!鄙险n了,教師給我們講了小年的來歷,傳說小年,即每年農(nóng)歷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爺?shù)墓?jié)日。它是整個春節(jié)慶;顒拥拈_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xí)俗,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xí)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shè)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fù)責(zé)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hù)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shè)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shù)纳裣瘛]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
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jiān)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lián),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yīng)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yùn)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shù)膮R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guān)系。有的地方,還將糖涂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涂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shù)淖,讓他別說壞話。
過小年日記 1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小年,我一大早就起床了,因為到了祭祀的日子了。
吃完早飯,姥姥領(lǐng)著我上街買麻糖去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路人都有一袋麻糖在手里。我問姥姥:“為什么要吃麻糖呢?”姥姥告訴我,是用來祭灶的。“是不是灶王爺?”我迫不及待地問。奶奶笑著告訴我,是的。
回到家中姥姥讓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給我們講起了祭灶的故事。
從前有個人,他做灶的技藝十分高超,人們稱特為灶王。有一天,灶王突然病倒了。他的'弟弟便想和父母分家。后來弟弟知道錯了,向父母承認(rèn)了錯誤,并把哥哥的畫像貼在門口。有一天玉皇大帝把灶王的魂魄帶上天去,并封他為灶王爺。
于是,灶王爺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每家人的行為與品德。人們每年這一天,都要祭奠灶王爺讓他上天后在玉帝面前說些好話,來年有個好收成。
聽完故事,我才知道了過小年的含義是祭奠灶王爺。于是,我們懷著一顆對灶王祭奠的心,把麻糖放在了他的排位前……
到了夜晚,我聽見樓下傳來一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這如同雷鳴般的炮聲,又使我聯(lián)想起了灶王爺。
也許是出于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吧!我相信,在這個愉悅的生活環(huán)境中,人們會繼續(xù)把洋溢著喜慶氣氛的節(jié)日色彩傳給下一代。讓他們生活在擁有豐富的知識,與飽含著夢想的想象力之中。
過小年日記 13
小年的那一天,我們家門口掛起了大紅燈籠,貼上了對聯(lián),放起了鞭炮。
媽媽說要給大家做麻花兒吃。我爭著搶著說:“我也要幫忙,我也要幫忙。”于是。我給媽媽打起了下手。
媽媽告訴我,首先做麻花兒要把面切成一塊兒,一塊兒的長條,然后把其余的面放在鍋子里拿一條出來,切成很多個小長條,揉成細(xì)長細(xì)長的面,然后把兩頭并在一起捏住,讓麻花兒擰緊,最后那么一擰就完成了。
說干就干,我先拿起鋒利的刀子,把面切成一塊兒,一塊兒的長條。然后拿出一塊面,把這塊面切成很多個小長條。我把面搓的又又細(xì)又長后,把兩頭捏緊。開始擰麻花兒,最后又那么一擰,哎呀,我做的好丑。我又開始做下一根,照著先前的方式,也好丑。
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我的麻花兒終于變漂亮了,我的手腳開始加快了。很快就擰了三大盤。
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我的麻花兒終于變漂亮了,我的手腳開始加快了。很快就擰了三大盤。開始炸麻花兒,在鍋底倒上一些油,油紅了,我照著媽媽說的一根一根把麻花兒丟在鍋里,用筷子迅速的翻轉(zhuǎn)著,不一會兒麻花兒便被我炸成金黃色的了。一根一根看著好好吃,看的我口水直流,我趕緊拿起一根要品嘗品嘗自己炸的麻花兒,嗯,還不錯。
大家吃了都贊不絕口,我的心里得意極了。媽媽卻說:“沒有我你是做不出來這些麻花兒的!蔽艺f:“好好好,多虧了有這么一個好老師。”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美好的一天,從今天開始!
過小年日記 14
在南方,過小年很講究,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家家祭灶王,吃餃子等,我的家鄉(xiāng)在江蘇省丹陽市,在丹陽祭灶王也最重要。
在小年的早晨,大人們忙著做飯,待客,而我則是吃喝玩樂,到了晚上,家家就開始祭灶王,爸爸媽媽把碗給刷了之后,放到了柜子里,就開始打掃廚房,把廚房的各個角落都不放過,放鹽罐的后面等地方都打掃得一塵不染,干干凈凈,又拖又掃,又抹又擦,鍋被洗得發(fā)亮,地被掃得干干凈凈,碗都被刷的沒有一點(diǎn)臟點(diǎn),爸爸媽媽打掃完之后,就輪到請下灶王的舊像,再把灶王像送進(jìn)灶囊時,媽媽都會給我講灶王的傳說,因為它的傳說非常有趣,在不同的'地方,連灶王奶奶都被傳了出來,真是“十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
灶王,是被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fù)責(zé)管理人間各家的灶火,他作為一家的保護(hù)神而受到崇拜,灶王像上大都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jiān)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王的地位,兩旁貼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lián),請他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神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被請到家中,以保佑和監(jiān)察的名義,到了臘月二十四日灶王爺便要升 天,去向玉皇大帝報告家中好事和壞事,送灶王儀式,簡稱“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的匯報要讓這戶人家得到吉兇禍福。
這就是我們南方祭灶王的風(fēng)俗,既能聽傳說,又能吃好吃的,豈不優(yōu)哉游哉。
過小年日記 15
今天是1月14日過小年。媽媽準(zhǔn)備包餃子吃,我也跑過來幫忙,我們?nèi)胰诉^得很愉快!
從超市買回的餃子皮,媽媽調(diào)配好餃子餡,開始包飯子了,這次媽媽調(diào)的是蕎菜肉餡,薺菜放得多,所以素餡太散很不好捏攏餃子皮。
剛開始我手里拿著餃子皮,餡不是放多就是放少,多了不斷漏出餡子,少了餃子皮包得又太厚了,一邊包還得一邊找餡子,真是讓我手忙腳亂,大冬天還冒汗,我估摸著是急得滿頭大汗。
很快媽媽就包完了一盤餃子,我再看看自己的盤里,零零落落包好了幾個歪瓜裂棗,形狀各樣的餃子。臉上不知何時也變成了大花貓,逗得媽媽哈哈大笑!
我找媽媽理論,為什么我包不好,心里很委屈。媽媽安慰我,拿出神器。示范一遍給我看,果然在神器的助力下,我逐漸熟練,包餃子的速度也快了,不一會就包了半盤子,而且包得像模像樣,跟買的差不多,當(dāng)然沒有神器幫忙,我也做不到啊!
包餃子的.工作結(jié)束,肚子也餓得咕咕叫。馬上煮餃子,媽媽在廚房里忙碌著。餃子在滾燙的鍋里煮著,之前我那幾個歪瓜裂棗的餃子在鍋里突然炸開,餡子、皮子分了家,散在鍋里到處滾動,變成了面皮青菜湯。媽媽哭笑不得,不過味道還是不錯的。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美滋滋在歡聲笑語中度過小年,別有一番年味。
過小年日記 16
今天是農(nóng)歷臘月廿三,是過小年、祭灶神的日子,這一天灶王爺要返回天庭匯報民情。
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下凡間掌管人間頭等大事——吃喝的,俗話說:天大地大吃飯最大,所以灶王爺是一位很重要的神仙,被人們尊稱為“一家之主”,他還負(fù)責(zé)保佑平安、觀察民情。到了年末,他就要把人們一年的工作、生活、表現(xiàn)向玉皇大帝祥細(xì)匯報,訴說這家的悲歡離合,讓玉帝決定來年對人們進(jìn)行賞罰。
民間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祭灶的民謠和諺語,如:“廿三祭灶官、廿四掃房子、廿五做豆腐、廿六蒸饅頭、廿七殺只雞、廿八殺只鴨、廿九喝喜酒、三十包餃子”。灶王爺會“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祭灶,全家都到”,在祭灶時,全家要團(tuán)聚。在祭灶時每個人都要吃一顆芝麻糖,預(yù)示下一年甜甜蜜蜜,還要把糖煮化摸在灶神的嘴上,這樣他就會為我們多言好話,下一年我們將大富大貴、平平安安。
瞧!夜幕降臨,在爆竹聲中祭灶的活動慢慢拉開了序幕,老爸先把舊的灶神像揭下來,虔誠的用火焚燒,送灶王爺升到天庭。又把新灶神像粘在神位處,給灶王準(zhǔn)備好下一年的新衣。老爸又把糖餅、芝麻糖等早已預(yù)備的供品供上,燒了三柱香,我們每個人都默默的許下了自己的愿望,然后,每人吃一根芝麻糖。甜甜的芝麻糖吃進(jìn)嘴里,芝麻的`香味和糖的甜味直沁肺腑,從嘴里甜到了心里……
今年的小年過的甜甜蜜蜜、快快樂樂,明年我家肯定會紅紅火火。
過小年日記 17
日出又日落,一天又一天,時光飛逝,轉(zhuǎn)眼之間,小年已在我的千呼萬盼中緩緩而來。
天剛蒙蒙亮,我就在母親的催促下起了床。一股噴香的美味飄來,不禁令我垂涎欲滴。順著香味,我走進(jìn)了廚房。只見爸爸揮舞著揮舞著炒勺,使出渾身解數(shù),做我們喜歡的菜肴。媽媽遞給我一塊抹布,毫無疑問,又要接受重任了。我和姐姐接過抹布,認(rèn)真地擦起了地。一會兒,奶奶回來了。拎著大包小包的年貨,還有一包我喜歡的麥芽糖。這沉甸甸的東西,使我的心在小年里活躍起來。
一家人爬高上低,擦墻洗地,忙碌了一整天。我盡管累得腰酸背痛,但是看著窗明幾凈的`屋子。心里也是滿是歡喜。夜幕降臨時分,最重要的祭灶開始了。
爸爸拿出麥芽糖,畢恭畢敬地走到供桌前,雙手捧上了麥芽糖,還擺上了姥姥親手制作做的糖火燒。“吃糖有害牙齒。”天真的我擠出一句話。媽媽輕輕地戳了我一下,示意安靜。只見爸爸把香點(diǎn)著,小心翼翼地插進(jìn)一個放米的碗里,然后雙手合在一起,放在胸前,虔誠地向灶王爺深深地三鞠躬,一邊鞠躬,嘴里還一邊念念有詞,“上天言好事,下宮降吉祥。”等香燃燒完以后,祭灶習(xí)俗就圓滿結(jié)束了。爸爸將麥芽糖塞在我手里,我也不推辭,狼吞虎咽地吃了。
小年好、掃房好、制造好、麥芽糖好、最最幸福的是一家人團(tuán)聚。一切都是一個好的開始。
過小年日記 18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是傳統(tǒng)的小年。這一天,民間有很多的習(xí)俗,如:祭拜灶王爺、除塵、寫對聯(lián)、貼窗花……
臘月二十三一大早,奶奶就把一天的活做了具體的安排。
吃過早飯,奶奶就馬不停蹄的開始打掃衛(wèi)生。掃地、拖地、清理沙發(fā)底下等“死角”、擦窗戶、打掃廚房……半天過后,家里已經(jīng)變得一塵不染了,我脫口而出:“家里怎么一下子好像變大了呀!”“對呀,衛(wèi)生就是個魔術(shù)師,打掃打掃能讓原來的地方變寬敞、變明亮!”奶奶神秘地說。
稍作休息后,奶奶又忙活著祭灶神。奶奶說:“灶神是一家之主,掌管著一家的飯香和來年的`運(yùn)勢,要虔誠地祭拜一下!彼贸銮耙惶炀蜏(zhǔn)備好的祭品:坨坨饃、灶糖、各式水果等,整齊的擺放在灶臺上供灶神享用。我有點(diǎn)疑惑——這灶神真能給我們帶來好運(yùn)嗎?哈哈,我明白了,這就是神奇的傳統(tǒng)文化!
下午,奶奶帶我和弟弟上街采購年貨。大街上可真熱鬧!賣對聯(lián)和大紅燈籠的隨處可見。走一段路就會有一個爺爺擺一張桌子,手握一支毛筆在全神貫注地寫對聯(lián)。記得媽媽說過,這種手寫的對聯(lián)是原創(chuàng)的,是最珍貴的!
我大步流星的往家走去,我要趁著寒假,堅持練習(xí)毛筆字,以后過年的時候,能為親朋好友寫對聯(lián),也許還能像老爺爺一樣擺一張桌子,為大家免費(fèi)寫春聯(lián)呢!
過小年日記 19
今天是小年,我正在家里吃著年糕,突然心產(chǎn)好奇:小年這個節(jié)日是怎么來的?還有那些別的習(xí)俗嗎?
我懷著好奇心查上了百度,但結(jié)果卻和我想的不一樣:小年竟不是個節(jié)日,并且日子也不同!這更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小年不是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那又是個啥呢?我一定要查清楚!
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zhǔn)備年貨、掃塵、祭灶等,做這些大家都為了干干凈凈過個年。表達(dá)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在眾多習(xí)俗中,我較為感興趣的就是祭灶。因為我還沒聽說過祭拜“廚房之神”的日子,想了解一下該干什么。
祭灶,是小年這一天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diǎn),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幅新的灶王像。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了許多食物,其中還有為灶王升 天的坐騎備料。這個灶神難道很厲害嗎?對他也太好了吧!
我又查了一下小年的'來歷,才恍然大悟:相傳小年是祭拜灶王爺?shù)娜兆。在小年這天,灶王爺要上天去和玉帝回報人們的情況,來讓玉帝賞罰。人們?yōu)榱俗约翰皇芰P,就要祭拜灶王爺。這便是小年的由來。我想:原來祭灶時做那么多都是為了不受罰。
沒想到小年是個祭拜灶王爺?shù)娜兆,我真是長見識了!
過小年日記 20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過小年是吃水餃、吃糖瓜的日子。
今天,我正做著作業(yè),看見爸爸出門買了一個糖瓜回來,我興奮地大叫一聲,跑去湊熱鬧。只見糖瓜又胖又圓,活像個大娃娃。糖瓜上粘著好多白芝麻,多得跟天上的星星一樣數(shù)不清。大糖瓜硬邦邦的,爸爸使出吃奶的用手掰,大糖瓜紋絲不動。爸爸拿它沒辦法只好用刀砍。嘻嘻,永不服輸?shù)拇筇枪稀伴_花”了,濺了零零散散的一桌子,爸爸把它們盛到碗里。我可忍不住了,眼疾手快地抓起一塊塞在嘴里,細(xì)細(xì)品嘗。嗯,味道不錯,甜甜的黏黏的,百吃不厭。
接下來當(dāng)然是大掃除了,因為要打掃整個屋子,很累的所以我也動身加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勞動中。爸爸踩著凳子擦窗戶,奶奶當(dāng)爸爸的`助手。爸爸打掃衛(wèi)生間、臥室、陽臺等地方。媽媽則負(fù)責(zé)拖地、擦桌子等。我呢,一會兒跑去幫媽媽掃地,一會兒跑去給爸爸遞抹布,一會兒又給爸爸倒好備用的清水。一家人忙的滿頭大汗,不亦樂乎。
大約過了兩三個小時,家里徹底變樣了,煥然一新。窗戶擦得亮亮的,不仔細(xì)看還以為沒裝玻璃呢。所有的物品擺放的整整齊齊,有條不紊。地面一塵不染,都能倒映出人影來,簡直就是四星級賓館。
到了晚上,香噴噴的餃子上桌了。勞動了一天后,一家人吃著冒著熱氣的餃子,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
小年雖然不像新年那樣熱鬧,但也別有一番韻味。我喜歡過小年。
【過小年日記】相關(guān)文章:
日記《過小年》01-16
過小年日記(精選32篇)02-04
過小年日記四篇09-20
【精選】過小年日記3篇02-15
【精選】過小年日記四篇02-17
過小年日記集錦5篇11-17
過小年日記匯總五篇08-22
【精華】過小年日記3篇05-10
【精華】過小年日記4篇11-03
過小年日記(通用29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