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教學反思(通用14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如何把日記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日記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記教學反思1
朗讀本課,要重點領會作者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并對日記的內(nèi)容和寫法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1.自由朗讀。抓住“‘我’做了一個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悟。先比較這兩則日記有什么相同點?夢中情景有什么不同?讀第一則日記,要注意指導點撥學生,因為“我”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心里埋怨媽媽,因而要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最后一段朗讀的難度較大,要多指導。并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么?讀第二則日記,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什么?同時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3.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nèi)容上和情感態(tài)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后來“我”為什么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4.教師出示日記格式,并啟發(fā)學生: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日記教學反思2
《日記兩則》一課生字較多,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然后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接著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齊讀生字詞,小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讀錯及記字方法。這樣學生從個體自學課文,讀準字音,到同桌互相檢查生字讀音,再到小組的學習,一步步的主動自學課文,這正體現(xiàn)新課標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也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上的主人。在小組合作中,我改變以往的做法,實行輪流坐莊,定期輪換小組組長,使每位小組成員都能過把癮,都能亮亮相,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我又推出“小組連坐”的管理方式,小組能否得到小標簽,取決于小組每個成員的表現(xiàn),不再是個人的行為。實行后效果不錯,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很強,學習合作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
雖然小組“樹”上結出了合作“果”,但我認為合作不僅僅是課內(nèi)的事,課外呢,下課鈴響之后呢,是不是就沒有合作。我想這也是我們以后要做的。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日記,課后我讓每個學生都寫了一篇日記,效果不錯。寫日記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經(jīng)常寫日記,要寫出帶有自己思想感情的日記,日記不能說假話,說空話,要說真話,說實話。要通過自己的筆寫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寫下來,久而久之,就能積累許多有趣而生動的寫作素材。
日記教學反思3
《日記兩則》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日記體的習作范文。讀了能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筆法記錄生活,使他們把記錄生活的沖動化為自己的行動。課文是一篇以“夢”為主線,以“助人為樂”為教育思想的課文。 本課在朗讀指導上我注意了如下幾點:
1.引導學生感受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感同身受。因為本篇課文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緊密,尤其是第一則日記,幾乎每一名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生活體會,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這一步,朗讀指導就會事半功倍。學生的朗讀無非就是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生活感受!
2. 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準確地體會和感受課文言語的豐富內(nèi)涵。如,第一則日記中的“一定”“迫不及待”是理解全篇日記的關鍵,作者做夢時的幸福感和對媽媽給自己買裙子的自信就是通過“一定”表達的,后來小作者的失望和對媽媽沒有給自己買白紗裙子的埋怨也是由這個詞鋪墊和襯托的?梢哉f理解了“一定”一詞在這里的作用,就理解了第一則日記小作者的心情。所以說,引導學生準確地體會和感受課文言語的豐富內(nèi)涵,對朗讀指導、對語感的培養(yǎng)都會起到重要作用。
通過這堂課的評課,可以說受益匪淺。我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優(yōu)點,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不斷吸取別人的經(jīng)驗。積累自己的經(jīng)驗,提高語文教學的能力。
日記教學反思4
《日記兩則》是一片以“夢”為主線,以“助人為樂”為教育思想的課文。課文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緊密,尤其是第一則日記,幾乎每一名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生活體會,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于是,我著重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感同身受。
理解日記內(nèi)容的過程,既是學生體會關愛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教師應以朗讀,聽讀,評價的方式去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學生自己寫的日記也許有不少問題,或許標點不正確,或許有錯別字,或許掉字,或許加字,但肯定有值得贊賞的地方。教師要在學生初學寫日記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保護好學生學寫日記的興趣。
結合我們今年開學初就開始練習日記,對日記我沒有給以嚴格要求,而是以激發(fā)學生寫日記興趣為主,每次日記進行點評,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并且在每次評點日記中學生對日記要求和格式也慢慢有了很好的領悟,所以在上這節(jié)課時比較輕松,學生能很好的掌握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和要點。
日記教學反思5
今天將日記兩則結束,課堂伊始,以自己做過的夢來進入這一課。孩子們的興致還是很高的,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日記兩則。學生讀全文說說自已的體會及問題。讀第一篇日記時,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夢中的美,同時注意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但是讓學生說話練得太多,時間沒把握好。
如:羨慕、迫不及待等并通過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指導朗讀,F(xiàn)實中對媽媽做法的不理解,所以認為媽媽很小氣,在這里我先引著學生順著小作者的思路讀,體會小作者從高興——生氣——不高興的'心情。先不以自已的認識去分析,當學生把第一篇日記讀得十分符合人物時,我問:小作者對自已媽媽這樣做很不理解,那你的認為呢?你認為他的媽媽到底小氣嗎?再默讀課文思考。結果學生就開始了分析,有認為她媽媽舍得買那么多書給她,并也買了裙子給她,只是和她要的不一樣罷了,說明她媽媽還是很關心她的等等,學生的意見也還真多。
后一則日記,主要解決剛才的問題:阿英是誰?她在哪里?媽媽為什么要給她也買一份禮物?最后這個小女孩為什么又不要那條白紗裙了呢?經(jīng)過讀思結合學生理解得算是透的了,于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反復讀,并結合理解讀出不同的語氣。小作者的心情也高興了。
日記教學反思6
本課是湖南美術出版社五年級上冊第五課的繪畫課,是以造型表現(xiàn)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程,以學習繪畫中的人物動態(tài)的基本知識為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借助周末生活的情境設置中引導學生掌握人物動態(tài)表現(xiàn)的基本方法,并有意識地用這一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購所想,傳遞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周末生活的繪畫中,人物的動態(tài)表現(xiàn)是難點,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作品欣賞,配合簡筆畫的人物動態(tài)圖例解析等,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課程中自己的體驗,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我主要從一下幾點談談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些體會反思:
1、情境設置:上課前,我通過交流學生從家中帶來的周末生活的圖片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介紹照片所反映的周末快樂生活,并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周末中喜歡開展的活動及所經(jīng)歷的或看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2、講授新課:畫人物動態(tài)是本課學生需掌握的知識技能內(nèi)容,也是本課的學習難點。在教學中,我通過學生帶來的照片及教材中的圖片、范作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周末中喜歡開展的活動及所經(jīng)歷的或看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談談自己的感受。提示學生帶問題觀察,明確學習任務:如圖片、作品中表現(xiàn)的是什么事情?相關人物的動作有什么不同?具體到人物的站、坐、蹲等不同動作所產(chǎn)生的不同姿勢變化。學生在表現(xiàn)人物動態(tài)時,困難最大的是坐或蹲的不同動作表現(xiàn)。
3、人物動態(tài)分析:我通過簡筆畫游戲,讓學生了解人物的結構的組成,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容易了解人物的動態(tài)變化基本原理,借助簡筆畫不失為一種化難為易的好辦法?头藢W生的為難情緒,但是后面的畫面分析沒有讓學生自主分析探究,主要還是設計時候欠缺考慮,今后要多在這方面努力探求,提高課堂效率。
4、交流感受,自主表現(xiàn):雖然有了之前的分析探究基礎,但是學生對人物
動態(tài)繪畫表現(xiàn)還不是很熟練,通過看多媒體欣賞讓學生盡可能的了解人物動態(tài),并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模仿表現(xiàn),探索發(fā)現(xiàn)。首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身體動作體驗來尋求動態(tài)表現(xiàn),同學雙人合作進行,互相交流、觀察表現(xiàn),激發(fā)了學習美術的興趣。于是,我適時提出問題:如果我們也來把自己周末里美好時光記錄下來,一定非常有意義!播放音樂,學生創(chuàng)作實踐中體驗著學習的樂趣。 在作品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人物動態(tài)比較僵硬、畫面不夠飽滿,因此教師指導方面還應該多加引導。
看到孩子們的快樂,我感受到了寓教于樂的喜悅。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努力用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于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藝術去表現(xiàn)他們內(nèi)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在美術課堂教學這條道路中,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會繼續(xù)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zhì),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認真上好每堂美術課。
日記教學反思7
畫人物動態(tài)是本課學生需掌握的知識技能內(nèi)容,也是本課的學習難點。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我設計了如下流程:情境設置——嘗試體驗——自主探究一一提供指導一一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一一交流評價的學習途徑。
在教學中,我通過學生帶來的照片及教材中的圖片、范作來引導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帶著問題觀察,明確學習任務:如圖片、作品中表現(xiàn)的是什么事情?相關人物的動作有什么不同?具體到人物的站、坐、蹲等不同動作所產(chǎn)生的不同姿勢變化。學生在表現(xiàn)人物動態(tài)時,困難最大的是坐或蹲的不同動作表現(xiàn)。教材中編排的范作提供了人物動態(tài)示意圖。通過教材范作,我組織引導學生探尋人物不同動態(tài)的表現(xiàn)方法,將作品對照簡筆畫的示意圖,學生首先了解人物的結構可分別理解為頭部、胸部、髖部及四肢幾部分組成,也就了解了人物動態(tài)變化的基本原理,即人體各關節(jié)部位的活動產(chǎn)生多種動態(tài)。
在此基礎上我趁熱打鐵擺出一個跑步的姿勢讓學生以簡筆單線畫出動態(tài),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給了學生實踐的機會,也便于教師了解學情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當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作業(yè)人體比例失調(diào),重心不穩(wěn)時,通過板書直觀講解示范幫助學生理解人物動態(tài)表現(xiàn)的合理性,如跑的動態(tài)是身體前傾,兩臂前后分開,雙腿邁開的弧度越大則速度越快。最后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更多的人物動態(tài)表現(xiàn)方法,讓學生掌握了人物動態(tài)變化的規(guī)律,學到了化難為易的動態(tài)表現(xiàn)方法,在嘗試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中,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身體動作體驗來尋求動態(tài)的表現(xiàn),同學雙人合作進行,相互交流、觀察表現(xiàn),效果較好。
日記教學反思8
生活是色彩斑斕的,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寫真,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隨時注意生活積累,隨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學生想寫啥就寫啥,愛寫啥就寫啥。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筆、樂于表達的好習慣;另一方面,通過生活寫真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看法,釋放自己真實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說真話,表真情”的習慣。這是學生應該具有的良好的習作習慣,也是我們習作教學的目的。
接手這一岔學生一年多了。每次看日記我都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寫雪景,有的學生寫晚霞,有的學生寫下棋,文筆之流利,語言之優(yōu)美,讓人一看就不是他自己的水平。我吃驚于這么多學生不自己寫日記,什么時候起他們一寫日記就是抄襲呢?我認為抄別人的東西可能有點“積累”的作用,但學生不經(jīng)過自己動腦,不親手動筆寫,習作水平是不會提高的。
所以,我就在班上讀了幾篇學生自己寫的日記,大力表揚這些學生留心生活,寫自己真實的生活,是生活的有心人,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讓抄襲的學生通過具體的例子知道怎樣寫日記,并告訴學生抄襲他人的習作是不可取的。
幾次訓練以后,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已經(jīng)不再抄日記了,盡管他們寫的語言樸實,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那么多優(yōu)美的句子,但日記是自己寫的,有自己的真實情感,他們在練筆當中收獲到自己的東西。
我相信經(jīng)過這樣反復的訓練,學生慢慢地會自己寫話的。那樣,他們參與生活的熱情會更高,在體驗生活、表達生活中學作文、用作文,會讓每個學生愛上作文,會寫作文,寫出貼近生活和充滿真情的習作來。
日記教學反思9
《給蠶寶寶記日記》是蘇教版四(下)第二單元《養(yǎng)蠶》中的第二課。在發(fā)蠶給學生之前,我就要求學生利用網(wǎng)絡、課外書及身邊曾有養(yǎng)蠶經(jīng)驗的人,收集有關蠶的資料,以引起學生和家長的關注。于是,我的身邊,經(jīng)常會有學生跟著問:“老師,什么時候發(fā)蠶呀!我知道了蠶的……”
學生對我國養(yǎng)蠶的歷史已經(jīng)有了一些了解,大部分學生知道我國有“絲綢之國”之稱,蠶繭是由蠶吐絲結成的。對于“蠶為什么要蛻皮?”“蠶繭里有什么?”、“飛蛾從哪來?”等等的問題也有一些了解。
在本課教學中,要求學生將用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親自去實踐、親自去觀察、測量、記錄、討論、交流。在飼養(yǎng)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養(yǎng)蠶和蠶變態(tài)等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發(fā)展研究興趣和能力的過程。以達到《課程標準》中制定的“珍愛小動物,主動接近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薄ⅰ澳軌蛲ㄟ^圖畫和文字表達,交流關于蟻蠶的觀察結果!薄俺浞煮w驗養(yǎng)蠶所帶來的樂趣”等目標。
在上課時,我以引領式“問題”的方法,以“學生為科學學習的主體”基本理念。把教學內(nèi)容分成了三大部分:一、引導學生提出想知道的問題;二、蠶卵是什么樣的;三、蟻蠶是什么樣的。教材沒有對這三塊內(nèi)容進行詳細地描述,而是把養(yǎng)蠶作為學生探究的提綱,空間完全是開放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交流,認識蠶的生活。
我從朋友家?guī)Щ叵佇Q,學生得知消息后,更是盼望著上科學課。在課堂上,先引導學生觀察蠶卵和蟻蠶,并歸納出,養(yǎng)蠶必須準備的物品及家長同意書,以備下一節(jié)課領養(yǎng)蠶用。一節(jié)課很快就結束了,讓學生演“主角”,學生快樂,教師也體會的了,課標的真正目的。
通過課外延伸的養(yǎng)蠶活動,使學生不僅能養(yǎng)好蠶,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做中學”,以達到讓學生親身體驗,親身經(jīng)歷蠶的生長過程,使學生懂得珍愛生命;同時將長時間對蠶的觀察結果以寫或畫、拍照、等方式記錄下來,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毅力,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勇氣、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日記教學反思10
對于學生們來說,蠶是他們最容易親近的小生命,也是他們?nèi)菀罪曫B(yǎng)的小動物,更是能使他們著迷的奇妙的小動物;所以很喜歡這項科學飼養(yǎng)活動積極主動投入其中?茖W養(yǎng)蠶活動有助于孩子思維的開發(fā)引導,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素質(zhì)提升。
下面是一個孩子的養(yǎng)蠶日記,從字里行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在面對一個生命變化時清晰的思維方式:充滿欣喜和愉悅,既敏捷而有序,又全面而嚴謹!靶Q已經(jīng)一動不動,也不吃東西了,它把頭昂的高高的,我以為它快不行了,就急忙去問老師,老師笑笑告訴我:不要緊,這是蠶要脫衣服哩!哦,原來是要蛻皮了……過了一會,蠶寶寶有了動靜,它的頭先脫,接著身子變長(其實后半部分是舊皮)身體慢慢地左右搖晃著從舊皮里鉆出來,最后尾巴甩了一下,把皮給甩開了,它蛻皮的時候也把嘴殼給蛻下了!
多么仔細而又清晰的記載啊,不知不覺中孩子獲得了科學的思維教育三、獲取科學養(yǎng)蠶方法
養(yǎng)蠶活動的開展有益于培養(yǎng)孩子的仁愛之心,盡責之德,感激之情,有益于兒童道德的養(yǎng)成,培育君子人格,在親自動手參與實踐,團隊協(xié)作,互助互動的交流活動中,兒童不僅對科學活動越來越喜歡,養(yǎng)蠶的技術越來越精熟,熱愛科學的情感越來越強烈,他們在親近生命中了解了生命、感受了生命、體驗了生命、也更加珍愛生命,認識到了責任的重要,他們懂得了自律、自強、自信、自愛,學會了謙虛,學會了感激,學會了與人共處.
日記教學反思11
1、這一課應該是建立在養(yǎng)蠶的基礎之上,在學生養(yǎng)蠶后,認真觀察蠶的生活狀況,然后記下這些日記,但事實上,一般學生養(yǎng)蠶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所以記日記也就無從談起,好在課本上提供了三篇日記,在上課時可以指導學生觀察這三篇日記,這樣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2、在關于蠶卵那部分內(nèi)容時,日記中所記的與學生上一課的感受不完全一樣。
3、蠶蛻皮那部分,課本中有一幅圖,應該充分利用,通過那幅圖可以知道,蠶蛻皮是從頭部開始的,其次蛻皮后的蠶比原來的蠶大,我覺得這是對蠶蛻皮原因的一種暗示,由是可以推斷出蠶蛻皮的原因,我在課堂上跟學生打了一個比方,就好比人換衣服,一般情況下是衣服嫌小了才換,這一點蠶也是如此,舊“衣服”使它們沒法進一步生長,所以得換去“衣服”。
4、在這一過程中,要聯(lián)系學生二年級的課文《蠶姑娘》,通過對那篇課文的回憶,可以讓他們有一種親切感,我在課堂上談到這篇課文時,學生還有些好奇,心中可能在想,我怎么知道那篇課文的,可能在他們心中,也是一種隔行如隔山的觀念在作怪吧。
5、蠶蛻皮的時候人是不能“幫助”它蛻皮的,我化用了一個成語,叫“助蠶為樂”,其實那既不是“助”,蠶也不樂。我原以為蠶化蛹時也不能幫它,并且也跟學生那樣說了,但課后看資料時卻發(fā)現(xiàn)是可以的,我估計效果差些,這跟醫(yī)院婦產(chǎn)科搞的剖腹產(chǎn)有相似之處。
6、這一課中,前面的內(nèi)容有日記支撐,可惜后面沒有,如果在蠶蛹與蠶蛾也用些日記,估計可能更好些。
日記教學反思12
課文第四單元是讓寫觀察日記,怎么引導學生寫呢?學生一般會無話可說,有的觀察得很不仔細,寫起來也是寥寥幾筆。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我提前布置學生在家里養(yǎng)豆子和大蒜,并讓學生仔細觀察,過兩天寫一篇觀察日記。為了便于孩子觀察大蒜的生長,我讓學生帶了兩頭大蒜,放到教室里,和學生一起觀察。
星期一,學生們很興奮,向我說著他們大蒜的成長。我讀了幾篇比較好的觀察日記,讓學生一起觀察教室里的大蒜,告訴學生怎樣才能把習作寫具體生動,并讓學生繼續(xù)觀察,過兩天再寫一篇觀察日記。這樣子,學生一共寫了三篇日記。最后,我讓學生把這三篇日記整合成一篇寫在大作文本上。引導學生每篇日記之間可以用“過了幾天”作為日記與日記之間的連接。
本來以為學生把三篇日記連起來會寫好多,但有的同學偷懶,只摘抄了一篇。有的學生很認真,寫了兩三張。有的同學能夠把觀察到的情況寫具體生動形象了。有的同學寫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對植物的變化著墨很少。這提醒我,要在講課的過程中,加強仿寫訓練和一些片段描寫。
日記教學反思13
本單元寫作是觀察日記,要求圍繞觀察對象進行連續(xù)觀察,用觀察日記記錄自己的收獲。本單元的的課文《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都體現(xiàn)了連續(xù)細致的觀察,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也掌握了觀察方法。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jīng)學習過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本次習作是在此要求上進一步提升的。
為了本次習作,從十一假期開始就著手準備,十一假期的作業(yè)就讓學生在家水培大蒜,并以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分別從形狀、顏色、形態(tài)幾個方面來記錄,為觀察日記做準備。
當講到習作時,同學們把自己的水培大蒜帶到了學校,更加直觀的觀察。講解習作格式、引導學生寫出作文提綱,明確習作要求,要寫出大蒜在觀察中的變化。觀察記錄卡中沒有明顯變化或者重復的地方就刪掉,不體現(xiàn)在習作中。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觀察時看到大蒜不同的變化有什么樣的心情,無論是培育成功還是培育失敗想必心情都是不同的。讓他把這種心情寫在觀察日記中,這也是觀察的一部分。
最后給學生梳理寫作思路,觀察日記的格式是先寫日期再寫正文,為了讓別人清楚觀察的過程也要交代必要的觀察時間,最后用剛才、之前、然后等表示時間的詞語把觀察過程銜接起來,這樣觀察日記就形成了。
日記教學反思14
本課以造型表現(xiàn)為主,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以學習繪畫中人物動態(tài)的基本知識作為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根據(jù)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我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先激情導入在游戲體驗,欣賞探索提供指導到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最后交流評價。上課前,我通過交流學生從家中帶來的周末生活的圖片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介紹照片所反映的周末快樂生活,并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周末中喜歡開展的活動及所經(jīng)歷的或看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畫人物動態(tài)是本課學生需掌握的知識技能內(nèi)容,也是本課的學習難點。在教學中,我通過學生帶來的照片及教材中的圖片、范作來引導學生欣賞、觀察,我還提示學生帶問題觀察,明確學習任務:如圖片、作品中表現(xiàn)的是什么事情?相關人物的動作有什么不同?具體到人物的站、坐、蹲等不同動作所產(chǎn)生的不同姿勢變化。
畫人物動態(tài)是本課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內(nèi)容。也是本課的難點,我通過小游戲畫簡筆畫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人物的結構可分別理解為頭部胸部髖部及四肢。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容易了解人物的動態(tài)變化基本原理,借助簡筆畫不失為一種化難為易的好辦法?头藢W生的為難情緒,但是后面的畫面分析沒有讓學生自主分析探究,未能體現(xiàn)生本教育,雖然與時間有關,但是主要還是設計時候欠缺考慮,今后要多在這方面努力探求,提高課堂效率。
【日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日記》教學反思10-27
小學教學反思日記10-16
日記兩則教學反思11-23
小學教學反思日記記錄10-18
《觀察日記》課堂教學反思01-26
幼兒園教學反思日記10-21
音樂教學反思日記(精選20篇)02-22
《松鼠日記》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19
數(shù)學反思日記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