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謹防五種“陷阱”合同
謹防五種“陷阱”合同
常見的“合同陷阱”主要有五種:
口頭合同——一些用人單位與求職者就責、權、利達成口頭約定,并不簽訂書面正式文本。一些求職心切、涉世未深的大學畢業(yè)生極易相信用人單位種種“許諾”。其實,這種口頭“合同”是最靠不住的,一有“風吹草動”,這些口頭許諾就會化為泡影。
格式合同——用人單位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guī)定和勞動部門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印好的聘用合同。從表面上看,這種合同似乎無可挑剔,可是具體條款卻表述含糊,甚至有多種解釋,一旦發(fā)生勞務糾紛,用人方總會按照“合同”為自己辯護,最終吃虧的還是應聘者。
單方合同——一些用人單位利用應聘者求職心切的心理,只約定應聘方有哪些義務,違反約定要承擔怎樣的責任,毀約要交納違約金等,而合同上關于應聘者的權利幾乎一字不提。如果簽訂這樣的合同,無疑是將自己送上“案板”,任用人單位“宰割”。
生死合同——一些危險行業(yè)用人單位為逃避應該承擔的責任,常常在簽訂合同時,要求應聘方接受合同中的“生死協議”,即一旦發(fā)生意外,企業(yè)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果簽訂這種合同,真的發(fā)生意外事故后,恐怕交涉起來會有更多的麻煩。
“兩張皮”合同——有些用人單位懾于有關部門的監(jiān)督檢查,往往與應聘者簽訂兩份合同,一份合同用來應付勞動部門的檢查,另一份合同才是雙方真正履行的合同,而這份合同,是不能暴露在陽光之下的。遇到這種情況,應聘者一定要當心,認真對比兩份合同的異同,防止陷入只有利于用人單位而侵犯自己合法權益的不平等合同陷阱。
合同是維護雙方合法權益的武器。一旦掉進合同陷阱,求職者的合法權益便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求職者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再簽。
【謹防五種“陷阱”合同】相關文章:
節(jié)后求職謹防陷阱11-10
求職心切謹防“押金陷阱”_求職陷阱11-29
大學生謹防合同陷阱02-21
找工作謹防求職陷阱11-10
節(jié)后求職謹防“招聘陷阱”02-17
校園招聘應謹防的招聘陷阱02-19
求職謹防四類陷阱11-07
謹防用人單位設置就業(yè)陷阱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