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人故事:唐古拉山上一棵邦達草
在日常的學習中,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還在為沒有系統(tǒng)的知識點而發(fā)愁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故事:唐古拉山上一棵邦達草,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名人故事:唐古拉山上一棵邦達草
與冰峰雪嶺為伍,與寒風缺氧做伴。優(yōu)秀共產黨員、原青海省沱沱河氣象站站長王永福,長期在全國海拔最高的探空站默默奉獻,及時、準確地為國家收集了無數(shù)個珍貴的氣象數(shù)據(jù),用世界屋脊的氣象數(shù)據(jù)寫出了自己燦爛的人生。
3月的長江源頭沱沱河畔狂風呼嘯、雪花飄揚。36歲的王永福清晨從格爾木市出發(fā),行車5個小時才到達這里。這一次,他是來幫助沱沱河氣象站籌備國家氣候觀象臺的工作。這里,曾是王永福默默奉獻了12年的地方。
1992年,王永福從青海省氣象學校畢業(yè),主動要求到氣候條件十分惡劣的沱沱河氣象站工作。沱沱河氣象站地處可可西里無人區(qū)南緣的長江源頭沱沱河畔,這里海拔4534米,高寒缺氧,作為全球氣象資料交換站和全國海拔最高的探空站,氣象站擔負著為國家準確、及時收集第一手氣象資料的重任。
曾經(jīng)與王永福共事6年的同事張延輝說:“當時這里的條件特別差,吃水要到河里去砸冰,用電每天也只有兩三個小時。我剛來到這里時正好人員緊缺,當時王永福已經(jīng)連續(xù)18個月沒回過家了,頭發(fā)長得都披到肩膀了!
沱沱河氣象站氣候條件嚴酷,冬天的大風時常將地面風向標上的風杯吹掉。同事史正;貞,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王永福總是不怕勞苦,爬上10多米高的桿子將風杯重新安置好。在零下30攝氏度的寒夜里,他手上的皮膚經(jīng)常會被鐵桿凍傷。對此,王永福毫無怨言。2001年,王永福以優(yōu)秀的工作業(yè)績被任命為沱沱河氣象站站長。
不斷學習是王永福一直堅持的原則。近些年來,隨著氣象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一批先進的設備和觀測系統(tǒng)相繼在各個氣象站投入使用。作為一名中專畢業(yè)生,王永福深感自己所學的知識不足,因此他為自己和全站職工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并通過集中學習、跟班實習、個別輔導和專人帶班等形式,把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氣象站的同事們。
2003年12月,王永福服從組織的安排,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小灶火氣象站工作。小灶火氣象站屬于國家二類艱苦站,從格爾木市區(qū)行車4個小時才能到達。在這艱苦而又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王永福帶領同志們冒著嚴寒、頂著風沙、守著寂寞,毫無怨言地為氣象事業(yè)的發(fā)展默默奉獻著青春。
十幾年來,無論是在沱沱河氣象站,還是在小灶火氣象站,王永福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比他早來的同事,也送走了比他晚來的年輕同事,成了站上工齡最長的“元老”。
名人故事:唐古拉山上一棵邦達草
故事構想
在遙遠而高聳的唐古拉山脈,那里空氣稀薄,氣候惡劣,是地球上環(huán)境最為嚴酷的地方之一。就在這片看似生命禁區(qū)的土地上,生長著一種不起眼的植物——邦達草。它的根系深深地扎入石縫之中,以驚人的毅力吸取著微薄的水分和營養(yǎng),頑強地在風雪中挺立。
這棵邦達草的故事,可以象征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人們。比如,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歷史上或現(xiàn)代的許多名人,他們面對生活的重重困難,如同那棵在極端環(huán)境下生存的邦達草一樣,展現(xiàn)出非凡的韌性和生命力。
名人聯(lián)想
史蒂芬·霍金:他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盡管身患漸凍癥,幾乎全身癱瘓,卻依然憑借驚人的意志力和智慧,在宇宙學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
海倫·凱勒:失明又失聰?shù)乃,沒有被命運的不幸擊垮,通過不懈努力,學會了讀書、寫字,并成為了一位激勵無數(shù)人的作家和演說家。
杰克·馬(馬云):阿里巴巴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早期經(jīng)歷了多次創(chuàng)業(yè)失敗,但他從未放棄,最終打造出了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帝國,其堅持不懈的精神如同唐古拉山上的邦達草,頑強生長。
【名人故事:唐古拉山上一棵邦達草】相關文章:
名人達·芬奇求職故事11-03
達.芬奇的求職信名人故事11-09
勵志故事:別被一棵草絆倒12-13
邦達公司畢業(yè)生實習報告11-27
柏邦妮的故事10-11
達貝妮創(chuàng)業(yè)故事11-18
上海程邦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畢業(yè)實習報告04-04
名人資料名人故事02-16
經(jīng)典名人故事11-14
名人的故事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