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_国产91高跟丝袜_99精品视频99_三级真人片在线观看

中外名人發(fā)明故事

時間:2024-07-09 18:11:43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外名人發(fā)明故事

  造紙術

中外名人發(fā)明故事

  公元105年,東漢時期的宦官蔡倫,他看到寫字用的簡牘太笨重,絹帛太昂貴,而當時已有的麻紙又不適宜于寫字,就下決心一定要造出一種既便宜又便于寫字的紙來。蔡倫先仔細研究了前人造紙的經驗,知道了制造麻紙的原理就是把麻纖維搗爛,壓成薄片。因為工藝很簡單,造出來的紙就很粗糙。于是,經過不停的試驗與改進,蔡倫用破布、破魚網、樹皮、麻頭等作為原料,其中加入帶腐蝕性的石灰等東西,搗爛了做成紙漿,兌上水調稀,然后放在一個大木槽里,用細簾子去撈那浮在上面較細的紙漿。等細簾子結了一層薄薄而又均勻的紙漿以后,把它晾干,揭下來就成了一張潔白細膩的紙。這樣蔡倫改進造紙術的試驗終于成功了,造出了便于寫字用的紙。這時候是漢和帝元興元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受到漢和帝贊譽,造紙術于是廣為天下所知。

  火藥的發(fā)明

  隋朝初年,有位名叫杜子春的人去深山尋訪一位煉丹的道士朋友。因為兩人談得十分投機,不知不覺天色已晚,這里山高林密,人跡罕至。朋友便讓杜子春在自己的煉丹房里住宿,并告誡他不要亂動房里的東西。山里氣溫很低,杜子春睡到半夜,突然被一陣寒風給吹醒了。他便拾了些枯枝、樹葉堆在一起,生火來取暖。不料,他在添加柴火時,不小心碰到了身旁幾個裝有硝石、硫磺等藥物的缽罐,藥物一下子濺到火堆里,只聽“轟”的一聲,沖出一股火焰。頓時火焰沖天,火柱直穿屋頂。不一會兒,整棟房子都被燒成了灰燼。杜子春雖然跑了出來,僥幸逃得了性命?伤幌肫鹉抢徆拗小皶鸬乃帯,心中仍然害怕不已。后來,人們便把這些“會著火的藥”叫著“火藥”。

  指南針

  相傳黃帝曾與蚩尤進行過幾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蚩尤銅頭鐵額,神勇無比,而且還會使用妖術。同黃帝作戰(zhàn)時,蚩尤降下漫天大霧,黃帝的軍隊都失去了方向,危急關頭,在仙女的幫助之下,黃帝制造出了指南車,借助于指南車,黃帝率領軍隊沖出了重重迷霧的阻擋,最終打敗了蚩尤,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如果說黃帝的故事還只是傳說,那么至遲在戰(zhàn)國時,智慧的華夏民族就制造出了最初的指南針——司南。司南是用天然磁石雕琢而成,樣子像一把勺子,底部圓滑,可以放置在平滑的“地盤”中自由旋轉。地盤的形狀為方形,也叫羅經盤,一共24個方向。使用的時候,先把“地盤”放置平穩(wěn),把司南放在上面,輕輕一撥,司南就轉動起來,等停下來的時候勺頭指向的就是北方,勺柄指向的就是南方。

  印刷術

  平民出身的畢升用膠泥制字,把膠泥做成四方長柱體,一面刻上單字,再用火燒硬,使之成為陶質,一個字為一個印。排版時先預備一塊鐵板,鐵板上放松香、蠟、紙灰等的混合物,鐵板四周圍著一個鐵框,在鐵框內擺滿要印的字印,擺滿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將混合物熔化,與活字塊結為一體,趁熱用平板在活字上壓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進行印刷。用這種方法,印二、三本談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數(shù)多了,幾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為了提高效率常用兩塊鐵板,一塊印刷,一塊排字。印完一塊,另一塊又排好了,這樣交替使用,效率很高。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個印,以備一版內有重復時使用。沒有準備的生僻字,則臨時刻出,用草木火馬上燒成。從印板上拆下來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內,外面貼上按韻分類的標簽,以備檢索。畢升起初用木料作活字,實驗發(fā)現(xiàn)木紋疏密不一,遇水后易膨漲變形,與粘藥固結后不易去下,才改用膠泥。這就是最早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

  四大發(fā)明文學常識

  造紙術

  西漢初年我國發(fā)明了造紙術。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漢景帝時的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稱“蔡侯紙”。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瓊愑胁艑W,盡心敦慎,數(shù)犯嚴顏,匡弼得失。……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后漢書·蔡倫傳》

  印刷術

  隋唐時出現(xiàn)了雕版印刷。11世紀初,北宋平民畢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發(fā)明早四個多世紀。東傳朝鮮、日本,西傳埃及、歐洲,印刷術的發(fā)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保存,是一個重大貢獻。

  宋元時期,我國已有套色印刷技術。山西應縣木塔內,發(fā)現(xiàn)了遼代的紅、黃、藍三色佛像版畫,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我國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

  《夢溪筆談》中關于畢升的記載

  轉輪排字(元朝科學家王楨發(fā)明轉輪排字盤。排版時,只要轉動放活字的輪盤,就可以揀出要用的字)

  (畢升的活字印刷)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沈括《夢溪筆談》

  火藥

  我國古代煉丹家發(fā)明,唐中期書籍記載了制成火藥的方法。唐末運用于軍事。南宋時發(fā)明“突火槍”,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鹚幍陌l(fā)明和傳播,改變了中世紀的戰(zhàn)爭模式,是軍事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

  指南針

  戰(zhàn)國時人們制作出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用磁石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針。北宋指南針運用于航海。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指南針的發(fā)明和傳播,為歐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外國科學家名人故事

  巴斯德

  法國 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巴斯德熱衷于搞實驗,在生活上總是顛三倒四,起居失常,人們稱它為瘋子!隘傋印卑退沟陆Y婚那天,家里賓客盈門。新娘瑪麗小姐在父母的陪同下早早來到舉行婚禮的教堂。當牧師宣布儀式開始后,大家的眼光都閃出個問號,怎么不見新郎的影子呢?

  人們四下尋找,都失望而歸。瑪麗小姐受到這樣的冷遇,傷心地哭起來。最后還是巴斯德的一位好朋友在實驗室里找到了他。原來巴斯的正在進行一項實驗,朋友問他:“喂,難道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

  巴斯德回答道:“絕對沒有忘,先生?墒俏也荒苤袛辔业膶嶒,你看,他就要成功了!边@樣,一直到實驗結束,他才跑者感到結婚大廳,甚至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旣愋〗汶m然感到傷心,但他不正是因為愛慕巴斯德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才決心嫁給他的嗎?所以他原諒了自己的丈夫。

  愛因斯坦

  有一天明文全球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回家時,邊走邊想問題,不知不覺走道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當?shù)匕l(fā)現(xiàn)自己迷了路時,想問別人,卻偏偏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幸好他還記得他的辦公室的電話號碼,就往辦公室打了一個電話,他怕秘書笑話,就假裝別人詢問:“請問,愛因斯坦的家住在哪里?”秘書沒有聽出是愛因斯坦的聲音,就說:“對不起,愛因斯坦博士不愿別人打擾他,他的家庭地址是不能奉告的!边@時愛因斯坦不得不說:“我就是愛因斯坦呀!彼脑捠姑貢蟪砸惑@。

  無獨有偶。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也發(fā)生過類似的事。

  巴爾扎克常常外出散步。有一次他怕有人找他,臨出門時在大門上寫上了幾個字:“巴爾扎克先生不在家,請來訪者下午來!

  他一邊散步一邊構思小說,幾個小時后他餓了,就開始往家里走,突然發(fā)現(xiàn)大門上的字,他十分遺憾的嘆了一口氣說:“原來巴爾扎克先生不在家呀!闭f完他掉頭又往回走,繼續(xù)構思他的小說。

  一個是大科學家,一個是大文學家,為什么有時連自己家也不知道呢?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并不奇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一個人嫉妒迷戀于某件事時,在他的腦部神經中樞產生了一個極大的興奮點,其他的一切都暫時被抑制住了。他此時已進入忘我的境地,除了它所思考的問題,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他們暫時忘記自己的家庭住址是完全可能的。他們的這種‘迷戀’狀態(tài),正是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達到高峰的體現(xiàn)。

  貝爾

  貝爾,就是發(fā)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制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任務電報,并萌發(fā)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面對面的交談。于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任務電報機,一個偶然發(fā)生的事故啟發(fā)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fā)生了振動。

  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fā)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 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后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

  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fā)生同樣的振動,發(fā)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制成了電話機。

  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這里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fā)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

  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xiāng)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今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xiàn)實。

  世界史上偉大的發(fā)明

  1、印刷術,時間:開始于15世紀30年代。有人將印刷術的發(fā)明稱為“知識開始自由復制并快速展示生命力”的轉折點。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開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fā)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并且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后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chuàng)造了條件。

  2、電的發(fā)現(xiàn):開始于19世紀末。電的出現(xiàn)催生了電燈以及接下來的第4、9、16、24、28、44、45號發(fā)明的出現(xiàn),成為了現(xiàn)代生活的基礎。

  3、盤尼西林(青霉素):青霉素于1928年被發(fā)明。盤尼西林是第一種能夠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1941年前后,英國牛津大學的理學家霍華德·弗洛里與生物化學家錢恩實現(xiàn)了對青霉素的分離與純化,并發(fā)現(xiàn)其對傳染病的療效,弗萊明、弗洛里、錢恩三人因此共同獲得1945年諾貝爾獎。

  4、半導體電子設備:開始于20世紀中葉。這些設備是現(xiàn)代虛擬世界的物質基礎。

  半導體電子設備,即為利用半導體元件制造的電氣設備。所謂半導體,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于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材料。半導體在收音機、電視機以及測溫上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二極管就是采用半導體制作的器件。半導體是指一種導電性可受控制,范圍可從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材料。

  5、光學鏡片:時間開始于13世紀。據史料記載,羅馬人擁有玻璃工業(yè)。但經過幾個世紀之后,人們才發(fā)明眼鏡。眼鏡的發(fā)明大大提高了人類的集體智慧并最終導致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出現(xiàn)。

  歷史上,最初用于制造鏡頭的玻璃,是普通窗戶玻璃或酒瓶上的疙瘩,形狀類似"冠",皇冠玻璃或冕牌玻璃的名稱由此得名。當時,玻璃極不均勻,且多泡沫。除了冕牌玻璃外還有另一種含鉛量較多的燧石玻璃。

【中外名人發(fā)明故事】相關文章:

中外名人故事02-14

中外名人成才故事09-18

中外名人勵志故事11-10

經典中外名人勵志故事04-30

中外名人勵志故事04-05

中外名人成長的故事02-21

中外名人讀書故事05-07

(精)中外名人故事11-03

中外名人故事通用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