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的作者阿來推薦書單
阿來是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史上最年輕獲獎者,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協(xié)主席,兼任中國作協(xié)第八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團委員。下文是勵志網(wǎng)整理收集的塵埃落定的作者阿來推薦書單,供大家參考。
阿來書單
《非洲的笑聲》
([英]多麗絲·萊辛)
2007諾貝爾文學獎英國作家多麗絲·萊辛,在這本書中追憶了她對津巴布韋的四次故鄉(xiāng)尋根之旅訪問:1982年、1988年、1989年、1992年。她言辭犀利地敘述了津巴布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叢林中野生動物的銳減到社會的腐敗,從疾病的擴散到貧困農(nóng)民集體合作項目的成功……萊辛以銳利的目光洞察當?shù)厝藗兩畹钠毡闋顩r,把種種斗爭描寫成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并使我們從中看到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矛盾與沖突。她通過直接語言材料、敘述片段的拼接、第一人稱敘述者的隱退等藝術手法顛覆了傳統(tǒng)游記體小說的寫作方式,筆墨均衡的書寫每一個旅行者遇見的人物的言論主張或者生活方式,以此傳達出萊辛對人類的生存和命運的關注。
《大河灣》
([英] V·S·奈保爾)
“殖民者走了。國家獨立了。薩林姆千里迢迢跑來到大河灣上的小鎮(zhèn),在這里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和接觸到的每一顆塵埃上,都似乎散發(fā)著夢想和未來的芬芳。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朝這里奔來,都像那滿河的水葫蘆朝小鎮(zhèn)漫卷而來。水葫蘆開著紫色的花,默默無語。但眨眼之間,薩林姆發(fā)現(xiàn)繁榮里總透著無邊倉皇,無論他怎么掙扎,他永遠是一個兩手空空的異鄉(xiāng)人,他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可以回去的地方。只有水葫蘆依舊在黑色的大河上默默無語。”這是奈保爾繼《自由國度》之后的第二部非洲題材的小說。以后殖民時代動亂的非洲國家為背景,用一個在非洲謀生的印度裔雜貨店主的口吻、用平靜的語調(diào),說出了人們不想看到、不愿承認、更不敢說出口的真實:殖民地獨立之后,非洲人民所遭受的災難遠遠超過殖民地期間。他們在掙脫了部落的枷鎖和殖民者統(tǒng)治后,卻無法進入現(xiàn)代人的生活;社會沒有秩序,動蕩不安;形成了一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既無規(guī)矩、更無法律的混亂局面。印度裔英語文學家、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奈保爾,1932年出生在中美洲特立尼達島上的一個印度婆羅門家庭,后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文學,開創(chuàng)了英語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維度,關于身份的焦慮和心靈的飄零貫穿其寫作人生。“世界如其所是。那些無足輕重的人,那些聽任自己變得無足輕重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位置。”
《陳寅恪的最后20年》
(陸鍵東)
這本書最早于1996年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很快在全國讀書界引發(fā)了“陳寅恪熱”,并帶出許多話題,如關于傳統(tǒng)文化、人文精神、學人風骨,此書遂成為90年代的“標志性讀物”之一,而一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亦被廣為傳頌。這本書表面上看是一本人物傳記,但是也可以作為一本歷史著作來讀。在這本書里,作者誠然是在試圖還原一位大師在特殊年代里的悲劇結局,但他卻有意無意地展現(xiàn)了一副知識分子的眾生相。通過作者的記錄,我們才得以知道陳寅恪作為一位“教授中的教授”所具有的強烈文化磁場,正是他的學識和品格,令他在晚年那段孤寂的歲月中依然吸引著眾多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這樣來看,《陳寅恪的最后20年》或許也可以被作為是一部中國當代史著作來讀。
《馬幫旅行》
([美]埃德加·斯諾)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西方傳教士的進入,云南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一角,各國學者、記者接踵而至,或調(diào)查研究,或探訪旅行。探訪旅行者中就有青年的斯諾。1931年,他由越南,進河口,經(jīng)昆明,過大理,出騰沖,到緬甸,隨馬幫探訪旅行過程中,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于是用冷峻目光審視之后,以隨筆《馬幫旅行》客觀地將云南獨特的風光、民風、民俗、民情作了歷史性的“定格”。
提起斯諾,人們會首先想到他的《西行漫記》,其實他還到云南探訪,寫下彌足珍貴的《馬幫旅行》。讀這本書,仿佛穿越時間隧道,漫游于70余年前的云南。自然風光是那樣的優(yōu)美,“四周是茂密的森林”,“森林沿山坡而下,一直延伸到河邊”,“也有的時候,在道路兩邊,幾英里長的范圍之內(nèi),全都是茶花,或數(shù)不清品種的大杜鵑,開著一大片淡紫色或白色的花朵”,“還有盛開的野梅花,它們一片片地生長在小山坡上,在風中就像一條條游絲,風靜時又像朵朵嬌美的紅云”。山間有馬幫行進的羊腸小道,并不時傳來馬幫的鈴聲和馬馱的嘎吱聲。斯諾本身為新聞工作者,觀察事物的視角和對細節(jié)的敏感度,都贏于一般人。
《被遺忘的王國:麗江1941-1949》
([俄]顧彼得)
半個多世紀前,俄國人顧彼得來到麗江,圣潔的雪山,洶涌的大江,險峻的峽谷,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寬闊的壩子,深深打動了俄國人顧彼得。他稱之為“被遺忘的王國”。他在書中較翔實地描述了20世紀40年代或更早期的麗江風情。舉凡民族、宗教、節(jié)日以及文化藝術等方面無所不包,是一本不可多得亦可算為最早的麗江風情錄。
顧彼得,1901年出生于俄國,1941年到云南麗江,1949年離開,在麗江共停留的近九年時間里,他生活在麗江當?shù)厝酥,并很好地融入他們,以一個旁觀者但又不止于旁觀者的角度和深度介紹麗江那時的民俗,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不是一個外國人淺嘗輒止的好奇和旁觀,而是一個學者對麗江當?shù)厣贁?shù)民族和納西族文化在精深考量和研究后的心血之作。文字涉獵角度極廣,單單是作為一段歷史時期的完整切片,已經(jīng)具有寶貴的活化石的作用。
《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
([美]約瑟夫·洛克)
作者在這本書中全面論述了滇川地區(qū)納西族的歷史、地理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作者不僅旁征博引大量的中國歷史資料、外文資料和地方口碑傳說,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實地考察了幾乎滇川地區(qū)納西族所有居住區(qū)域的山山水水,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這本書可以說是將史料和實地考察密切結合而寫出的一本實證民族史地杰作,更是“一本周詳、準確論述西南各民族尤其是納西民族史地、文化的力作。
塵埃落定的作者阿來簡介
阿來,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馬爾康縣,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史上最年輕獲獎者,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協(xié)主席,兼任中國作協(xié)第八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團委員。
從1994年《塵埃落定》寫出至1998年出版期間,阿來由阿壩州一家雜志轉輾到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由編輯到總編輯社長,《科幻世界》在阿來手里由一本雜志變?yōu)槲辶N,成為世界上發(fā)行量最大的科幻類雜志。數(shù)百萬讀者期待讀到阿來新作。
塵埃落定簡介 (阿來所著小說)
《塵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來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xiàn)實生活格格不入,但卻有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并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說展現(xiàn)了獨特的藏族風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2000年《塵埃落定》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塵埃落定的作者阿來推薦書單】相關文章:
心理學推薦書單12-05
心理學入門書單推薦06-28
心理學入門書單06-28
小學必讀名著書單02-16
新課標必讀名著書單12-27
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推薦10本書單08-10
2017年最新財商理財入門書單10-29
《塵埃落定》的讀后感范文500字05-31
《塵埃落定》的讀后感范文1000字05-31
2017年世界讀書日推薦書單「班主任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