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緒論
1、 教育學:(中大00,上海師大03、04,四川04,南師大02,交大02研)
就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廣泛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之中。人們?yōu)榱擞行У剡M行教育工作,需要對它進行研究,總結教育經驗,認識教育規(guī)律。教育學就是通過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
2、 教育規(guī)律:(華南師大02,武大03研)
所謂規(guī)律,它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物內在的本質性的聯系及其發(fā)展變化的必然趨勢。教育規(guī)律就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具有本質性的聯系,以及教育發(fā)展變化的必然趨勢。教育學的任務,就是依照教育的邏輯層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種規(guī)律(包括宏觀的和微觀的),并在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基礎上,闡明教育工作的原則、方法和組織形式等問題,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上和方法上的依據。
3、 教育學與教育方針政策的不同?
教育學的任務在于揭示教育規(guī)律,教育方針政策是人們根據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來的,它是人們主觀意志的體現。作為一種正確的教育方針政策,它是依據科學的教育理論和當時的現實狀況和需要制訂出來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盡管如此,教育方針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規(guī)律,卻不能代替教育規(guī)律。人們只能認識教育規(guī)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規(guī)律。教育規(guī)律與教育方針政策絕不等同的。因此,教育學雖然也要闡明一些教育方針政策的問題,但是,教育的方針政策并不是教育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和最終依據。如果把闡發(fā)、論證教育的方針政策作為教育學的主要任務,就會忽略對教育規(guī)律的探討,舍本逐末,最終導致按主觀意志辦教育的錯誤。
4、 教育學與教育經驗匯編的不同?
教育經驗匯編多為教育實踐經驗的匯集,它們還只是表面的、局部的、個別的具體經驗,尚未揭示出教育規(guī)律。當然,教育學不能離開教育的實際經驗,經驗之中有規(guī)律,我們應當重視教育經驗,將教育的實踐經驗提高到理論高度,從教育經驗中總結出教育規(guī)律,以豐富和發(fā)展教育學。但是,如果把教育學變成教育經驗匯編,僅僅滿足與教育經驗的介紹,那就會否定教育學是一門科學,這也是錯誤的。
5、教育學的產生與發(fā)展:(發(fā)展歷程)(西南師大03、04研)
(1)教育學的萌芽階段。(自奴隸社會初期開始,在中國經歷了三四千年。代表著作包括《論語》、《學記》,其中《學記》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西方最早的教育學專著是古羅馬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所有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屬論文的形式,停留在經驗的描述,缺乏科學的理論分析,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因而只可以說是教育學的萌芽或雛形。)
(2)教育學的獨立形態(tài)階段。(自17世紀開始,1623年英國學者培根首次將教育學劃分為一門獨立學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被認為是最早的具有比較完整體系的教育學著作,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1806年發(fā)表的《普通教育學》被認為是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教育學著作,標志著教育學已經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這一階段中,教育學已經具有獨立的形態(tài),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教育問題的論述,逐漸從現象的描述過渡到理論的說明,重視教育要適應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和天性,開始運用心理學的知識來論述教育學問題。但由于歷史局限性,教育理論還未達到真正科學化的地步。)
(3)教育學的發(fā)展多樣化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心理學等經驗學科逐漸興起,這些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對教育學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自19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育學,其中最著名和影響較大的有:1861年英國斯賓塞的《教育論》,20世紀初以德國梅伊曼和拉伊為代表的“實驗教育學”,美國實用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等。杜威的教育學說,使西方教育學出現了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學派和以杜威為代表的“現代教育”學派的對立局面。20世紀以來,蘇聯和我國的教育家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現代教育問題進行研究,出現了一些很有影響的著作,有蘇聯凱洛夫的《教育學》,我國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等。)
(4)教育學的理論深化階段。(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智力開發(fā)和運用成為提高生產效率和發(fā)展經濟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圍的新的教育的改革,促進了教育學的發(fā)展,教育學在理論上日益深化,在內容方面也更加豐富。代表著作有美國布盧姆的《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fā)展》,蘇聯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馬克思主義教育原理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學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
總之,教育學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源”與“流”的關系問題。教育學發(fā)展的“源”在教育實踐。教育實踐不僅是教育理論的源泉,而且是檢驗教育理論正確與否的標準。教育學是在實踐和理論相互作用、不斷反復中螺旋式上升和發(fā)展著的。
6、怎樣運用歷史法、調查法、實驗法去研究教育問題?
常用教育學的研究方法就是“你掉屎桶”→歷史法,調查法、實驗法、統計法。你掉進屎桶就知道方法了。
(1)歷史法:就是要從事物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去進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實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
歷史法的研究步驟:①史料的搜集②對史料的鑒別③對史料進行分類
運用歷史法研究教育問題時要注意:①要堅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對教育問題的研究應當與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經濟、哲學、倫理思想等聯系起,全面地去進行考察與分析。②要把歷史分析和階級分析結合起來。③要正確處理批判與繼承的關系。
(2)調查法:就是通過調查了解教育情況、研究教育問題的基本方法。
教育調查分為:全面調查、重點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
調查法工作步驟:①確定好調查的目的②選擇適當的調查對象③擬定調查提綱④計劃好調查步驟和方法。
經常采用的調查的方法:觀察、談話、問卷
(3)實驗法:一般是自然實驗法即在教育活動的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的實驗,不是在專門的實驗室里進行的實驗,可以叫教育實驗法:是研究者根據對改善教育問題的設想,創(chuàng)設某種環(huán)境,控制一定條件,所進行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