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內(nèi)部分為太湖片(北部吳語,包括蘇南、上海及浙江湖州、嘉興、杭州、紹興、寧波一帶,以上海話或蘇州話為代表)、臺州片(浙江臺州一帶)、婺州片(浙江金華一帶)、處衢片(浙江衢州、麗水一帶)、甌江片(浙江溫州一帶)、宣州片(安徽南部部分地區(qū))。其中安徽西南部和浙江西部受贛方言影響,浙江南部保留了較多古代百越語特征,以至不能和作為典型吳語的太湖片吳語通話。
吳語主要特點為:
1.保留古漢語全清、次清、全濁聲母三分,其中全濁聲母一般讀作濁音,如大多數(shù)地點古端、透、定三母讀/t/、/th/、/d/。大多數(shù)地點古三個鼻音韻尾合并為一個(一般為-ng);為了適應(yīng)吳語快語速的需要,三個入聲韻尾亦合并為一個喉塞音。
2.保留古漢語平仄音韻。保留全部入聲。
3.聲調(diào)按清濁分為兩組,一般有七到八個,八聲為: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但上海市區(qū)只有六個。
4.吳語具有漢語中獨一無二的廣式連續(xù)變調(diào)系統(tǒng)。形象地說,在講吳語的時候,一句話,或者一個短語,只有第一個字是保持了其原本的聲調(diào),后面的字,根據(jù)第一個字的聲調(diào)(甚至在不少時候,首字也要發(fā)生聲調(diào)變化),以及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改變了聲調(diào)的高低和走向,稱作變調(diào)。這種變調(diào)是廣泛存在的,即變調(diào)可能超越了句子、短語或者詞匯等語音單位而存在,所以稱為廣式連續(xù)變調(diào)。同時,這種變調(diào)是有傾向性的,即將原先不平整的聲調(diào),變成平整的,而且同時以詞、短語為單位,加強了詞里面的字,或者短語 里面的字之間的聯(lián)系關(guān)系,使得看上去像一個整體,所以又被非正式地稱為連讀變調(diào)。
5、保留古漢語尖團分化音。如:箭zian—劍、清cing—輕、小siao—曉、西—希、錫—吸、相siang—香、酒ziu精zing—久經(jīng),每對讀音都不同,前者為尖音、后者為團音。“西-希、錫-吸”四字為四個不同音,分別為si/xi/sieh/x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