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旦的發(fā)展史介紹
關于元旦的發(fā)展:元旦發(fā)展史
元旦,也被稱為“新年”或“新歷年”,是指公歷的1月1日。但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節(jié)”,也就是農(nóng)歷新年。
元旦是很多國家的法定假日;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元旦均為法定假日;中國大陸及臺灣均作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習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種方式互相祝福,賀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漢語“元旦”涵義:“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即早晨天明的時間,也通常包含一天之意。因此“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第一天。民國以前,元旦即現(xiàn)在的春節(jié)。
歷史上,中國各個朝代對“元旦”說法不一致
夏代為正月初一(夏歷1月1日)
商代為十二月初一(12月1日)
周代為十一月初一(11月1日)
秦王朝時期為十月初一(10月1日)(參見農(nóng)歷#夏歷、殷歷和周歷的分別
漢朝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創(chuàng)立了“太初歷”,定正月初一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nóng)時;從公歷,所以便統(tǒng)計”,定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而以公歷1月1日為新年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名為“元旦”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宋〕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旦”一詞來源古代,非指公歷新年,而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亦即春節(jié)。宋吳自牧《夢梁錄》中《正月》開篇話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薄霸币辉~最早出現(xiàn)于《晉書》:“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等詩文中。元旦古稱元日、元正、元長、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從古到今,歷代詩人都為元旦抒情作詩,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元旦的發(fā)展史介紹】相關文章:
魏晉玄學發(fā)展史05-09
建筑材料的發(fā)展史論文02-23
我愛你漢字手抄報:漢字發(fā)展史07-01
中西方歌劇的發(fā)展史及其問題比較03-23
元旦手抄報之中國的元旦介紹06-20
元旦的征文12-15
元旦手抄報:元旦的歷史07-04
元旦手抄報-元旦詩詞06-20
元旦手抄報內(nèi)容:古代的元旦07-04
元旦手抄詩歌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