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_国产91高跟丝袜_99精品视频99_三级真人片在线观看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4-11-22 18:29:47 曉璇 初中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

  孫權勸學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中的一段。講述三國東吳名將呂蒙聽從其主孫權的勸告而讀書學習的歷史故事。被選入語文教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翻譯:

  當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xiàn)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鉆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鉆精通。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于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后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于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shù)日后,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么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后告別而去。

  注釋:

  1.此文選自《資治通鑒》卷六十六,文題為后人所加。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吳國的創(chuàng)建者,黃龍元年(222)稱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yè)(如今在江蘇南京),229年稱帝。

  2.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3.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

  4.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東漢末孫權手下的將領。

  5.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

  6.當涂:當?shù)溃敊。當:掌管,主持!巴俊蓖ā巴尽,道路,仕途?/p>

  7.掌事:掌管政事。

  8.辭:推托、推辭。

  9.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10.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治,研究。經,指《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等書籍。

  11.博士:古代專門掌管經學傳授的學官。

  12.邪(yé):后寫作“耶”,語氣詞,表示反問或疑問的語氣。

  13.但:只,僅。

  14.涉獵:粗略地閱讀。

  15.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16.耳:語氣詞,表示限止語氣,罷了。

  17.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18.就學:指從事學習。就:動詞表趨向,從事,進入。

  19.及:到了……的時候。

  20.尋陽: 縣名,在今湖北黃梅西南。

  21.者:用在時間詞后面,不譯。

  22.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23.非復:不再是。復:再,又。

  24.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呂蒙。吳下,指吳縣,如今江蘇蘇州。阿蒙,呂蒙的小名,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F(xiàn)指才識尚淺的人。

  25.士別三日: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幾”。士:積學修德之人。

  26.即:就。

  27.更(gēng):另外,重新。

  2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睛。待:對待,看待。

  29.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30.見事:知曉事情。

  31.遂:于是,就。

  32.拜:拜見。

  33.別:離開。

  創(chuàng)作背景:

  三國時期,吳軍大將呂蒙年少時不愛學習,后來聽從孫權的勸告,“篤志不倦”地博覽群書,學問大進。此文即是司馬光根據(jù)史料整理改寫而成的文章。

  文學賞析:

  1、主題思想

  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并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的重要性。

  2、藝術特色

  此文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先前史書中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煉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而其主要藝術特色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對白傳神,以“話”塑人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記錄人物的幾次對白,卻傳神生動地塑造出了兩個藝術形象。先看孫權。作為吳國之主,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比較堅定有力。當呂蒙找借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先聲明要求他讀書的目的并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了解歷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這種循循善誘的親切語氣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針對呂蒙所謂“軍中多務”的借口,進一步開導,現(xiàn)身說法:“卿言多務,孰若孤?”這是明擺著的事實!肮鲁Wx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勸導呂蒙。整個對話之中,孫權絲毫未擺當權者的架子,不以威壓的方式逼迫呂蒙去讀書,這一番娓娓道來的談話卻更令人信服。他的談話是親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長者而非王者的風范。再看呂蒙。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

 。2)側面烘托,展示變化

  除正面記言外,此文對呂蒙這一形象還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從側面表現(xiàn)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由文中可知,魯肅正是一個跳出廬山的旁觀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他的話從側面展現(xiàn)出來的,他的驚嘆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xiàn)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3)言簡意賅,表現(xiàn)有力

  此文以對話為主,人物的語言簡潔而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毫無冗繁之處。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么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此外,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如其中的“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簡意豐而流傳運用至今。還有,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后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嘆,呂蒙又緊承其嘆發(fā)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環(huán)環(huán)相扣,銜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東北)人,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甲科。宋英宗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熙寧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shù)月后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錄于《司馬文正公集》中。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對照翻譯」07-19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注釋08-01

孫權勸學原文09-26

《勸學》原文及翻譯09-11

勸學原文翻譯「對照翻譯」10-20

國學經典勸學原文及翻譯10-20

勸學原文和翻譯05-18

勸學原文及翻譯注釋09-29

國學經典:勸學原文及對照翻譯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