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傷仲永的讀后感
《傷仲永》這一篇文章,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資聰明,五歲就能作詩。下面是整理的一些關于傷仲永的讀后感,供大家閱讀。
1.關于傷仲永的讀后感
《傷仲永》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親不讓其學習而被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為例,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diào)了后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一個具有神童般智慧的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矣”,成為了一個平凡的人,這其中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最為主要的原因是父親、眾人等只顧眼前利益。假如父親不是為“利其然也”所困,不牽著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假如眾人不追星捧月般地花錢求仲永題詩,假如秀才們能將自己讀書的辛苦與讀書的樂趣講述給仲永聽,鼓勵仲永讀書學習…那么仲永完全有可能“如虎添翼”,成為國家之棟梁。”仲永父親目光短淺,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不考慮仲永長遠的發(fā)展,導致了仲永由一個天資聰明的神童卻“泯然眾人矣”!
由方仲永的事例也讓我想到了,現(xiàn)在的父母們應該吸取方仲永這個事例,對于自己的子女應該嚴格要求和教育,要重視教育,不要認為書沒有用。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才可能進步,才可能有成就。連方仲永那樣的神童不學習都成了平凡人,何況本來就是平凡人的我們呢?孩子的學習與大人的期望目的`是有一定關系的,如果只是朝著利益方面想的話,那么孩子的觀念也會隨著大人們變動,必須要為他們帶來一個好的開始,指引他們正確的學習目標。
方仲永的事例,說明人受之于天雖異,但還得受之于人,否則就將復為眾人,進而說明未受之于天者,本來就是眾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連作“眾人”也難,而且強調(diào)了后天學習的重要性。
2.關于傷仲永的讀后感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講述了: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資聰明,五歲就能作詩?伤隽嗣,他的爸爸就不再讓他學習了,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最后一事無成,成為一個普通的人!
仲永的家庭是一個世世代代以耕田為主的農(nóng)戶,他5歲那年突然讓父親給他準備書具,隨即寫了四句詩并自己題上名字,“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從那以后漸漸的有人給他錢請他作詩。因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從此不讓他去上學。結果可想而知,仲永的才華全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我相信如果仲永接受了后天的教育他一定會成為一位著名的詩人。
從方仲永成長情況來看,我知道了后天的教育對于一個人是成為天才還是常人是多么重要!天才的成功與后天的努力是不可分割的。像仲永那樣天資聰慧而不接受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一個普通的人,那么那些不是天生聰明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一定會一事無成。所以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更要努力學習,爭取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平時我認為自己上學天天騎自行車去學校,好辛苦,好累呀。但我讀了《傷仲永》這篇文言文后,我才知道學習是多么重要!比起他來,我可幸福多了,我們真得要珍惜這么好的時光,刻苦學習,不讓仲永的悲劇再發(fā)生。
因此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二者之間,后者更重要,即后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才是至關重要的。
【關于傷仲永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傷仲永》讀后感08-04
關于傷仲永讀后感11-30
關于《傷仲永》的讀后感08-01
關于傷仲永的讀后感11-23
★《傷仲永》讀后感01-08
★傷仲永讀后感01-07
《傷仲永》讀后感01-05
《傷仲永》讀后感01-05
《傷仲永》讀后感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