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成語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有關(guān)成語故事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jīng)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jīng)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guān)成語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guān)成語故事1
從前有個做官的人叫樂廣。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來聊天兒。有一段時間,他的朋友一直沒有露面。樂廣十分惦念,就登門拜望。只見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臉色蠟黃。樂廣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問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說。
經(jīng)過再三追問,朋友才說:“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見酒杯里有一條青皮紅花的小蛇在游動。當時惡心極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勸飲,出于禮貌,不好拒絕樂廣的.好意,只好十分不情愿的飲下了酒。
從此以后,心里就總是覺得肚子里有條小蛇在亂竄,想要嘔吐,什么東西也吃不下去。到現(xiàn)在病了快半個月了!睒窂V心生疑惑,酒杯里怎么會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見了,這是怎么回事兒呢?
回到家中,他在殿內(nèi)里踱步,分析原因。他看見墻上桂著一張青漆紅紋的雕弓,靈機一動:是不是這張雕弓在搗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動了幾個位置,終于看見那張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隨著酒液的晃動,真象一條青皮紅花的小蛇在游動。
為了解除朋友的疑惑,樂廣馬上用轎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請他仍舊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舊用上次的酒杯為他斟了滿滿一杯酒,問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東西?”那個朋友低頭一看,立刻驚叫起來:“蛇!蛇!又是一條青皮紅花的小蛇!”
樂廣哈哈大笑,指著壁上的雕弓說:“您抬頭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頓時覺得渾身輕松,心病也全消了!
有關(guān)成語故事2
周武王伐紂,建立了西周王朝。但是沒過幾年,周武王就死了,兒子周成王繼位。由于成王年紀太小,所以由他的叔父周公旦輔佐,實際上由周公旦代替他管理國家。
但是成王的另外兩個叔父管叔鮮和蔡叔度,因為看到周公旦握有大權(quán),便心懷嫉妒。他們在外面散布謠言,說周公旦自己想做天子,將來要謀害周成王。周公旦聽說后,為了避嫌便離開京城,住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
后來,成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周公旦接了回來。盡管成王沒有治另外兩個叔父的罪,但是這二人卻慌了手腳,急忙慫恿殷紂王的兒子武庚起兵造反,最后還是周成王命令周公旦帶兵把他們消滅了。
過了幾年,成王長大了,周公旦就把政權(quán)還給了他。成王親政的那天,帶了很多大臣到廟里祭拜祖先,并告訴大家:“我后悔以前聽了管叔鮮、蔡叔度的`謠言而誤會了周公旦叔父,今后應(yīng)當慎重,以防再發(fā)生禍患!
后來,人們把周成王的話概括為“懲前毖后”,用來表示接受了以前的教訓,今后就要小心謹慎,不能再重犯以前的錯誤。懲,警戒;毖,謹慎小心。
有關(guān)成語故事3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典故】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 漢·應(yīng)劭《風俗通義·世間多有見怪》
【釋義】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用法】作賓語、定語;比喻把虛幻誤作真實
【近義詞】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風聲鶴唳
【反義詞】處之泰然、安之若泰、談笑自若
【故事】: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里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氐郊抑芯蜕鸩。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里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里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造句】:
他膽子很小,常常杯弓蛇影,自己嚇自己。
你一直這樣杯弓蛇影到時候你自己也很迷茫。
大伙兒看了這恐怖片都沒事,只有他嚇了一身汗,真是杯弓蛇影。
那里又不是龍?zhí)痘⒀ǎ憔筒灰哂,疑神疑鬼了?/p>
目前這時刻,最怕大家疑神疑鬼,杯弓蛇影,弄得人心惶惶。
這會兒是他在搖桌子,不是地震,你別杯弓蛇影地嚇自己了。
我們所以反對兒童看恐怖電影,就是怕他們會杯弓蛇影,嚇壞自己。
你別笑我杯弓蛇影,凡是遭過小偷的人,一有風吹草動便覺惶惶難安。
凡是杯弓蛇影的人都不會把一個真理堅持很久的,要不了多長時間他就會動搖的。
看你杯弓蛇影,焦慮不安的樣子,我只好告訴你事情的真相。
自從上次從世紀歡樂園的“鬼屋”中出來,他就一直杯弓蛇影,疑神疑鬼。
有關(guān)成語故事4
馬飛奔起
來,他拉不住韁繩,摔下馬來,折斷了大腿骨。左右鄰居聽說了這件事,又都來安慰老頭兒。老頭兒仍舊不著急,他說:“這算不得什么。孩子的大腿骨固然摔斷
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過了一年,兩個國家發(fā)生了戰(zhàn)爭。邊境上的年輕人有的.被這邊拉去當兵,有的被那邊拉去當兵,十個倒有九個沒回來。那老頭兒的兒子因
為腳跛了,沒被拉去,因而得到了保全。
“塞翁失馬”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通常跟“安知禍福”連在一起用。如果發(fā)生了一件壞事情,但是事情發(fā)展下去,可能有好的結(jié)果,就可以用“塞翁失馬”來作比喻。有人遭到了什么不幸,通常也用“塞翁失馬,安知禍!眮戆参克。
有關(guān)成語故事5
燕昭王以千金買千里骨馬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臨近的齊國乘機出兵,侵占了燕國的部分領(lǐng)土。
燕昭王當了國君以后消除了內(nèi)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土地。雖然燕昭王有這樣的號召,但并沒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個叫郭隗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位國君,愿意用千金買一匹千里馬?墒3年過去了,千里馬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奮勇請求去買千里馬,國君同意了。這個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墒牵人s到這一家時,馬已經(jīng)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買了馬的骨頭,回去獻給國君。國君看了用很貴的價錢買的'馬骨頭,很不高興。買馬骨的人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并不是欺騙別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3匹千里馬。
郭隗講完上面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里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燕昭王認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yōu)厚的俸祿。并讓他修筑了“黃金臺”,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賢士紛紛前來,表示愿意幫助燕昭王治理國家。經(jīng)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于強盛起來,終于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占領(lǐng)的土地。
有關(guān)成語故事6
赤壁之戰(zhàn),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chǔ)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赤壁決戰(zhàn),是三國時期“三大戰(zhàn)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這場戰(zhàn)役在我國歷史上因以弱勝強而聞名,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zhàn)敗。孫權(quán)、劉備在強敵進逼關(guān)頭,結(jié)盟抗戰(zhàn),揚水戰(zhàn)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孫權(quán)、劉備在今赤壁市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原蒲圻市)進行了一次爭奪汗鼎的大戰(zhàn),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zhàn)”。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說在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zhàn)。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tǒng)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quán),以統(tǒng)一天下。九月,曹軍進占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zhàn)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后,于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quán),說服孫權(quán)結(jié)盟抗曹。
孫權(quán)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lián)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lián)軍與曹軍對峙于赤壁。曹操將戰(zhàn)船首尾相連,結(jié)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zhàn)。周瑜采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并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沖斗艦乘風駛?cè)氩苘娝v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lián)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lián)軍乘勝擴張戰(zhàn)果,孫劉兩軍分占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zhàn),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zhàn)敗。孫權(quán)、劉備在強敵進逼關(guān)頭,結(jié)盟抗戰(zhàn),揚水戰(zhàn)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zhàn)為日后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chǔ)。
有關(guān)成語故事7
孔子有這樣一段故事,記載于《論語—衛(wèi)靈公第十五》: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大意是說,孔子在陳國時斷了糧食,跟隨的弟子都生了病,起不來。子路抱怨說:“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窮困的時候能安守節(jié)操,小人窮困了就會為所欲為!
做人的道德標準,不會因為順境、逆境而有所不同,那么能否在各種情況下都堅持住,不動搖,是對自己道德品質(zhì)的檢驗。而不是象某些人所說的“與時俱進”,從權(quán)宜走向權(quán)益,離自己的口號越來越遠。
孔子留下做人的.道理,維持了我們中華民族兩千年的道德規(guī)范,現(xiàn)代人連這個都敢嘲笑,因為社會的整體道德已經(jīng)下滑得很厲害了。講出“做好人”的時候,人們卻以為他們有什么政治目的或者精神不正常了,人們已經(jīng)不知道做人的標準了。
有關(guān)成語故事8
-雞鳴狗盜-
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宰相孟嘗君慷慨好客,門下的食客多達三千多人。
孟嘗君與食客談話時,總讓人在屏風后作記錄,把食客的住處及有何困難等一一記下,隨后便派人去看望其親屬并贈送禮物。
秦昭王對孟嘗君最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嘗君入秦。孟嘗君帶著門客千余人來到秦都咸陽。
孟嘗君獻給秦昭王一件純白狐貍皮袍子,秦昭王很高興地把它藏在內(nèi)庫里。
秦昭王聽了讒言,把孟嘗君軟禁起來,孟嘗君請秦昭王的寵妃幫忙解救,妃子說:“這不難,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
孟嘗君為難了,僅有的一件已經(jīng)送給秦王了,哪來第二件呢?有個門客說:“我有辦法!碑斕煲估,這個門客模仿狗叫聲,從狗洞潛入秦王內(nèi)庫,看守以為是自己養(yǎng)的狗,未加懷疑。于是這個門客盜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給秦王的愛妃,孟嘗君也得了自由,并急忙帶領(lǐng)門客連夜逃離秦國。
他們逃呀逃呀!半夜來到邊界的函谷關(guān)。這關(guān)口要到雞叫的.時候才許出入,忽然有個門客學起了公雞叫。一聲跟著一聲,附近的公雞全都叫了起來。守關(guān)的人開了城門,讓孟嘗君出了關(guān)。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關(guān)時,孟嘗君和他的門客已經(jīng)走遠了。
后來,人們把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使用不正當?shù)男〖總z稱作“雞鳴狗盜”,也把使用這種小伎倆的人稱作“雞鳴狗盜之徒”。
故事延伸
【拼音】jīmínggǒudào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lǐng)。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鉆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guān)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造句】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雞鳴狗盜,遮遮掩掩。
【近義詞】偷偷摸摸、旁門左道、鼠竊狗盜
【反義詞】正人君子,光明磊落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點評】“雞鳴狗盜”這個成語如今多用作貶義,比喻那些既無真才實學,也無堂皇風度,只不過略有低下本領(lǐng)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領(lǐng)或偷偷摸摸的行為。而這個最初的故事其實啟示人們,緊急時刻一些平時看來只有微不足道本領(lǐng)的人,往往能發(fā)揮關(guān)鍵的作用,要善于用人之長,不要輕視小人物。
有關(guān)成語故事9
成語“長安棋局”源自于唐代詩人杜甫的詩《秋興八首》之四中的兩句:“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闭f的是唐天寶年間,唐明皇專寵楊貴妃,奸臣弄權(quán),終釀成安史之亂。此時的杜甫生活困苦,既擔憂時局,又深知自己無力匡扶國運。于是便在滯留夔州期間,將自己暮年多病的.苦況、關(guān)心國家命運的深情及對昔日長安生活的懷念,結(jié)合眼前蕭瑟的秋景,融鑄于詩作中,寫成這悲壯蒼涼、意境深閎的《秋興八首》!伴L安棋局”后作為成語用于形容動蕩不定的政局。
“人生如棋”、“世事如棋”
“治國如弈”宋代文人歐陽修在《新五代史 周臣傳》中曰:“嗚呼,作器者,無良材而有良匠;治國者,無能臣而有能君。蓋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國譬之于弈,知其用而置得其處者勝,不知其用而置非其處者敗。敗者臨棋注目,終日而勞心,使善弈者視焉,為之易置其處則勝矣。勝者所用,敗者之棋也;興國所用,亡國之臣也。”歐陽修將治國用人比喻成弈棋落子,認為只有知人善任方可治國安邦,反之,用人不當則可能導(dǎo)致亂邦亡國。其拳拳憂國之心盡顯于字里行間。
有關(guān)成語故事10
含義:走馬觀花指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春風得意指和暖的春風很適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處境順利,做事如意,事業(yè)有成。
典故:這兩個成語都出自唐代湖州詩人孟郊的《登科后》。孟郊雖有才學,但長期不得志,他兩次參加進士考試均遭落選。直到將近將近50歲才考中了進士。歡樂的心情促使孟郊提筆寫出了《登科后》這首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曠蕩恩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焙髞,人們從這首詩里引伸出“春風得意”和“走馬觀花”兩個成語。
有關(guān)成語故事11
三國時期,袁紹身邊有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學習武藝,不過直到二十三歲才開始讀《論語》、《詩經(jīng)》等書籍。崔琰為人耿直,很有見識,朝廷的官員們對他十分推崇,連曹操都很敬重他。當時,袁紹手下的士兵非常殘暴,甚至挖開墳?zāi)箽墧橙说氖,于是崔琰勸說袁紹命令士兵不要這樣做,袁紹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聽取了他的建議,并且封他為騎都尉。
崔琰后來跟隨曹操的時候,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曹操想立曹植為嗣子,崔琰就反對說:“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都是立長子,怎么能立小兒子呢?這是不可以的啊!”曹植雖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對人才的識別方面,有著獨到之處。崔琰有個堂弟名叫崔林,年輕時沒有什么成就和名望,親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卻對這位堂弟相當器重,常常對別人說:“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币馑际钦f,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后來,崔林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lián)沃鞑尽⒂分胸┑裙俾,后來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擔任司空,被封為安陽鄉(xiāng)侯,成為魏國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材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器,后來常用以比喻一個人成材成名較晚。
有關(guān)成語故事12
漢光武帝劉秀去世后,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他為了紀念那些幫助光武帝中興漢朝的功臣,命畫師在南宮云臺中畫上他們的像。在這些功臣像中,卻沒有大功臣伏波將軍馬援的像。這是為什么?原來,皇后馬氏是馬援的女兒。明帝為了避免親寵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畫的'。
馬皇后牢記父親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訓,處處虛心待人。馬皇后那時沒有親生兒子,明帝立賈氏的兒子為太子,委托馬皇后教養(yǎng)。馬皇后把他當作親生兒子一般,精心培養(yǎng),母子十分親熱。明帝去世后,18歲的太子繼皇位,就是漢章帝。馬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漢章帝根據(jù)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把馬太后的兄弟封爵。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規(guī)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堅決反對。她說:從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如此招搖,實在不好!
后人把車如流水,馬如游龍簡略為成語車水馬龍,形容車馬不絕的熱鬧景象。
有關(guān)成語故事13
1、一飯千金——韓信
典故:韓信在未得志時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釣魚,運氣好的時候能靠著釣上來的魚充饑,運氣差時就只能餓著肚子。在韓信釣魚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經(jīng)常拿些飯菜給韓信,韓信非常感激她。在韓信功成名就之后,想起了曾給予他救濟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兩黃金來回報她。
釋義:比喻厚報對自己有恩的人。
2、東山再起——謝安
典故:東晉政治家謝安出身士族,是個十分有才干的人。但他寧可隱居于東山,也不愿意做官。有人曾舉薦謝安做官,結(jié)果不到一個月他就不想干了。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又出來做官,出任要職。
釋義:指退隱后再次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后又重新得勢。
3、紙上談兵——趙括
典故: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將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會按照兵書上的理論制定作戰(zhàn)計劃,不懂得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4、四面楚歌——項羽
典故:漢高祖劉邦在攻打西楚霸王項羽時,將項羽的軍隊圍困于垓下。此時項羽的士兵已經(jīng)很少了,糧食也沒有了。夜里四周圍住項羽軍隊的漢兵唱起了楚國的民歌。項羽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到楚地了么?為何他軍隊中的楚國人這么多呢?”項羽打算突圍逃走,最終在烏江畔自刎。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5、投筆從戎——班超
典故:東漢時期軍事家、史學家班超年少時常常替官府抄書,以此來養(yǎng)家。班超面對這樣的生活曾扔下筆感嘆:“我若沒有更好的志向,也應(yīng)該像傅介子、張騫立功封侯,怎能長期在筆硯間忙碌呢?”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就對他們說:“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壯烈之士的志向呢?”后來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終立下了功勞,封了侯。
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6、暗渡陳倉——韓信
典故:漢高祖劉邦從漢中出兵要攻打項羽的'時候,大將軍韓信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
釋義: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7、韋編三絕——孔子
典故:孔子晚年喜歡《易經(jīng)》,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fù)復(fù)把《周易》讀了許多遍,又附注了許多內(nèi)容。這樣的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釋義: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8、司空見慣——劉禹錫
典故:唐代詩人劉禹錫在任蘇州刺使時,有一個曾任司空官職的人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便邀請他一同喝酒,并請了幾個歌女作陪。席間,劉禹錫詩興大發(fā),賦詩一首:“高髻云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釋義: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9、入木三分——王羲之
典故: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fā)現(xiàn)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釋義:形容書法極有筆力,F(xiàn)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10、近水樓臺先得月——蘇麟
典故: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都得到過他的關(guān)心與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給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釋義: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
有關(guān)成語故事14
小馬過河
馬棚里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
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你已經(jīng)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幫您做事。”老馬高興地說:“那好啊,你把這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
小馬馱起口袋,飛快地往磨坊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為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么辦,那多好啊!可是離家很遠了。小馬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小馬“嗒嗒嗒”跑過去,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趟過去嗎?”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趟過去!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去。突然,從樹上跳下一只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你會淹死的!”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松鼠認真地說:“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個伙伴就是掉在這條河里淹死的!”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他嘆了口氣說:“唉!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媽媽問他:“怎么回來啦?”小馬難為情地說:“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我……我過不去!眿寢屨f:“那條河不是很淺嗎?”小馬說:“是呀!牛伯伯也這么說。
可是松鼠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伙伴呢!”媽媽說:“那么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小馬低下了頭,說:“沒……沒想過!眿寢層H切地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小馬跑到河邊,剛剛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來:“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馬說:“讓我試試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
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驕傲的馬
從前,森林里有一匹馬,它非常驕傲自大。小動物們都不喜歡和它玩。
有一天,馬去散步,在狹窄的小路上,一只小狗擋住了它的去路。馬生氣地說:“小狗,快走開!我是世界上最珍貴的一匹馬,不管是什么馬,都不可以和我比。而你呢?你算哪根蔥!你是世界上最難看的小狗,任何小狗都能比得上你,F(xiàn)在快點給我走一邊去,別再讓我看到你!”小狗聽了,沒說什么,就跑開了!翱磥磉@只狗根本就不敢和我比!”說完,馬大搖大擺地走了。
驕傲的.馬第二天,馬聽說小白兔跑得很快,和烏龜比賽還贏了。馬就跑到小白兔家門口,叫道:“小白兔,聽說你跑得很快,你敢和我比一比嗎?”小白兔聽了,放下手中的紅蘿卜,和馬比起來。雖然小白兔跑贏了小烏龜,但怎么可能是馬的對手呢?結(jié)果,馬當然贏了。
這下,馬更覺得自己了不起,更看不起其它小動物了。
一天,駱駝聽說了馬的驕傲自大,于是,它對馬說:“你敢和我在沙漠里比一比嗎?看我們誰更厲害?”馬心里想:“你算什么東西,也敢向我挑戰(zhàn)?在這個森林里,沒有誰有我厲害,看我不打敗你!”
剛開始,馬跑在前面,覺得很輕松。駱駝呢,慢吞吞地走著,一點也不著急。馬心里想:“哼,跑得這么慢,還敢向我挑戰(zhàn)!辈灰粫R漸漸地受不了了,沙漠可不比草原,馬的優(yōu)勢發(fā)揮不起來了。而駱駝,還是慢悠悠地走著。又跑了一段路,馬覺得自己快渴死了,它不得不停下來,向駱駝求救,駱駝把它帶到綠洲,讓它喝夠了水,才把馬帶出了沙漠。
自那一次后,馬再也不敢說自己了不起了,它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當然,也會有短處。所以,它再也不敢驕傲自大。
馬狗和兔子
一個小山村里住著老大爺和老大娘一家,他們養(yǎng)了很多牲畜和家禽。辛勤的馬每天跟著大爺下地干活;忠實的狗給大娘作伴、看家;大爺每天從地里帶回很多鮮嫩的青草給兔子吃。
一天,一向任勞任怨的馬翹起尾巴輕蔑的對狗和兔子說:“你們從來不幫主人干活,每天就知道在家里吃閑飯,白養(yǎng)你們了,哼……”
狗也不示弱伸直了喉嚨對著馬大聲嚷道:“我咋沒用了?我每天給大娘作伴、看家,你沒看見嗎?”然后又轉(zhuǎn)身沖著兔子嘟囔:“兔子才沒用呢,就知道吃”。
兔子聽了他們的嘲諷,停下來想了很久,什么都沒說,又低下頭默默地吃起草來。
有一天大娘突然生病了,病得很厲害,為了給大娘補充營養(yǎng),大爺殺了兩只大兔子燉了給大娘吃。沒幾天大娘就痊愈了。
從此以后,馬和狗再也不說兔子沒用了。
有關(guān)成語故事15
亡羊補牢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孩童,名叫張三,他家里養(yǎng)了許多羊,但他做事馬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欄桿上塌了一個洞,張三的鄰居看見了,就提醒他趕快修羊圈,他呢,搖搖頭說:“只有一個小小的洞,沒關(guān)系的,過幾天再修吧!编従記]辦法,只好走開了。
當張三準備修補羊圈的欄桿,順便看看小寶貝羊羔長的怎么樣時,發(fā)現(xiàn)羊跑掉了不少,沒剩幾只了,他看到這番景象,不禁傷心地大哭起來:“我的羊兒呢?哇……哇……”
有一位老人家聽到了張三的哭聲,就走了過來,關(guān)心地問他:“你怎么啦?哭得這么傷心?吵得我沒法睡覺了。”張三掛著眼淚珠子把事情的經(jīng)過說給了那位老人家聽,老人家聽了,笑著對張三說:“你的羊兒不見了,是因為羊圈上欄桿的洞修得太遲了。你一旦發(fā)現(xiàn),就要及時修補,否則羊就一只一只地跑走了,你現(xiàn)在修補還不算晚,還能挽救剩下的羊只!睆埲D時醒悟過來,謝過老人家,拿起錘子,把羊圈上的欄桿修得牢牢的。
從此以后,張三家的羊再也不少了,他也徹底改掉了這個拖拉的壞毛病。雖然張三丟了不少羊,但他從這件事情汲取了很大的教訓,從此養(yǎng)成了有錯即改的好習慣。
歧路亡羊的道理:
楊子(即楊朱)是戰(zhàn)國時一位學者。有一天他的鄰居家跑丟了一只羊。鄰人立刻率領(lǐng)親戚朋友們?nèi)プ穼,還來邀請楊朱的`樸人一同去。
楊子不太情愿地說:“瞎!跑丟了一只羊,何必要這么多人去追尋呢?”
鄰人解釋說:“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過了一會兒,鄰居帶人回來了。楊子問道:“羊找到了嗎?”
鄰人說:“跑丟了!
楊子又問:“這么多人怎么會找不到呢?”
鄰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應(yīng)該選擇哪一條路去找,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這話,忽然神情憂愁,變了臉色,好長時間不說話,整天沒有笑容。
他的門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請教說:“羊是不值錢的畜生,況且不是先生家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么呢?”
楊子陷在沉思之中,沒有回答。門徒們還是摸不著頭腦。
人們在生活中,不是也會遇到面臨岔路無從選擇的情形嗎?。
【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11-14
成語故事07-22
經(jīng)典的成語故事10-20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12-05
成語故事精選12-12
成語故事經(jīng)典11-21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8-18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1-07
車水馬龍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車水馬龍的故事11-17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