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探析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相對于教師在課堂上隨意的、簡單的發(fā)問,或者習慣性的碎問而言的。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指能對文本的學習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作用的問題,它具有整體性、探究性和層次性的特征。根據(jù)教學實踐,在闡述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特征的基礎上,對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優(yōu)化設計做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優(yōu)化設計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主問題;設計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過細、過淺、無序,甚至偏離文本目標指向的提問一直充斥于課堂之中,學生疲于作答,師生虛假對話,致使語文課失去了“語文味”,這嚴重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果。著名特級教師王榮生指出:“唯有有效的問題聚焦,才能使學生沉浸于文本之中充分展開閱讀活動,在理性思考和深入探究中整體把握文本內(nèi)涵。”因此如何運用主問題來改善和提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果,以使語文閱讀教學更為有序和高效,是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特征
(一)精簡性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相對于教師在課堂上隨意的、簡單的發(fā)問,或者習慣性的碎問而言的。因此主問題的設計,一方面要做到力求“精簡”,不僅數(shù)量上應該有所控制,而且問題的語言描述要簡練、明確、具體;另一方面,問題要有貫穿整篇文本或整堂課的牽引力,要能體現(xiàn)有序的教學內(nèi)容和文本的主題思想,牽動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性品讀和理解,以構建文本的明晰線條。
(二)整體性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指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引動學生進行整體性、主動性閱讀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問題,因此整體性是“主問題”的一個基本特征。通過角度新穎、形式豐富、內(nèi)涵深厚的“主問題”的引領,能促使學生從整體參與性上去思考、討論、理解和品味文本,實現(xiàn)對文本進行整體把握的目標。
(三)探究性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是文本閱讀的最重要抓手,對學生探究、理解文本及閱讀教學過程都具有強大的牽引力,因此“主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可探究性,從而提升學生思考的層次和對文本理解的高度,提高品讀的質(zhì)量。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原則
(一)以實現(xiàn)三維目標作為問題設計的著眼點和落腳點
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實質(zhì)是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把“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作為問題設計的著眼點和落腳點,要從學生研讀文本的角度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通過主問題的引領和探究,使得學生的“學”更豐富、更完整,從而有效達成閱讀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文本研讀能力。
(二)主問題設計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價值取向
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也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礎。因此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依據(jù)學生的閱讀需求,找到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奮點來設計主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其潛能,促使學生主動邁入自主閱讀和獨立思維的理想境界,從而探尋到文本的深刻內(nèi)涵。
(三)問題與問題之間應是循序漸進與層層深入的關系
教學中針對一篇文章所設計的“主問題”可能有一個,也可能是一組,如果是一組,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時必須注意所設計的一組“主問題”之間的關系,它們應該連貫而不凌亂,問題與問題之間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在體現(xiàn)出一定的梯度的基礎上,呈現(xiàn)出明顯的層次感和清晰的條理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深入閱讀與思考中探究問題,理解文本的真諦。
三、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優(yōu)化策略
(一)結合教材和課文的特點,優(yōu)化“主問題”設計
教材是師生互動對話的有效載體。現(xiàn)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采用單元編寫的方法,語文知識及語文能力的要求呈現(xiàn)出序列式和螺旋式狀態(tài)。因此教師在設計“主問題”時,不僅要對教材的編排內(nèi)容加以整合,統(tǒng)籌設計“主問題”,而且要根據(jù)具體課文的具體特點,選取不同角度設計“主問題”。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中的三篇課文,教師要根據(jù)三篇散文的特點,著眼于提高學生寫景狀物能力的目標,在統(tǒng)籌安排的基礎上分別設計側(cè)重點不同的“主問題”。如《荷塘月色》:這篇散文的語言歷來被稱為典范,說說語言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故都的秋》:作者描寫了故都的哪些秋景?這些秋景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些秋景來寫?《囚綠記》:結合文章,說說“綠”有什么樣的遭遇和特點?它有什么暗示意義嗎?這樣就使三個“主問題”達到了各自的效果。
(二)依據(jù)課文的文體樣式,優(yōu)化“主問題”設計
現(xiàn)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各種不同體裁的文章,因此教師在設計“主問題”時,要抓住課文的文體特點,基于其文體特點來優(yōu)化“主問題”的設計,這不僅能使學生積累相關的文體知識,而且能提高他們對不同文體作品的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依據(jù)學生的閱讀需求,優(yōu)化“主問題”設計
閱讀的過程是學生個體對文本的自我感悟和理解的思維過程,然而目前語文閱讀教學“主宰式”和“技術化”的傾向,忽視了學生的閱讀需求和個性差異,因而缺乏生機和靈性。所以,珍視學生的閱讀需求應是教師設計“主問題”的著眼點和落腳點,以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馳騁于文本的字里行間,促進學生走進文本深處,理解、生發(fā)和創(chuàng)造出文本新的意義。如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時,筆者引導學生質(zhì)疑后,提出了如下問題:為什么要把人裝在套子里呢?這里的套子是指什么呢?真套子,還是比喻義?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閱讀需求,而且使學生在研讀中深刻體會到了作者塑造這一典型形象的社會意義及現(xiàn)實意義。
(四)依據(jù)深入探究的需要,優(yōu)化“主問題”設計
“主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而且對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也有一種內(nèi)在牽引力,能使學生在設問和釋疑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從而走進文本,深入思考,全面探究文本的深刻內(nèi)涵。因此教師應依據(jù)深入探究的需要,優(yōu)化“主問題”的設計。如教學《鴻門宴》一文時設計“主問題”:“請用一句話評價項羽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并說明你的理由。”這一“主問題”不僅為切入課文提供了有效的抓手,而且立刻把學生的探究興趣指向了對項羽形象的分析,通過從不同角度進行評價和探討,學生對項羽這個人物就有了一個更加立體的認識。
參考文獻:
[1]晏暉.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J].教育導刊,2009(4).
[2]龔麗.精心構思有效實施———淺議主問題的構思技巧[J].語文教學通訊,2014(1D).
[3]鐘惠軍.“主問題”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2011(2).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探析】相關文章: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12-02
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12-11
骨科護理問題探析論文02-26
酒店成本管理問題探析論文12-04
酒店服務失誤問題探析03-30
企業(yè)存貨管理問題與對策探析12-12
傳播學課程問題探析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