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討顱腦損傷的有效護理方法
摘要: 目的 探討顱腦損傷的有效護理方法。方法 收集收治的88例顱腦損傷的病例,對其護理方法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顱腦損傷的患者經精心護理均取得滿意治療效果。結論 了解顱腦外傷患者的病情觀察和護理措施能提高治療效果。?關鍵詞: 顱腦損傷 護理 體會
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急癥之一,往往傷情危重,病情復雜,需要認真細致的臨床護理觀察,發(fā)現(xiàn)異常變化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從而提高治愈率。本研究通過臨床護理實踐介紹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觀察護理體會,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顱腦損傷患者88例,男50例,女33例。其中嚴重腦挫傷并腦內血腫25例,廣泛性腦挫傷并硬膜下血腫29例,開放性顱腦損傷并硬膜外、硬膜下血腫34例;急診手術50例,死亡8例,自動出院2例。
2 病情觀察 ?
2.1 意識狀態(tài)
意識變化可提示顱腦損傷的程度及病情演變的情況。臨床上依據病人對刺激的反應分為嗜睡(能叫醒)、淺昏迷(不能叫醒,但壓迫眶上神經有反應)和深昏迷(壓迫眶上神經無反應)3種。也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計分法(GCS):即對病人睜眼、言語和運動3方面的反應進行計分,用總分表示意識障礙程度,8分以下為昏迷,分值越低意識障礙越重。
2.2 瞳孔
瞳孔變化是診斷腦疝的可靠依據,是反映顱腦損傷程度和病情變化的重要指標。當兩側瞳孔不等大,一側進行性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并伴有意識障礙,則提示有腦組織受壓或腦疝;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并伴有深昏迷是病危的前兆,應積極搶救[1]。
2.3 生命體征
立即做好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觀察記錄工作,如有進行性血壓升高,脈壓升高,脈搏變慢而有力,呼吸變慢而深,提出顱內壓升高,是顱內血腫或腦疝形成早期,應立即向醫(yī)生報告,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惡化。若血壓下降,脈搏快而弱,呼吸變淺而不規(guī)則,常為腦干功能衰竭的表現(xiàn)。腦挫裂傷,蛛網膜下腔出血,多有體溫升高,一般38~39℃之間,若體溫下降又復升,并為傷后1周持續(xù)高熱,應考慮有傷口、顱內、肺部或泌尿系發(fā)生感染。
2.4 肢體活動
注意觀察有無自主活動,活動是否對稱,有無癱瘓及癱瘓程度等,傷后立即偏癱或原發(fā)癱瘓加重,并伴意識障礙加重多為繼發(fā)性腦損傷。
2.5 對骨窗張力的觀察
顱腦損傷患者去骨瓣減壓術后,由于腦膨脹而形成腦移位,變形可引起遲發(fā)性血腫。如有血腫發(fā)生,骨窗壓力會明顯增高。觀察骨窗張力是護理中重要的一環(huán)。術后每15nin~30min觀察一次,輕觸骨窗部位,感受骨窗張力。如張力不變或降低,則病情好轉。而張力逐漸升高,則有遲發(fā)血腫發(fā)生。[2]
2.6 顱內壓增高的動態(tài)度觀察
顱腦損傷引起的血腫、腦挫裂傷或腦組織腫脹引起顱腔容積與顱內容物體積之間的平衡失調,超過生理調節(jié)功能的限度時出現(xiàn)顱內壓增高,當顱壓
【探討顱腦損傷的有效護理方法】相關文章:
探討顱腦損傷患者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及體會03-20
改進手術方法治療額顳部重型顱腦損傷03-19
重癥顱腦損傷病人高壓氧治療中的護理03-16
應用自理模式對8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03-18
探討顱腦外傷后意識模糊患者的臨床護理03-06
褥瘡的臨床護理方法和探討03-06
手指損傷后外固定的護理新方法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