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獻工作管見
搜集、整理和保存地方文獻,歷來都是省級公共圖書館的基本任務之一?梢妼Φ胤轿墨I的內(nèi)涵、范圍等等的認識,圖書館界尚未統(tǒng)一,且相互之間有著較大的差距。這無疑將給地方文獻工作的開展造成人為的障礙。因而,近年來圖書館界對這方面的探討又漸漸地變成了一個熱門的課題。在新的歷史時期,應當賦予地方文獻工作全新的內(nèi)容。
一、地方文獻不應當只局限于史料
對地方文獻,從來在圖書館界就有著眾多的見解。為了能從中找出較為適宜的答案,首先必須對地方文獻的作用有正確的了解。地方文獻的作用。據(jù)筆者目下已見到的有關文獻,大體可歸納為:①為各級領導機關及有關部門的決策、規(guī)劃、制定方針政策,提供省情資料和歷史借鑒。②為修志提供史料。③為專業(yè)史研究服務等等。甚至有人認為:“不能把某個地區(qū)所出的科技情報資料都作地方文獻處理。因為,其專業(yè)性強,時間性強,對推廣新技術作用甚大,但對地方歷史來說,往往沒有價值!本C上所述的“作用”,可以看出所謂的地方文獻實質(zhì)上已成了“地方史料”的代名詞。
史料之說由來已久,且流傳甚廣,影響也較大。一般公認的皆稱為杜定友先生所創(chuàng)行。這恐怕是沿襲了杜先生1941年時發(fā)表的地方文獻工作的早期論著——《廣東文化與廣東文獻》中的觀點,加之修志(包括各種專志)之風勁吹,地方文獻在其中的突出貢獻,使人們更容易被“地方文獻的任務僅是為修志提供史料”的表面現(xiàn)象所述惑。故不少對地方文獻的討論,多局限于從史料來著眼。并已有不少省級公共圖書館也就依此為準繩,來衡量、取舍地方文獻。可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可能總是一成不變的。杜定友先生對地方文獻的觀點,也曾經(jīng)歷了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不斷發(fā)展逐步完善的過程。在1953年和1957年,杜先生根據(jù)其多年的實踐和教學所得,相繼編纂成了《地方文獻的處理(未刊稿)》和《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與使用(講稿)》,兩部迄今為止仍堪稱為我國唯一的全面論述地方文獻工作的著作。在這兩部著作里,杜先生明確指出要重視現(xiàn)實的地方文獻。他在講稿中提醒我們“文獻的內(nèi)容并不限歷史意義,必須‘繼往開來’,對舊的材料要批判的接受,對新的材料要及時收羅,以免‘稍縱即逝’”和“采訪員往往只注意過去,忘卻眼前的材料,只注意書本,忘卻其它”。這些獨具慧眼的闡述,對我們現(xiàn)在開展地方文獻工作仍有很大的啟發(fā)性。
如何處理好現(xiàn)代地方文獻與地方史料之間的關系,確系一個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象杜定友先生生前所致力征集到的不少屬于“現(xiàn)代的文獻資料”,現(xiàn)在不也己成了彌足珍貴的史料了嗎?這些當時的“現(xiàn)代文獻”收集、整理工作,如果都能及時進行累積,事后不管經(jīng)歷了若干年代,后人無論是編纂或查找利用,當然就成了輕而易舉的事了。況且現(xiàn)代的文獻資料也并不一定要到成為史料時,才能展現(xiàn)其作用。在這方面浙江麗水縣圖書館所做出的榜樣,值得圖書館界深思。為了更好地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麗水館專門系統(tǒng)地收集了當今羽壇皇后李玲蔚的有關資料。李玲蔚這位在紅旗下長大的新一代,自1980年在羽毛球全國青少年賽中暫露頭角奪取第一個冠軍后,被選入國家隊,嗣后多次獲國際賽或全國賽的金牌。因而在一九八三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一九八四年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和亞洲“十佳”運動員,今年又獲“五一”獎章。經(jīng)過不懈地努力及時地收集,共得國內(nèi)照片、中外文文字資料215份(張)。其中1980年三篇、一九八一年六篇、一九八二年九篇、一九八三年三十四篇、一九八四年五十四篇、一九八五年五十二篇。對此社會贊道:“這項工作做得好、做得對,做到點子上,既搞活了圖書工作,又擴大了圖書館影響,這對激勵人民學文化、學技術、學先進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教育過程”。麗水館的同志也覺得這種搞好現(xiàn)代的地方文獻資料,即搞好情報信息的傳遞的做法”是引起領導對圖書館工作重視的重要手段。”
二、正確對待內(nèi)容不帶“地方性”的地方文獻
由于重史輕現(xiàn)——把地方文獻看成了“史料”的同義詞,伴之而來的是在地方文獻工作中普遍表現(xiàn)出的:重社會科學文獻資料,而輕自然科學(包括社科的理論著作)文獻資料。這里面固然還有一些其它的客觀原因。首先,這類文獻在過去,尤其是在解放前本來就為數(shù)不多。在我們所編的《廣西文獻題錄(解放前部分)》,自然科學方面文獻不到十分之一,因而,在我館文革前所編的幾個有關專題索引里,多將這方面的有關文獻附入經(jīng)濟內(nèi)。如《桂省試造玻璃》、《毛竹硝酸法制紙之研究》等文獻,就分別被附入“化學、燃料經(jīng)濟”和“造紙業(yè)經(jīng)濟”類下。其次是,自然科學的文獻大多不帶“地方性”色彩。就是社會科學中一些理論性較強的文獻,象哲學、文學藝術理論等等,皆不可能帶有“地方性”內(nèi)容。
就所謂的地方性而言,圖書館界的認識也還不是一致的。目前在國內(nèi)的傳統(tǒng)看法是嚴格按行政區(qū)域,不管是歷史,或現(xiàn)行的來識別的。對此,蘇聯(lián)專家市欽科夫在《‘地方文獻’這一概念的內(nèi)容》一文中作了極為精僻的闡述。文中寫到:“正確地挑選地方文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書目工作者如何精確理解‘地方’這個名詞的概念。這一術語在省(邊區(qū)、自治共和國)圖書館看來,首先意味著現(xiàn)在本省、本邊區(qū)和本自治共和國的領域;同時也考慮到歷史上行政區(qū)劃的變更。這個定義基本上是正確的,但是是不夠的。任何地方都不能被認為是孤立的區(qū)域,因為它是國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社會經(jīng)濟的過程通常都超出地方范圍,或者達到本國大部分地方,或者遍及于全國。任何地方的自然情況,同樣也不是孤立的,它不僅同鄰近省份的自然情況有相互關系,而且同全國大部分地方都有相互關系。因此,在確定地方文獻書目的地方范圍時,應該考慮到任何地方的歷史的、自然的、經(jīng)濟的和民族的特點,而加以擴大……”因此,當編制一個地方的自然資源的書目時,不僅要登記關于這個地方的文獻,而且要登記與這個地方的自然條件相同的鄰近地區(qū)的文獻。
另外,還有這樣一個我們不得不對之正視的事實。這就是某些文獻僅其單一的個體而言,不呈現(xiàn)“地方性”的特征。如廣西田陽縣人民醫(yī)院陳國芳等,一九七八年在《中華醫(yī)學雜志》發(fā)表的《血紅蛋白Constant Spring及CS型血紅蛋白H病》。因為,這種病可在全球的任何一個地方出現(xiàn)發(fā)生?墒,一旦把有關此類的文獻集中起來,即從集合的總體上,它們都是能反映出一定的地方性來的。象血紅蛋白文獻的集合表明,廣西在這方面的研究有的是全國第一次報告,有的甚至還是世界上的首例報導。如果我們對此不及時收集、整理,那不要說現(xiàn)在對本地區(qū)科研、生產(chǎn)的服務,將是無根之本,無源之水,就是將來對修志,特別是各種專志的編寫,也無疑是一大憾事。這方面的教訓可以說不勝枚舉。比如編纂《廣西兵工志》,就很需要有關各兵工廠具體內(nèi)情的報告,而這類文獻由于屬保密范圍為數(shù)甚少。當有關人員從《廣西文獻題錄(解放前部分)》中查到,一九二八年《廣西建設月刊》第一卷第二期上載有《調(diào)查潯州兵工廠報告書》的線索
【地方文獻工作管見】相關文章:
地方文獻工作芻議03-18
我館地方文獻工作的回顧與思考03-18
地方文獻工作五十年之探討03-18
深圳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實踐談03-18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03-19
市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的思考03-19
淺談省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12-04